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4篇
  免费   19篇
  国内免费   7篇
安全科学   35篇
废物处理   5篇
环保管理   9篇
综合类   46篇
基础理论   1篇
污染及防治   4篇
灾害及防治   10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15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3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1篇
  1995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介绍了一些新型绝热材料,分别对各种材料的绝热或保温原理进行简明阐述,并对其研究进展和实际应用情况进行总结,指出其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02.
本文利用X -射线衍射技术及比表面测试 ,研究了La3 、Ce4 、Ti4 掺杂离子对亚稳态t-ZrO2 晶相转变及对t-ZrO2 比表面积的影响。最后发现掺杂离子能有效的提高亚稳态t-ZrO2 的热稳定性能。其中La3 和Ce4 离子能有效的推迟亚稳态t-ZrO2 的晶相转变温度。并发现离子掺杂效应对二氧化锆热稳定性作用大小排列顺序为 :La3 >Ce4 >Ti4 。  相似文献   
103.
煤矿通风瓦斯氧化处理实验装置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吕元  姜凡  肖云汉 《环境工程》2011,29(4):90-93,108
我国每年通过煤矿乏风排入大气的甲烷为130~170亿m^3。由于煤矿乏风具有甲烷浓度低(〈0.1%)、富集难、气量大等特点,传统的处理方式是直接排空,造成了严重的污染和温室效应。针对此现状,设计了最大处理量为1 000 m^3/h的煤矿通风瓦斯热氧化实验装置,该实验装置包括配气系统、装置本体、换向系统、启动系统和测控系...  相似文献   
104.
分布式蓄热电采暖消纳弃风弃光涉及可再生能源发电企业、电网、电采暖和负荷聚合商四个主体。从消纳弃风弃光参与方出发,总结典型商业运营模式,分析各方成本收益要素,建立多方参与经济成本分析模型,采取定性定量相结合的方法,对参与主体进行经济性分析,最后结合典型算例对分布式蓄热电采暖项目经济性进行分析评估。结果表明,在四元市场参与模式下,可再生能源发电企业可通过增发弃风弃光电量获得直接收益,电网企业通过收取合理过网费取得收益,蓄热电采暖购电价格不超过0.15元/(kW·h),可满足项目经济性。结论可为清洁电供暖价格及机制政策制定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5.
热氨融霜多相流动液锤诱发的回气总管频现爆管和穿孔腐蚀事故的预防仍是一项技术挑战。基于进口速度突变和瞬态冷凝与汽化相变直接驱动力,建立了描述多相相变流动液击形成过程的理论模型及其数值模拟算法,研究了回气总管热氨蒸汽与深冷液氨多相分层流动液击的形成机理,研究结果表明:在进口流速突变条件下,瞬态冷凝与汽化相变多相流动诱发的液击压强是无相变多相流动液击压强4倍左右,考虑相变驱动是准确预测多相流动液击的理论前提,多相流动液锤压力显多波型大幅脉动波动变化,且随着氨液剩余填充量增加而增大,而深冷液氨区局部液击压力降至液氨的饱和蒸汽压所诱发的空泡溃灭是导致回气总管频现穿孔腐蚀的直接原因。  相似文献   
106.
武深秋 《安全》2007,28(5):49
自燃是可燃物质在没有明火焰等火源的作用下,因受热可自身发热并蓄热所产生的自行燃烧现象.日常生活中,自燃的事件时有发生.酿成火灾事故也不鲜见.……  相似文献   
107.
针对一起液化天然气(LNG)公交车维修中发生的车载缓冲罐爆炸事故进行调查,从罐体材质、断口特征、介质特性及人为因素等方面进行了技术分析.调查认为:疑似供气管路或换热器出现故障,导致低温LNG汽化不完全,气态管路及缓冲罐出现LNG积液,并形成严重冰冻.使用常温水进行常规除冰处理,导致LNG积液在封闭空间内发生快速相变反应...  相似文献   
108.
随着燃烧及爆炸相关内容的深入发展,一种新的爆炸模式进入了人们视野,即燃烧诱导快速相变(combustion-induced Rapid Phase Transition, cRPT)。对于cRPT的研究旨在发掘出除爆燃、爆轰之外的第三种爆炸模式,将为能量的获取提供更多有效途径。在总结cRPT的发展历程的基础上,综合详尽地叙述了cRPT的演化过程、突出特点、影响因素及应用价值,旨在为燃烧诱导快速相变现象更广泛的研究与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9.
为准确高效地模拟高压CO2管道泄漏的瞬态特性,基于Fluent仿真平台,利用用户自定义真实气体模型(User Defined Real Gas Model, UDRGM)和用户自定义函数(User Defined Function, UDF),结合查表法和双线性插值法建立CO2的真实气体模型,并将压力驱动的Lee模型通过用户自定义函数嵌入Fluent求解器来模拟CO2的非平衡相变过程,建立了高压CO2管道泄漏的非平衡相变数值模型。通过与Botros等的试验数据进行对比分析,验证了该模型的准确性。在此基础上,对比了上述模拟方法与编译S-W(Span-Wagner)状态方程模拟方法的精度和效率,最后使用本模型研究了不同初始压力对高压CO2管道泄漏瞬态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两种模拟方法精度接近,最大相差为7.37%,但提出的模拟方法效率明显优于编译S-W状态方程的模拟方法,计算时间相较缩短约86.9%;初始压力为11.27 MPa的最大总出口质量流量比4.36 MPa的大7.24 k...  相似文献   
110.
为优化液态CO2相变爆破钻孔布置参数,研究双孔同时起爆应力波的传播特征、控制孔对煤体裂隙扩展规律的影响,基于LS-DYNA有限元软件模拟分析单孔爆破、双孔不同孔间距爆破及添加控制孔爆破的裂隙扩展特征,并在山西某矿15号煤层进行液态CO2相变致裂现场试验。结果表明:液态CO2单孔爆破的有效致裂半径为2.16 m;双孔爆破有效致裂半径为2.54 m,较单孔有效致裂半径提高了17.59%。随着炮孔间距的增大,两炮孔中间连线贯通区由完全贯通演化至非连续贯通,当孔间距为5 m时,致裂效果最好。含控制孔爆破较双孔爆破有效致裂半径提高了8.27%,控制孔主导了爆生主裂隙的定向扩展及孔壁环向裂隙的生成,裂隙扩展速度和影响范围均有显著增加。液态CO2相变致裂后,平均瓦斯抽采体积分数提高了2.68倍,平均瓦斯抽采流量提高了6.09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