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78篇
  免费   35篇
  国内免费   113篇
安全科学   88篇
废物处理   2篇
环保管理   36篇
综合类   315篇
基础理论   66篇
污染及防治   27篇
评价与监测   12篇
社会与环境   49篇
灾害及防治   31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27篇
  2022年   29篇
  2021年   23篇
  2020年   23篇
  2019年   25篇
  2018年   25篇
  2017年   13篇
  2016年   14篇
  2015年   23篇
  2014年   39篇
  2013年   21篇
  2012年   28篇
  2011年   41篇
  2010年   32篇
  2009年   30篇
  2008年   33篇
  2007年   42篇
  2006年   26篇
  2005年   28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18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1.
为明晰纳米金、银对环境中氨氧化细菌(AOB)的氨氧化作用影响机制,本文通过对驯化培养河口湿地表层沉积物所得到的氨氧化细菌(AOB)富集培养物进行纳米材料不同浓度的处理试验,测定氨氮、亚硝氮浓度和氨氧化速率的变化特征,并利用PCR-DGGE分子指纹图谱技术和qPCR方法分析不同试验中AOB的多样性与丰度信息,确定纳米金、银对氨氧化速率、氨氧化细菌多样性与丰度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纳米银对环境中氨氮的转化具有浓度抑制效应,随着浓度增加,氨氧化平均速率越低,氨氮转化越少.纳米银处理之间的氨氧化平均速率同氨氧化细菌(AOB)的香农与辛普森多样性指数、amoA基因丰度存在显著正相关关系.因而纳米银对环境中氨氧化作用的抑制效应主要通过其杀菌能力影响了氨氧化菌的多样性和丰度而起作用.纳米金氨氧化平均速率则和AOB的多样性指数以及amoA基因丰度均无显著相关.纳米金对氨氧化细菌、氨氧化速率却不呈现浓度抑制效应,甚至出现略微促进氨氧化作用的趋势.DNA测序结果发现实验的氨氧化细菌都属于?-Proteobacteria,同Nitrosospira、Nitrosomonas亲源性较近.环境中的氨氧化微生物种类复杂,环境条件多变.不同纳米材料是如何影响氨氧化微生物进而影响氨氧化作用,仍需进行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612.
大港发电厂温排水对附近海域浮游动物影响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分别于2010年夏、冬季对大港发电厂温排水口附近海域浮游动物进行调查。结果表明:调查区浮游动物以桡足类和幼虫类占优势,群落结构相对稳定,但丰度明显低于渤海湾其他海区,种类组成、丰度和多样性指数具有夏季高于冬季、近岸低于远岸的时空变化特征。临近温排水口的TJHS1117站位的浮游动物群落物种数、丰度及多样性等在6个调查站位中都处于最低,可见温排水对浮游动物群落结构及平面分布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613.
2012年4月、7月、10月和2013年1月,对宁波南韭山附近海域15个站点的浮游植物的种类组成、丰度分布进行了调查,分析了浮游植物优势种组成、多样性指数及其群落结构。共鉴定出浮游植物7门68属157种,其中硅藻门有40属113种,占总种数的71.9%,为优势类群。该海域优势种22种,全年优势种为星脐圆筛藻,浮游植物种类数呈现环岛海域高于岛外海域的趋势,数量变化由多到少依次为:秋季夏季冬季春季。浮游植物丰度分布具有明显的季节差异,全年丰度最高点是夏季S3(700.00ind/L),最低点冬季S5(11.50 ind/L);丰度数量变化由多到少为秋季夏季春季冬季。生物量大小为秋季春季夏季冬季。海域各站点物种丰富度指数(d)、物种多样性指数(H')、均匀度指数(J)、生态优势度指数(d')的波动范围分别为1.70~5.12、1.95~4.06、0.67~0.84、3.38~13.00,表明调查期间南韭山附近海域物种多样性高,群落结构稳定,其中秋季的物种多样性最高。  相似文献   
614.
王润芳  王琴  张红  齐嵘 《环境科学》2015,36(6):2239-2244
采用平行好氧生物膜反应器对人工配水螺旋霉素(大环内酯类)、土霉素(四环素类)、链霉素(氨基糖苷类)抗生素废水进行了6个月的连续运行处理.Eikelboom及Jenkins法镜检结果显示,长期高溶解性有机物及高C/N比条件下反应器均出现一定程度的丝状菌过量生长而导致的污泥膨胀现象.结合荧光原位杂交法(FISH)对生物膜及悬浮污泥中的丝状菌种群定性分析结果表明,反应器中的主要优势丝状菌种群均为Nostocoida limicola(N.limicola)Ⅱ及ThiothrixⅡ.在不同抗生素浓度(5 mg·L-1、25 mg·L-1)条件下,平行反应器的COD去除效果均无明显变化,NH+4-N在高浓度链霉素条件下出现一定累积(20mg·L-1左右);丝状菌丰度均有所抑制,且随抗生素浓度升高而更为显著;N.limicolaⅡ较ThiothrixⅡ抑制现象更为明显.土霉素对丝状菌种群具有明显的抑制效果,其次为链霉素和螺旋霉素.  相似文献   
615.
基于黄冈市城区大气挥发性有机物(VOCs)离线采样数据和常规空气污染物、气象在线监测数据,分析了黄冈市大气VOC组分和体积分数特征,并利用正交矩阵因子分解(PMF)模型和耦合MCM机制的光化学反应箱式模型(PBM-MCM)分别分析了臭氧(O3)污染高发期VOCs的来源及臭氧生成敏感性.结果表明,φ(TVOCs)平均值为(21.57±3.13)×10-9,且呈现出冬春高、夏秋低的季节性特征,其中烷烃(49.9%)和烯烃(16.4%)的占比最大.PMF解析结果显示黄冈市大气VOCs主要来源为:燃料燃烧源(27.8%)、机动车排放源(19.9%)、溶剂使用源(15.7%)、工业卤代烃排放源(12.1%)、化工企业排放源(10.5%)、自然源(7.8%)和柴油车排放源(6.2%).在人为源中,溶剂使用、燃料燃烧和化工企业排放的VOCs对大气环境中O3生成的贡献较大,贡献了O3生成的60.9%,故对O3污染防控应优先管控这3种人为源.通过相对增量反应性(RIR)和经验动力学方法(EKMA)曲线分析,观测期间黄冈市O3生成处于VOCs控制区,且间/对-二甲苯、乙烯、1-丁烯和甲苯等VOCs对O3生成比较敏感,应重点削减以上VOCs的排放.  相似文献   
616.
刘文静  康荣华  张婷  朱婧  段雷 《环境科学》2015,36(8):2981-2987
我国快速增长的氮沉降可能造成森林生态系统的氮饱和,进而导致一系列严重的环境后果.为了深入研究氮沉降对我国森林生态系统的影响,进而评价和预测森林生态系统的氮状态,本研究选取我国西南地区典型的马尾松林生态系统,对土壤和植物的15N自然丰度(δ15N)进行了测定,探讨用15N富集因子(εp/s)作为氮状态指标的可行性.对该马尾松林连续7 a施加NH4NO3或Na NO3的控制实验结果表明,长期的高氮输入显著增加了土壤和植物的δ15N.同时,该生态系统对不同形态的氮输入有不同的响应,即在NH+4沉降下δ15N显著高于NO-3沉降下的值.15N富集因子与氮沉降量、净硝化速率和淋溶量均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特别是本研究与之前研究的所有马尾松林的15N富集因子与氮沉降量之间线性相关,表明15N富集因子可用来表征氮状态.由于在相同氮沉降的情况下,NH+4的效应强于NO-3,建议我国在未来控制氮氧化物排放的同时也应当重视氨的排放控制.  相似文献   
617.
<正>沿空留巷在大倾角采煤工作面的应用,一直是井下采煤不断探讨和急需解决的问题。大海煤矿1801区回采工作面由于煤层倾角大,煤层赋存不稳定等特点,增加了掘进工程量,也严重制约了安全生产。因此,该区在回采的过程中,采用沿空留巷方法,减少掘进工程量,从而提高了煤炭资源回采率,实现了安全高效。下面就沿空留巷在大倾角采煤工作面的应用,谈几点认识。  相似文献   
618.
针对广州市连续1 a内降雨展开碳丰度的研究,通过对雨水中总有机碳(TOC)、可溶性有机碳(DOC)、颗粒物有机碳(POC)和颗粒物元素碳(PEC)的测定,进一步探讨雨水中碳丰度的季节性特征及其对酸雨形成的贡献作用.结果表明,TOC年均含量7.10 mg/L,DOC年均含量3.58 mg/L,POC年均含量3.60 mg/L,PEC年均含量O.72 mg/L,证明广州市污染物排放对降雨影响较严重.雨水中碳丰度具有一定季节性特征,TOC和DOC含量春季最高,夏季较低,表明广州市春季的总污染物排放量相对大于其它季节;POC对TOC的贡献率夏季要明显高于其它季节,说明固体颗粒物的排放量在夏季达到最高;干季POC相对含量要明显高于湿季,表明由机动车尾气排放导致的有机污染物排放量在秋冬季节要明显高于其它季节.TOC、DOC含量与pH值具有一定负相关性.这些特征从碳丰度角度证明机动车尾气等有机污染物排放对酸雨形成有一定的贡献作用.  相似文献   
619.
广东省环境经济系统的物质流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运用物质流分析(MFA)方法.对广东省经济系统在1990~2005年间的物质输入与输出进行系统地分析,探讨了广东省经济发展与环境压力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①在不考虑水的情况下.物质输入与输出量均在不断增加(年均分别为4.50%和3.87%),但均小于GDP的增长速度(14.62%),二者成正比,物质消耗强度和物质输出强度也在逐渐上升,说明区域社会经济的发展带动了人们物质消费的增长,从而导致输出的增加;②水输入输出量以及废水排放强度均在不断增加,尤其是生活污水排放量及排放强度的增长速度较快,加重了对区域水环境的压力;③单位GDP的物质输入与输出均在不断降低,表明区域资源综合利用效率和废弃物输出效率得到明显提高;④物质输入输出与GDP回归分析表明.区域物质输入与GDP、区域物质输出与GDP呈良好的线性关系;⑤IPAT模型分析表明,区域过程排放(RPO)受到技术水平提高的限制,但由于国民福利与人口增长的压力,使得RPO仍以年均2.67%的速度增长.但远小于GDP的增长速度,表明区域经济和环境处在相对解耦状态,广东省正逐步走向区域环境与经济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620.
分配影响区过程及在水环境规划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配影响区"概念是对传统混合区概念和使用的一次重要补充和修正,它更强调水环境规划中.综合考虑、统筹安排"的重要性,是水环境保护的一个有力工具.但在我国尚未有相关研究和使用的介绍.在研究相关文献的基础上,详细讨论了分配影响区和所涉及的"环境价值"、"保护水平"等一些重要概念的意义和使用.并通过分配计算实例说明其在水环境规划中的应用.由于此方法是对水体进行综合化和定量化管理的一个有效手段,建议我国尽快开展相关方面的研究工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