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9篇
  免费   26篇
  国内免费   52篇
安全科学   47篇
废物处理   4篇
环保管理   13篇
综合类   156篇
基础理论   35篇
污染及防治   20篇
评价与监测   7篇
社会与环境   2篇
灾害及防治   13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11篇
  2021年   20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13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27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18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19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4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251.
微型生物技术与污水处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综述了以藻菌共生代谢起关键作用的微型生物技术:氧化塘工艺、活性藻和活性污泥法在污水处理中的应用实例,资料显示,这些技术在降解有毒有机废物,吸收分解N、P等营养,将有害重金属类的特定组份转化为无害型等方面均效果显且性能稳定。对适用于特殊地区的污水处理生物技术作了简要介绍。  相似文献   
252.
为研究微型/微微型浮游植物在褐潮生消过程的多样性变化,以18S rDNA V4区作为目标基因,结合高通量测序技术,对2014年5月、7月和2015年5月、7月长兴岛近岸海域海水中微型/微微型浮游植物多样性进行了检测.结果表明,高通量测序技术可有效地检测长兴岛近岸海域海水中微型/微微型浮游植物多样性,自行设计的V4(F/R)引物在微型/微微型浮游植物群落鉴定方面更为高效.2014年5月、7月在长兴岛海域分别检出微型/微微型浮游植物143、165种,2015年5月、7月分别检出123、167种.微型/微微型浮游植物群落中绿藻门相对丰度最高,2014年5月、7月分别为44.5%、65.6%,2015年5月、7月分别为81.8%、73.7%.微型/微微型浮游植物多样性指数和种类数都是同年7月高于5月,说明7月海水中微型/微微型浮游植物群落结构较5月稳定.同时发现了渤海海域的褐潮致灾种微拟球藻(Nannochloris sp.)和金牛微球藻(Ostreococcus tauri),2014年和2015年其平均优势度分别为0.37和0.39;而已发现的褐潮致灾种——抑食金球藻(Aureococcus anophagefferens)在长兴岛海域的4次调查中虽都有检出,但其优势度(平均为0.000 3)较低.   相似文献   
253.
《安全与健康》2015,(8):37-39
<正>《用人单位职业病危害防治八条规定》(以下简称《八条规定》)已经2015年3月23日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局长办公会议审议通过,并于3月24日以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令第76号公布实施。一、必须建立健全职业病危害防治责任制,严禁责任不落实违法违规进行生产针对问题:当前一些用人单位特别是中小微型用人单位职业病防治主体责任不落实,用人单位主要负责人  相似文献   
254.
为了分析难降解焦化废水活性污泥法处理中的微型动物群落特征,本研究考察了活性污泥法焦化废水处理厂中的微型动物群落,分析了其与处理性能之间的相互关系.结果发现,本研究共采集的64个水样中,鉴别出28个种属微型动物,其中,原生动物27种(22种纤毛虫、4种鞭毛虫、1种有壳变形虫),1个类群微型后生动物.固着型和匍匐型纤毛虫为共优势群,固着型小口钟虫(Vorticella microstoma)为绝对优势种.除小口钟虫(V.microstoma)(出现频率100%)外,出现频率较高的种类还有轮虫(rotifers)(97%)、沟钟虫(Vorticella convallaria)(69%)等.与常规废水活性污泥法处理系统相比,焦化废水处理系统中的微型动物种类和数量相对偏低.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生物学参数与出水水质、运行参数间存在着不同的相关性.其中,累枝虫属(Epistylis spp.)与出水氨氮(r=-0.740,p0.01)、氰化物(r=0.509,p0.05)和DO(r=0.514,p0.05)存在着显著的相关性;吸管虫属(Podophrya spp.)与硝化效率呈显著负相关(p0.05),它们可作为系统处理性能参数的指示微生物;其他种属与出水水质和运行参数间的相关性不显著(p0.05).因子分析揭示了与系统相关联的潜在的重要影响因素,以及某些微型动物种属间存在的相互关系.  相似文献   
255.
为了解决当前煤矿井下使用的WIFI人员定位系统在煤矿井下复杂环境中受到干扰,造成使用精度误差等问题,研究并提出使用微型惯性传感器制作足部轨迹测量传感器,通过惯性轨迹测量算法计算并跟踪井下人员的移动轨迹。使用基于固定阈值的零速检测技术和基于Kalman滤波的零速校正技术估计并校正由于系统长期工作造成的偏移误差。通过实验证明采用微型惯性传感器能够在不依赖于外部传感器的情况下对人员轨迹实现测量跟踪,Kalman滤波的应用能够减少惯性轨迹测量系统造成的长期漂移误差,可避免井下复杂工作环境对定位造成的干扰。  相似文献   
256.
活性污泥系统中微型动物的种类、数量和变化情况与活性污泥状况和出水水质密切相关.在某大型炼油厂污水处理车间曝气池活性污泥系统中,通过微生物镜检监测出30多种微型动物.实验研究发现,固着型纤毛虫的种类最多,出现频率也较高.对微型动物密度与曝气池出水水质和污泥指标的相关性分析表明,小口钟虫可作为曝气池混合液DO浓度的指示生物,小口钟虫密度越大,DO浓度越高;小口钟虫、八钟虫和转轮虫可作为曝气池出水COD的指示生物,其数量增加是水质净化程度提高的标志.  相似文献   
257.
重金属离子对活性污泥处理污水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研究了Hg2+、Cd2+、Pb2+3种金属离子对活性污泥系统处理污水效能的影响。通过对出水理化指标和生物指标的测定反映Hg2+、Cd2+、Pb2+对活性污泥系统运转效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实验第4 d,Hg2+(0.3、0.4、0.5和0.6 mg/L),Cd2+(15、20、25和30 mg/L)和Pb2+(300、400、600和800 mg/L)各实验组出水的COD、SVI等均有显著影响。在实验中得出,对COD影响最为明显的为浓度600 mg/L和800 mg/L Pb2+实验组,在第4 d时,出水的COD去除率已经为零。锐利楯纤虫对Hg2+的浓度变化耐受力较强;点钟虫对Cd2+的浓度变化耐受力较强;杯钟虫对Cd2+的浓度变化耐受力较强。锐利楯纤虫对Pb2+和Cd2+的浓度变化较为敏感;点钟虫对Hg2+的浓度变化较为敏感;小口钟虫对Pb2+的浓度变化较为敏感。  相似文献   
258.
张群  朱洁  潘晓  陈洪斌 《四川环境》2012,(4):119-123
来自水源水和水厂臭氧活性炭滤池二次繁殖所引起的微型动物泄漏现象不仅增加了后续消毒工艺的压力,也给供水安全带来了极大威胁,水厂微型动物的泄漏和控制成为目前国内外学者研究的前沿和焦点。本文综述了目前国内外关于饮用水中微型动物的控制标准与控制技术及其应用效果,指出了现有消毒方法或体系的局限性,水厂消毒的发展趋势将综合考虑细菌、病毒和微型动物的杀灭效果。  相似文献   
259.
原生动物和微型后生动物是污水生化处理系统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在污水生化处理系统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一方面较为详细地分析了原生动物和微型后生动物中主要种群的指示作用和应用现状,另一方面探讨了原生动物和微型后生动物对污染物的净化效果。对原生动物和微型后生动物深入研究和精准调控将是未来发展的方向。  相似文献   
260.
强化活性炭吸附技术深度处理焦化废水的可行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混凝沉淀、活性炭吸附以及混凝沉淀 活性炭吸附工艺对焦化厂生化出水进行深度处理.单独混凝沉淀或活性炭吸附均可以将水样中COD降到100 mg/L以下,达到国家污水一级排放标准和冷却用水建议标准.活性炭根据不同的材质和进水而表现出不同的吸附性能,对于焦化厂生化出水,煤质炭Ⅰ和果壳炭均表现出良好的吸附效果,并使出水COD<100 mg/L,但处理成本较高.混凝沉淀 活性炭吸附工艺充分发挥适合去除大分子污染物的混凝沉淀与适宜去除小分子污染物的活性炭吸附技术两者的协同增效作用,吸附单元采用廉价的煤质炭,使出水水质达到个别生产或生活用水回用标准,并且降低深度处理成本.研究结果表明,混凝沉淀 活性炭吸附作为焦化厂生化出水回用工艺是经济可行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