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242篇 |
免费 | 228篇 |
国内免费 | 376篇 |
专业分类
安全科学 | 190篇 |
废物处理 | 77篇 |
环保管理 | 93篇 |
综合类 | 969篇 |
基础理论 | 172篇 |
污染及防治 | 312篇 |
评价与监测 | 14篇 |
社会与环境 | 1篇 |
灾害及防治 | 18篇 |
出版年
2024年 | 21篇 |
2023年 | 45篇 |
2022年 | 44篇 |
2021年 | 45篇 |
2020年 | 58篇 |
2019年 | 39篇 |
2018年 | 41篇 |
2017年 | 43篇 |
2016年 | 67篇 |
2015年 | 70篇 |
2014年 | 105篇 |
2013年 | 62篇 |
2012年 | 88篇 |
2011年 | 91篇 |
2010年 | 95篇 |
2009年 | 93篇 |
2008年 | 95篇 |
2007年 | 90篇 |
2006年 | 102篇 |
2005年 | 78篇 |
2004年 | 80篇 |
2003年 | 70篇 |
2002年 | 67篇 |
2001年 | 60篇 |
2000年 | 38篇 |
1999年 | 29篇 |
1998年 | 26篇 |
1997年 | 25篇 |
1996年 | 23篇 |
1995年 | 10篇 |
1994年 | 14篇 |
1993年 | 8篇 |
1992年 | 5篇 |
1991年 | 8篇 |
1990年 | 5篇 |
1989年 | 6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84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391.
生物滴滤塔处理苯乙烯气流的工效和生物膜微群落的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培养驯化污泥菌种、类球形陶粒和循环液等构建生物滴滤塔.研究评价气体苯乙烯浓度、气体流量、循环液喷淋量对生物滴滤塔工效的影响,并对生物膜微群落中的微种群作了定性定量检测.当进口气体苯乙烯小于1 000 mg/m3、气体流量为200 L/h、循环液流量为10 L/h时,苯乙烯净化效率达90%以上,生化去除量为30 mg/(L·h);单位体积生物膜填料对苯乙烯的最大生化去除量为35 mg/(L·h).湿润生物膜微群落的优势菌种群包括恶臭假单胞菌、梭形芽孢杆菌、罗非氏不动杆菌等5种,恶臭假单胞菌等非芽孢杆菌的最大活菌数为5.5×107 CFU/g,并随生物滴滤塔运行时间延长有减少趋势. 相似文献
392.
对磷矿石为填料的生物滴滤反应器净化挥发性脂肪酸臭气的净化能力进行了研究,实验考察了空床停留时间、进气浓度和进气体积负荷等参数对净化效果的影响,研究结论如下:在挥发性脂肪酸浓度不变的条件下,停留时间越长,废气的净化效果越好。进气浓度控制在205.80~677.40 mg·m-3的条件下,废气在反应器中的停留时间为97 s时,废气所获得的净化效率为99%;停留时间波动不大的情况下,反应器对挥发性脂肪酸的净化效果随进气浓度的增加而降低。当空床停留时间65~97 s条件下,臭气的进气浓度为224.29 mg·m-3时,去除率达到100%;臭气进气浓度增至1 345.71 mg·m-3时,去除率降到98.60%;当臭气浓度进一步增至4 934.29 mg·m-3时,去除率降至67.40%;在停留时间波动不大的情况下,废气的净化效率随进气的体积负荷呈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空床停留时间65~97 s条件下,当臭气的体积负荷为3.14 g·(m3·h)-1时,去除率约为99.20%。当体积负荷增至18.08 g·(m3·h)-1,去除率降到97.6%。当进气体积负荷继续增至39.25 g·(m3·h)-1时,去除率降到89.25%。总之,磷矿石作为生物反应器的填料具有一定可行性。 相似文献
393.
通过搭建复合填料-生物滤柱反应装置,在厦门冬季低温环境下开展复合填料(蜂窝煤渣、活性炭、蜂窝沸石和陶粒)强化生物滤柱除臭研究,分析了除臭微生物群落组成特性。复合填料-生物滤柱装置在启动运行15 d时其COD去除率达到85%以上且保持稳定,对H2S和NH3的最大去除率可分别达到91.77%和82.53%,表明挂膜成功。菌群分析结果表明:以H2S、NH3等臭气喷淋液为基质的生物滤柱驯化挂膜过程会降低微生物的丰度和多样性;菌属Thiothrix、Ferruginibacter、Burkholderiaceae、Tahibacter、Dinghuibacter、Cloacibacterium和Kosakonia是除臭过程的优势功能微生物和臭气成分降解的贡献者。本研究阐明了复合填料生物膜内功能菌属对H2S、NH3等臭气喷淋液有机质的生物降解/转化机制,并进行了物料平衡分析;复合填料-生物滤柱装置对H2S与NH3的平均去除率分别达到90.77%和72.53%,具有良好的生物除臭效果与运行稳定性。本研究可为南方低温季节的污水臭气治理提供技术参考和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394.
395.
白腐真菌降解经微电解预处理二硝基重氮酚废水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利用自行培养、驯化的白腐真菌,对经过微电解预处理的二硝基重氮酚(DDNP)废水进行了生物降解试验.结果表明,经过微电解预处理后的DDNP废水(含CODCr467 mg/L)经生化处理108 h后,出水中CODCr在131 mg/L左右,达到国家二级排放标准;其中的苯胺类、硝基类的去除率达到99.9%以上,达到国家一级排放标准.对试验所获得的时间序列进行动力学研究结果证明,白腐真菌降解经微电解预处理后的DDNP废水的反应为准一级动力学反应. 相似文献
396.
397.
脱硫塔内喷雾增湿技术是影响燃煤锅炉半干半湿法烟气脱硫效果的一个重要环节。分析了供水量和压力的变化关系,通过对脱硫装置喷雾增湿技术的优化,实现对增湿系统高压水的压强的精确调节,控制脱硫塔内雾滴的颗粒直径在80μm左右,从而达到理想的增湿效果。 相似文献
398.
美味牛肝菌(Boletusedulis)、红绒盖牛肝菌(Xerocomuschrysenteron)和铆钉菇(Gomphidiusviscidus)3种外生菌根真菌在不同浓度钠盐(0.05、0.10和0.20mol·L-1)和东营地区盐渍土壤提取液中培养,结果表明:钠盐处理促进了美味牛肝菌菌丝生长,生物量积累增加,而红绒盖牛肝菌和铆钉菇菌丝生长明显受到抑制。在土壤提取液培养条件下,供试3菌种菌丝的生长均受到极显著抑制。在不同浓度钠盐处理下,菌丝中钠元素的含量随培养基中钠盐浓度的增加而提高,说明菌丝对钠元素有较强的吸收能力。但不同菌种菌丝对钠元素的吸收和积累方式存在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399.
400.
硫/石灰石滤柱的自养反硝化动力学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用硫作为电子供体,硝酸盐作为电子受体,由脱氮硫杆菌进行的自养反硝化过程的动力学模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硝酸盐在滤料表面生物膜中的扩散过程对硫/石灰石滤柱的反硝化动力学影响很大。若扩散速率慢,硝酸盐只能穿过生物膜的一部分,则滤柱的反硝化速率遵循1/2级反应动力学;若扩散速率快,硝酸盐能穿过整个生物膜,则滤柱的反硝化速率遵循零级反应动力学。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