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84篇
  免费   201篇
  国内免费   1063篇
安全科学   48篇
废物处理   10篇
环保管理   48篇
综合类   1849篇
基础理论   547篇
污染及防治   190篇
评价与监测   66篇
社会与环境   88篇
灾害及防治   2篇
  2024年   62篇
  2023年   188篇
  2022年   223篇
  2021年   242篇
  2020年   195篇
  2019年   151篇
  2018年   121篇
  2017年   99篇
  2016年   95篇
  2015年   102篇
  2014年   186篇
  2013年   107篇
  2012年   122篇
  2011年   133篇
  2010年   92篇
  2009年   105篇
  2008年   89篇
  2007年   95篇
  2006年   65篇
  2005年   55篇
  2004年   44篇
  2003年   52篇
  2002年   32篇
  2001年   24篇
  2000年   21篇
  1999年   29篇
  1998年   17篇
  1997年   16篇
  1996年   24篇
  1995年   11篇
  1994年   19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4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43 毫秒
31.
本文主要对水栖寡毛类常见种类的生物学和寡毛类对水质有机污染的特殊指示作用进行了讨论,同时对如何使用寡毛类来评价水质进行了介绍.  相似文献   
32.
对传统方法与微生物法治理C(rⅥ)污染进行了比较,总结了微生物法的优点;其次,介绍了目前为止已成功筛选出的对Cr(Ⅵ)有解毒作用的细菌、真菌及其在国内外的研究应用现状;最后,总结了微生物治理C(rⅥ)污染的机理并指出此法存在的不足,展望了此法今后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33.
本文对混合印染废水的静态净化过程,进行了生物群落观察和条件实验。发现废水净化初期以大量细菌和草履虫(以 P. Caudatum为主)繁殖为特征,同时伴生着少量浮游藻类。随着净化过程的进行,细菌和草履虫数量下降,以针杆藻(以 S. aucs为主)为建群种的浮游藻类群落占优势。化学分析表明,净化作用与温度、光照条件及废水起始浓度有关。  相似文献   
34.
以白三叶草和紫花苜蓿为供试植物,采用三室装置对不同接种处理的根际土壤微生物数量以及磷营养状况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接种混合茵根真菌的侵染率显著高于其他两种接种单一菌根真菌的处理.接种菌根对植物生长以及根际土壤微生物群落数量的促进作用均较为明显,三种接种处理植物之间的生物量差异不大,接种AM菌根促进了细茵和放线茵数量的增加,对真菌数量略有促进.接种菌根对根际土壤磷吸收有显著的促进作用,有利于植被的生长,为进一步的生态恢复与生物多样性研究奠定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35.
洋河水库轮虫群落用于水质评价的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相似文献   
36.
活性污泥中PFU原生动物群落的作用和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原生动物是水生生态系统食物链中重要环节,发挥着十分重要的生态功能作用.在水环境质量变化评价与发展趋势预测中,在水质监测应用方面,PFU原生动物群落显示了其它较高等生物类群无法比拟的很多优点.文章阐述了活性污泥中PFU原生动物群落的特征,重点介绍了活性污泥中PFU原生动物的应用,同时指出了应用中该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37.
白腐真菌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75,自引:0,他引:75  
本文综述了白腐真菌对环境污染的降解能力和机制及其技术特点,介绍了白腐真菌的研究与应用现状,并展望其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38.
研究不同浓度的Cd对铅锌矿区和非矿区重金属超累积植物——小花南芥真菌根际pH的影响,以便更有效地减轻重金属污染。  相似文献   
39.
以藻类群落结构分析苏州河的水体污染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989年春季,笔者对苏州河上海河段的藻类种类进行了调查,并以藻类群落结构中只适应于非严重污染水中生长的硅藻的种类数目,应用生物统计方法,来评价苏州河不同河段的水体污染状况。结果表明,这种方法在本课题的研究中是可行的,所得的调查结果与上海市环境监测中心公布的结果相似。一、研究方法根据苏州河上海河段两岸功能区分布,设置有一定代表性的6个采样点,即安亭(Ⅰ)、黄渡(Ⅱ)、华漕(Ⅲ)、北新泾桥(Ⅳ)、江宁路桥(Ⅴ)和四川路桥(Ⅵ)。各采样点间的河段间距  相似文献   
40.
微氧强化硫酸盐还原-反硝化脱硫(SR-DSR)工艺因具有同步处理废水中COD、NO~-_3、SO■生成S~0且运行成本低、流程短的优势而受到关注.但因不同曝气方式而在反应器中形成的不同微氧区的位置对反应器运行效能、S~0转化率和群落结构的影响尚不明确.因此,本文以5 mL·min~(-1)·L~(-1)曝气速率、10.4 mmol·L~(-1)硫酸钠、31 mmol·L~(-1)乳酸钠和8 mmol·L~(-1)硝酸钾连续运行膨胀颗粒污泥床(EGSB)反应器,对比研究了回流槽中(底部)曝气(微氧区位于反应器下部)和反应区上部曝气(微氧区分别位于反应器上部和下部但DO更低)运行稳定后,反应器的运行效能、S~0转化率和功能微生物的演替规律.结果表明,上部曝气时乳酸盐去除率为100%,出水中乙酸盐浓度为9.1 mmol·L~(-1),丙酸盐浓度为3.7 mmol·L~(-1),NO~-_3去除率为100%,出水中NO~-_2浓度为0.35 mmol·L~(-1),SO■去除率为84%,出水中S~(2-)浓度为2.6 mmol·L~(-1),S~0转化率为59%.与底部曝气相比,上部曝气时出水中乙酸盐和丙酸盐浓度分别升高2.2和1.9 mmol·L~(-1),NO~-_2浓度下降0.15 mmol·L~(-1),S~(2-)浓度降低0.5 mmol·L~(-1),SO■去除率和S~0转化率分别下降6%和1%.上部曝气时,反应器下部和上部均存在相对减弱的微氧环境,使得反应器中硫酸盐还原菌(SRB)Desulfomicrobium和Desulfobulbus的总丰度分别增加9%和5%,硫氧化反硝化菌(soNRB)Halothiobacillaceae和Sulfurovum的丰度均减小3.1%,异养反硝化菌(hNRB)Comamonas的丰度升高0.2%,互营菌Synergistaceae的丰度减少37%.其中,反应器下部的SRB和soNRB总丰度分别升高28%和3%,为SO■还原和S~0转化提供了充分条件,而反应器上部的微氧环境又减弱了SO■还原过程,从而降低了反应器出水中的S~(2-).因此,在碳源充足的条件下,可以采取反应器上部曝气的方式创造微氧环境,既可以保证较高的S~0转化率,又可以减少出水中S~(2-)和NO~-_2的浓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