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10篇
  免费   68篇
  国内免费   12篇
安全科学   923篇
废物处理   8篇
环保管理   287篇
综合类   577篇
基础理论   30篇
污染及防治   10篇
评价与监测   18篇
社会与环境   23篇
灾害及防治   114篇
  2024年   9篇
  2023年   41篇
  2022年   46篇
  2021年   71篇
  2020年   53篇
  2019年   27篇
  2018年   19篇
  2017年   14篇
  2016年   28篇
  2015年   49篇
  2014年   378篇
  2013年   135篇
  2012年   130篇
  2011年   118篇
  2010年   107篇
  2009年   135篇
  2008年   155篇
  2007年   92篇
  2006年   92篇
  2005年   72篇
  2004年   47篇
  2003年   43篇
  2002年   55篇
  2001年   13篇
  2000年   17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3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9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1.
No.1新型冠状病毒目前的证据发现,冠状病毒的自然宿主是禽类、哺乳动物等野生脊椎动物,而不是人类,但可能会在特定环境、特定时期通过人与动物接触传播给人类,并引起人和人之间的传播。卫生防疫专家指出,可以确定的新冠肺炎传播途径主要为直接传播、气溶胶传播和接触传播。直接传播指患者打喷嚏、咳嗽、说话的飞沫和呼出的气体近距离直接被他人吸入导致的感染。气溶胶传播指飞沫混合在空气中,形成气溶胶,人吸入后导致感染。接触传播指飞沫沉积在物品表面,通过接触污染手后,再接触到口腔、鼻腔、眼睛等黏膜,导致感染。  相似文献   
92.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所导致的疾病已造成全球大流行,是当前全球重大公共卫生问题.目前,疫情的重灾区主要集中在北半球,南半球开始有明显的增加趋势.随着北半球夏季的来临,环境温湿度变化对病毒传播的影响逐渐受到广泛关注.已有若干研究从不同角度出发,探究环境温湿度与新型冠状病毒传播的关系.本文通过总结相关主要研究,总结目前研究的进展及有待完善之处,为今后相关工作的深入开展提供建议.  相似文献   
93.
为研究管道内金属丝网对甲烷/空气预混火焰传播的影响,通过实验和三维数值模拟研究安装金属丝网的管道内火焰传播特性以及流场、温度场的变化。结果表明:40目4层的金属丝网可以使火焰淬熄,30目4层的金属丝网无法淬熄,但可以使火焰停滞3 ms;大涡模型可以很好地对管道内火焰淬熄现象进行模拟;当火焰穿过30目4层金属丝网时,速度增大,在Kelvin Helmholtz不稳定和Rayleigh Taylor不稳定的耦合作用下形成湍流;金属丝网的目数会影响热量在丝网层中的扩散,当金属丝网为30目4层时,火焰热量扩散快,而当金属丝网为40目4层时,火焰热量扩散慢且温度大幅度衰减,衰减率达到83%。  相似文献   
94.
采用两种不同运行模式的间歇曝气序批式活性污泥反应器(IASBR)处理农村废水,反应器连续稳定运行235d,考察了5个工况下,缺氧/好氧循环次数、进水碳氮比(C/N,质量比)、水力停留时间(HRT)等对总有机碳(TOC)、氨氮、TN、TP去除效果的影响。在进水C/N低时,缺氧/好氧循环次数为4的1~#IASBR的脱氮效率及稳定性明显比缺氧/好氧循环次数为2的2~#IASBR高,而脱碳和除磷效果无显著差异。氨氮去除方面,在进水C/N较低的工况1(C/N平均为2.3)、工况2(C/N平均为2.2)和工况4(C/N平均为2.0)下,1~#IASBR的出水氨氮质量浓度明显比2~#IASBR更低,而在进水C/N相对较高时两者无显著差异。TN去除与氨氮去除有类似规律。构建以进水TOC、氨氮、TN、TP、C/N和HRT、缺氧/好氧循环次数为输入的反向传播人工神经网络(BP-ANN)模型,对TOC、氨氮、TN、TP的去除率进行模拟预测,结果显示以上4个输出参数在训练组中的预测结果和实际检测结果之间绝对平均误差分别为2.65%、5.27%、3.56%、34.56%,在测试组中的预测结果和实际检测结果之间绝对平均误差分别为2.74%、3.40%、5.13%、28.32%。  相似文献   
95.
为了清晰了解国内外城市生态修复领域的研究现状和未来发展路径,应用Citespace V信息可视化分析软件,对Web of ScienceTM数据库中2000-2017年城市生态修复领域的612篇文献进行了基础知识框架、研究热点、发展趋势的研究,并绘制了网络知识图谱.结果表明:该领域的研究可大致分为4个发展阶段;研究热点主要包括城市生物多样性、城市景观规划与设计、城市生态系统服务等,其中城市生态系统服务突显程度最高,尤其在最近两年该方面研究迅速增多,使其成为主要研究热点.在该领域中美国起步较早且影响力较大,相较而言我国还存在一定差距.今后应在继续增加相关热点问题研究的同时,增加国内与国外相关机构、国内机构间的相互交流与合作.  相似文献   
96.
罗康隆  杨庭硕 《绿叶》2010,(11):53-58
民间传统知识是一种长期积累的经验智慧,它具有现代知识不可替代的特性,我们的生态建设需要从中汲取资源。由于民间传统知识本身的各种特征,使得它在直接针对特定环境的生态维护的同时,既能最有效地维护所在地区生态环境,同时也能最大限度地降低维护成本,并且还可以长期有效、持续地发挥作用。另一方面,民间传统知识的多样性使其之间构成了一种制衡格局,从而有利于分散人类社会对地球资源的压力,实现对生态环境的维护。  相似文献   
97.
林洪 《环境教育》2010,(5):51-53
是什么挡住了群众环境司法维权的脚步?群众法律知识缺乏是首要因素,据调查,87%的群众遇到环境纠纷,就知道举报投诉,寄希望于环保部门,却根本不知道如何通过司法途径更加有效地维权。  相似文献   
98.
张蒙 《环境教育》2010,(4):62-64
四大名著是中国乃至全人类共同拥有的宝贵文化遗产,是浏览中国古典文学的智能之海,也是阅历中国传统人文、社会、伦理、历史、地理等的知识之库。其内容包罗万象。让我们从环境的角度来一窥这座知识宝库吧!  相似文献   
99.
徒步穿越第一峡谷 1998年12月3日,在中国科学院、中国科协和国家民政部的领导与关怀下,由中国科学探险协会和珠海天年高科技国际企业公司主办,北京巨星文化传播中心和北京全艺国际公共关系有限公司承办的“1998人类首次徒步穿越世界第一大峡谷”的科学考察活动胜利结束。  相似文献   
100.
《防灾博览》2012,(2):52-53
1996年,国家教委、劳动部、公安部、交通部、铁道部、国家体委、卫生部联合发布关于全国中小学生安全教育的通知,确定每年3月最后一周的星期一为全国中小学生的安全教育日.设立这一制度是为全面深入地推动中小学生安全教育工作,大力降低各类伤亡事故的发生率,切实做好中小学生的安全保护工作,促进他们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