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35篇
  免费   109篇
  国内免费   291篇
安全科学   832篇
废物处理   27篇
环保管理   296篇
综合类   1053篇
基础理论   192篇
污染及防治   95篇
评价与监测   18篇
社会与环境   34篇
灾害及防治   88篇
  2024年   26篇
  2023年   71篇
  2022年   86篇
  2021年   98篇
  2020年   62篇
  2019年   76篇
  2018年   49篇
  2017年   30篇
  2016年   57篇
  2015年   86篇
  2014年   330篇
  2013年   152篇
  2012年   143篇
  2011年   139篇
  2010年   125篇
  2009年   167篇
  2008年   194篇
  2007年   132篇
  2006年   119篇
  2005年   93篇
  2004年   59篇
  2003年   62篇
  2002年   75篇
  2001年   34篇
  2000年   24篇
  1999年   31篇
  1998年   22篇
  1997年   18篇
  1996年   16篇
  1995年   11篇
  1994年   9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9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3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3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通过模拟准好氧填埋场中试试验,对垃圾原样和经准好氧填埋消化8个月后不同空间位置固体样中重金属含量、化学形态分布和迁移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垃圾原样中Pb,Ni,Cr,Cu和Fe的含量分别为88 mg·kg-1,52 mg·kg-1,304.667 mg·kg-1,29 mg·kg-1 和1632.67 mg·kg-1.垃圾原样中Ni和Cu以残渣态所占比例最高,分别为60.26%和60.92%,Pb以有机物结合态所占比例最高,为54.92%,Cr以铁锰氧化物结合态所占比例最高,为57.44%,而Fe以铁锰氧化物结合态、有机物结合态、残渣态为主,所占比例相近,为31%-34%左右.垃圾经准好氧填埋消化8个月后,Pb,Ni的有机物结合态所占比例降低,可交换态、碳酸盐结合态或铁锰氧化物结合态所占比例增加;Cu,Fe残渣态所占比例降低,可交换态、碳酸盐结合态或有机物结合态所占比例增加;Cr铁锰氧化物结合态所占比例降低,碳酸盐态或残渣态所占比例增加,金属活性增大.垃圾中Fe,Ni,Pb的迁移能力较强,迁移能力依次为Fe>Ni>Pb>Cr>Cu.  相似文献   
992.
地下水中铵态氮的迁移转化过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铵态氮进入地下水的主要途径是土壤淋失,通过室内土柱淋滤实验研究铵态氮在土壤中的迁移转化过程,测定不同时间和不同深度土壤中铵态氮及其转化物硝态氮和亚硝态氮的浓度变化,分析了影响铵态氮迁移转化的因素。实验表明:在土壤饱和、持续淋滤条件下,土柱中随采样深度的增加,铵态氮穿透时间延长,依次滞后;通过硝化能力分析,土柱上层发生了轻微的硝化反应,土柱底部发生了反硝化反应,导致硝态氮的浓度衰减。研究认为在铵态氮的迁移转化过程中,当入渗铵态氮浓度较低时,影响铵态氮迁移转化的显著因素是土壤对铵态氮的吸附;当入渗铵态氮浓度较大时,影响铵态氮迁移转化的显著因素是生物作用导致的铵态氮的硝化,以及土壤的渗透系数、弥散度等因素。  相似文献   
993.
铊的环境地球化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铊(Tl)作为一种高毒害性的元素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大量含Tl矿物的开采和冶炼、化石燃料的燃烧等人类活动,导致Tl及其化合物进入环境,进而通过食物链进入生物体,从而对动植物特别是人类健康造成严重的危害。文章对铊在各环境介质中的存在、迁移、转化,以及Tl的生物效应研究进展进行了概述。Tl在岩石中的平均质量分数为0.5~10 mg.kg-1,在大气中的平均质量浓度为0.22~1.0 ng.m-3,在天然水体中的平均质量浓度为0.001~1.264μg.L-1,在土壤中的平均质量分数为0.01~3.0 mg.kg-1,在植物中的平均质量分数为0.02~0.25 mg.kg-1。大气中的铊可随大气迁移,导致全球Tl污染;土壤中Tl的迁移主要受pH影响,pH越小其迁移能力越强,而水中溶解态的铊迁移能力最强。植物对Tl具有较强的富集能力,而动物实验则表明Tl具有一定的致畸性,可能存在一定的致癌性,并且职业暴露是人体Tl中毒的主要原因。尽管有关有Tl的地球化学以及生态毒理学方面的研究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有关Tl在环境介质之间的界面化学机理、Tl在分子水平上吸附机理、不同形态的Tl在生物体中的致毒代谢机理以及铊的同位素在环境介质中的变化等方面仍有待于进一步的研究。  相似文献   
994.
在中温[(35±2)℃]、高氨氮[(459.98±36.98)mg/L]浓度下启动基于亚硝化的全程自养脱氮(CANON)型人工快速渗滤(CRI)系统,而后使其在低温[(10±2)℃]下处理生活污水,探究了排水速率(vd)对系统氮素转化性能及微生物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对vd的合理设置可修复并优化CRI系统中的限氧微环境...  相似文献   
995.
土壤中多氯代二恶英(PCDDs)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蔡全英  莫测辉 《农村生态环境》1999,15(2):41-45,F004
介绍了国内外对土壤(尤其是城市污泥)中的多氯代二恶英(PCDDs)的研究现状,包括:土壤中PCDDs的来源、分布及迁移转化情况,其环境稳定性使污染的危害程度加重;PCDDs在环境中的降解主要是光降解、微生物降解和化学降解。  相似文献   
996.
有机磷酸酯(organopho sphate esters,OPEs)作为阻燃剂和增塑剂广泛应用于建筑材料和电子产品等材料,随着生产和使用量的增加,导致其普遍存在于各种环境介质中.作为一类新污染物,OPEs的环境行为及归趋引起了越来越多环境学者的关注.本文系统阐述了OPEs在环境中可能发生的物理、化学和生物过程.现有研究表明:(1)OPEs自身理化性质和结构(疏水性和π-π效应)是影响其迁移转化过程的重要因素;(2)复杂的介质环境(温度、pH值、溶解性有机质、氧化活性物种等)能够影响OPEs的大气传输/沉降、吸附/解吸、水解、光解、生物富集和植物吸收等过程;(3)OPEs在迁移转化中能生成二酯或单酯类产物(化学键断裂)、羟基化产物、甲氧基化产物以及其他小分子化合物等.针对目前的研究现状建议未来可重点关注OPEs在小型生态系统中多介质中的迁移转化过程与机制以及在迁移转化过程中生成产物的理化特性与生物效应等.  相似文献   
997.
煤燃烧脱硫过程中影响无机矿物转化行为的因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合山煤(HS)和万盛煤(WS)为研究对象,分别讨论了当石灰石作固硫剂时钙硫比、温度等因素对固硫效率的影响;运用XRD测试手段,研究了不同脱硫条件对其灰渣产物矿相组成的影响规律,并利用CaO-Al2O3-SiO2三元相图进行分析,从而初步揭示出煤燃烧脱硫过程中无机矿物质间的转化行为.实验表明:燃烧温度和钙硫比对固硫率及灰渣产物的矿相组成都具有很重要的影响.升高温度或提高Ca/S,能明显促进CaO与煤粉中无机成分间的固相反应,利于C4AF、C2AS、β-C2S等矿物的形成,但大于1050℃后易使硬石膏发生分解,而引起固硫率下降.固硫产物中含硫矿物的形式与含量决定了不同温度下固硫效率.本实验中,石灰石对合山煤的最佳固硫条件为Ca/S=2~3,t=850~900℃,此时固硫率高达90%左右.  相似文献   
998.
细脉浮萍和紫背浮萍在污水营养条件下的生长特性   总被引:17,自引:1,他引:16  
浮萍类植物是污水生态工程处理技术中吸收转化氮磷等营养物质的重要植物类群.氮磷是浮萍生长所必需的主要结构组成物质,因此浮萍生物量的增长速率决定了其对氮磷吸收转化的能力.本研究采用序批式培养和连续式培养2种方式探讨了细脉浮萍(Lemna aequinoctialis) 和紫背浮萍(Spirodela polyrrhiza) 在污水营养条件下的生长特性,并利用单种种群增长的Logistic模型对生物量的增长曲线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浮萍的鲜生物量和干重随时间变化的增长曲线具有"S"型特点,在特定的环境和营养条件下,单位面积上浮萍生物量的增长受密度的制约.Logistic拟合的结果表明浮萍生物量的增长符合种群的Logistic增长规律,浮萍在有限环境中生物量有最大值:最大承载量,当密度达到最大承载量一半时,其生物量的增长速率最大.实验结果及模型分析结果均表明2种浮萍在氨氮人工培养液中的生长速率比在硝酸氮培养液中低.细脉浮萍生长速率及含水率均高于紫背浮萍.本文还探讨了浮萍的Logistic增长规律在浮萍生物量收获管理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999.
黄河流域四川段地处青藏高原东南缘和横断山脉与川西北高山峡谷的接合部,是黄河上游重要的水源补给区,在黄河流域生态安全格局中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本文系统分析了黄河流域四川段生态系统、水环境质量、绿色发展和生态价值转化等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增强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建立生态产品价值转化路径的建议。  相似文献   
1000.
高斯模型的干湿沉积化学转化综合公式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污染物在大气中被稀释扩散时 ,还会发生干沉积、湿沉积和化学转化过程 ,所有这些都会影响污染物在大气中的分布。目前高斯模型对污染物的非扩散过程基本不考虑 ,使得环境影响评价中城市尺度的大气预测结果不合理 ,因此提出干湿沉积化学转化综合公式 ,指明了各个参数的计算方法 ,并以上海市化工区为例进行应用计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