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69篇
  免费   47篇
  国内免费   84篇
安全科学   29篇
废物处理   1篇
环保管理   21篇
综合类   295篇
基础理论   49篇
污染及防治   4篇
评价与监测   13篇
社会与环境   57篇
灾害及防治   31篇
  2024年   9篇
  2023年   34篇
  2022年   45篇
  2021年   40篇
  2020年   32篇
  2019年   33篇
  2018年   20篇
  2017年   21篇
  2016年   15篇
  2015年   26篇
  2014年   28篇
  2013年   14篇
  2012年   24篇
  2011年   30篇
  2010年   16篇
  2009年   17篇
  2008年   19篇
  2007年   21篇
  2006年   17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11.
湖北省1981年以来不同时间尺度气温的变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详细分析全省71站1981 ̄1994年与前20年不同时间尺度平均气温差值的时空分布特征后发现,80年代以来我省各地年均气温变化小,但相对地降温范围广,幅度大,且四季及逐月、甸格局发生重大调整,区域差异明显,其特点是冬久暖,夏久凉,春季前冷后暖,秋季反之、其中以夏凉春热最显著;鄂西山区四季均为负变温。  相似文献   
112.
数值预报方法在广州空气质量预报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空气污染预报涉及到多介质、多界面、多物质之间相互作用和耦合的多学科问题,文中概括地论述了空气污染数值预报的基拳特征(尺度及预报时效、时空分辨率、多物质性、理化生过程耦合、城市空气污染气象与污染物排放特征);数值预报系统的基本构成(气象场预报和浓度场预报);模式原始资料的收集、分类整理,边界场、背景场和初始条件的处理;计算过程中Meso-α模式和Meso-β模式资料同化的处理以及数值预报模式系统的实际业务操作的及时性、可行性和准确性均作了细致深入的探讨。  相似文献   
113.
景观动态研究的模型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114.
产业生态系统多尺度能值整合评价方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能值分析方法为自然环境资源与人类社会、经济的统一评价提供了新的思路,但面对当今产业生态学发展的实践需求,在多尺度整合分析、动态模型构建等方面仍显薄弱,需要与经济学等其他学科相对成熟的分析方法与模型加以整合。文章以能值综合方法为核心介质,从成本分析与效果分析的整合、能值分析与区域经济分析的整合,以及能值分析表与投入-产出矩阵模型的整合三个方面进行了产业生态学的能值整合研究方法的具体构建,以促进能值理论方法与产业生态学研究需求的进一步耦合。  相似文献   
115.
协调视角下长三角城市群的空间结构演变与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范擎宇  杨山 《自然资源学报》2019,34(8):1581-1592
以城市群为主体优化城镇化空间布局是构建国土空间规划体系的重要内容,空间优化的本质旨在促进城市群内部大中小城市协调发展。以长三角城市群为案例,在测度2001-2016年长三角城市群26个城市的城镇化协调水平基础上,运用社会网络和多维尺度分析等方法,分析和识别城镇化协调关系及其空间结构和内在演变机理。结果表明:(1)随着长三角城市群的城镇化协调水平提高,城市群内部的高协调城市逐渐显现出以上海为核心的“Z型”分布态势,低协调城市则稳定分布在长三角城市群扩容后的范围;(2)根据城镇化协调水平的关联强度划分长三角城市群的凝聚子群,凝聚子群的加权平均中心度和联系密度增大后,上海极化效应更加明显;(3)从城镇化协调关系的空间和时间两个维度识别城市群空间结构,长三角城市群从在空间距离影响下以省会城市为中心的“圈层”结构,变形为在时间距离影响下的“核心—边缘”结构;(4)人口、土地和经济城镇化三者协调水平的变化影响着长三角城市群空间结构演变,相较人口与经济城镇化,土地城镇化对城镇化协调关系的加强具有显著促进作用。从协调视角剖析长三角城市群的空间结构并提出优化政策,有助于中国现有资源环境承载能力条件下城市群一体化建设和空间资源的高效利用。  相似文献   
116.
模糊数学法在电解铝清洁生产评价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模糊数学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将模糊数学理论的隶属函数和隶属度等概念引入电解铝清洁生产评价中.通过建立评价指标因素集、评判集、权重集和隶属函数等模糊集合,运用层次分析法确定其权重,采用评价尺度计算清洁生产得分,根据国内各电解铝企业提供的基础数据,对其进行了模糊综合评价.结果表明: 全国约有5%的电解铝企业达到清洁生产一级水平,30%的企业达到清洁生产二级水平,达到清洁生产三级水平的企业占45%左右.同时也说明了模糊综合评价法的合理性和可靠性,它对电解铝清洁生产评价具有实际意义,对企业采取切实可行的清洁生产措施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17.
湿地生态保护与开发利用尺度效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湿地的概念、内涵、功能、价值等进行系统理论分析;对湿地生态保护与开发利用尺度效应进行深入研究,旨在完善湿地生态学,提高并强化人类湿地的保护意识。  相似文献   
118.
数值预报方法在广州空气质量预报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空气污染预报涉及到多介质、多界面、多物质之间相互作用和耦合的多学科问题,文中概括地论述了空气污染数值预报的基本特征(尺度及预报时效、时空分辨率、多物质性、理化生过程耦合、城市空气污染气象与污染物排放特征);数值预报系统的基本构成(气象场预报和浓度场预报);模式原始资料的收集、分类整理,边界场、背景场和初始条件的处理;计算过程中Meso-α模式和Meso-β模式资料同化的处理以及数值预报模式系统的实际业务操作的及时性、可行性和准确性均作了细致深入的探讨.  相似文献   
119.
将人类活动规模与强度控制在自然生态系统可承载限度之内,是可持续发展理论的核心要义。行星边界框架所秉持的“地球系统观”,为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估提供了新视角,一经提出便在国际可持续发展领域引发极大关注与热烈讨论。本文系统阐述了行星边界框架的理论基础及其内涵演进,着重论述了该框架在国家、省域、市域和组织等不同尺度的发展与应用,深入探讨了其面临的挑战与改进方向,并与传统资源环境承载力研究范式进行了比较。研究表明:行星边界框架以复杂系统稳态和突变理论为基础,是历史经验与科学研究有机结合的产物。作为对现有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估体系的有益补充,该框架由全球尺度向区域尺度拓展时,遵循自上而下分配与自下而上整合两条路径。当前行星边界框架中关于生物物理过程的尺度效应与交互机制的阐述较为薄弱,导致其变量选取与边界设置仍存较大争议,在与环境影响评价相整合、向社会经济维度拓展等方面面临方法学挑战。今后应从理论基础、技术方法、实践应用等方面继续深化研究,提升行星边界框架在可持续发展目标(SDGs)等全球重大公共议题中的政策价值。  相似文献   
120.
基于源地综合识别与多尺度嵌套的徐州生态网络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传统生态网络构建时,生态源地的辨识多考虑生境斑块的质量和面积,较少考虑斑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与空间结构的影响;且多从一个尺度在相对封闭的系统单元内进行网络构建,缺乏尺度间的嵌套协调,易导致其结构性错位。通过构建“属性—功能—结构”三位一体的源地综合识别指标体系,基于最小费用路径、电路理论、移动窗口搜索法等方法,构建并叠置分析徐州都市区和主城区两个尺度的生态网络,并提出优化策略。结果表明:(1)两尺度生态源地重合面积79.85 km²,廊道重合长度158.42 km,重合面积45.68 km²,重叠区域对多尺度生态网络衔接稳定至关重要,需重点保护;对都市区至关重要却缺乏主城区下垫面支撑的8条廊道要优先修复。(2)识别都市区与主城区夹点分别为17处与18处,重合10处;障碍点8处与10处,重合5处。生物迁移关键区域高迁移阻力与大优化潜力并存,亟需优先修复。生物过程跨尺度的连续性要求采用多尺度级联框架协同应对生态问题。(3)基于“斑块—廊道—基质”理论从“点—线—面”三个角度提出徐州多尺度嵌套生态网络的优化策略。研究结果可为区域生态安全格局构建、国土综合整治与生态系统修复提供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