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58篇
  免费   120篇
  国内免费   209篇
安全科学   712篇
废物处理   66篇
环保管理   399篇
综合类   1478篇
基础理论   100篇
污染及防治   123篇
评价与监测   56篇
社会与环境   39篇
灾害及防治   114篇
  2024年   15篇
  2023年   61篇
  2022年   63篇
  2021年   63篇
  2020年   44篇
  2019年   74篇
  2018年   54篇
  2017年   64篇
  2016年   67篇
  2015年   117篇
  2014年   212篇
  2013年   179篇
  2012年   172篇
  2011年   155篇
  2010年   159篇
  2009年   169篇
  2008年   136篇
  2007年   153篇
  2006年   126篇
  2005年   131篇
  2004年   125篇
  2003年   128篇
  2002年   113篇
  2001年   90篇
  2000年   49篇
  1999年   49篇
  1998年   64篇
  1997年   33篇
  1996年   46篇
  1995年   33篇
  1994年   30篇
  1993年   17篇
  1992年   23篇
  1991年   27篇
  1990年   21篇
  1989年   19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8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31.
根据石化企业的特点,结合现代环境风险管理理论,提出了一套适用于石油石化行业装置(设施)的环境风险评估方法,将环境风险源划分为8个类型,可对企业内的环境风险源进行分类分级评估和管理,有针对性地开展企业环境风险源的识别和监管,是一种较为理想的实用型管理手段。  相似文献   
932.
选择栉孔扇贝(Chlamys farreri)和刺参(Apostichopus japonicus)作为受试生物,采用半静态试验法测定了原油、燃料油分散液(WAF)以及添加消油剂后的乳化液(DWAF)对两种生物的毒性效应。采用概率单位算法并利用SPSS 13.0进行数据处理,计算出96h-LC50。结果表明,4种石油烃对栉孔扇贝和刺参的96h-LC50为:DWAF燃料油(1.14 mg/L,0.16 mg/L)> DWAF原油(1.39 mg/L,0.74 mg/L)> WAF燃料油(1.80 mg/L,4.10 mg/L)> WAF原油(3.40 mg/L,6.44 mg/L)。4种石油分散液对两种生物均有明显致毒效应;轻质油(燃料油)的毒性效应较重质油(原油)大;加入消油剂后石油烃毒性增强,并且对刺参的毒性增强更明显,建议使用栉孔扇贝和刺参共同评估海洋溢油生态损害。  相似文献   
933.
安丽娜  赵文廷  杜哲 《环境工程》2019,37(3):132-135
固体地球对大气的净化能力主要受地面透气和透水性能的影响。以气体和水循环理论为基础,改进大气污染箱式模型,通过不同地面类型的透气、透水性试验,计算和分析了保定市主城区地面对大气污染的贡献。结果表明:城市房屋建设和地面硬化阻隔了大气与固体地球之间的气和水循环,降低了固体地球对大气的净化能力。保定市主城区混凝土地面和房屋覆盖区地面共占84. 6%,与裸地、水域、草地、林地相比,城市地面气体通量分别降低了82. 1%、81. 9%、83. 0%、84. 2%;水的入渗通量分别降低了84. 6%、0. 0%、84. 6%、84. 6%;水的蒸发通量分别降低了82. 9%、81. 5%、82. 4%、81. 8%。因此,地面类型变化使保定市主城区固体地球对大气的净化能力也相应降低了81. 5%~84. 6%。由此可见,改善城市地面透气和透水性是大气污染防治新途径。  相似文献   
934.
为得到高效原油降解菌,从天津大港油田废弃钻井附近的油污染土壤中筛选出一株高效原油降解菌YQJ-1.经生理生化实验、16S rDNA基因序列及系统发育树对该菌株鉴定分析,采用单因素实验研究环境因素对该菌株生长和原油降解特性的影响,并对动力学和烷烃降解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该菌株为醋酸钙不动杆菌(Acinetobacter calcoaceticus);在35℃,pH为8,接种量为10mL,氮源为酵母浸粉时降解效果最佳;且1~5 g/L的原油降解与一级动力学模型一致,原油浓度为5g/L时的降解率高达77. 58%,石油降解半衰期仅为4. 93d; GC-FID分析发现,YQJ-1对链长C_(11)—C_(25)的烷烃平均降解率达到87. 84%。该研究为未来高浓度石油污染土壤环境修复提供了良好的候选菌株。  相似文献   
935.
研究了甜菜碱和石油磺酸盐表面活性剂对地表水中微生物的数量和代谢活性的影响,并基于菌群16S rRNA基因的高通量测序,比较分析了表面活性剂作用前后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变化.结果表明,两种表面活性剂胁迫下微生物的生长活性均遵循低浓度促进、高浓度抑制的作用规律,表现出明显的浓度依赖性.与空白组相比,在1.5g/L的表面活性剂的作用下,微生物数量、蛋白质含量以及脱氢酶的活性均明显降低,且同浓度下的甜菜碱表现出更高的生物毒性;菌群多样性分析发现,肠杆菌属(Enterobacter)以高于75%的比例成为所有样本中的优势菌属,从各组来看石油磺酸盐可有效提高肠杆菌属(Enterobacter)的相对丰度,对假单胞菌属(Pseudomonas)和根瘤菌属(Rhizobium)抑制作用显著;而甜菜碱则可明显增加假单胞菌属(Pseudomonas)和寡养单胞菌属(Stenotrophomonas)的菌属比例,抑制肠杆菌属(Enterobacter)和根瘤菌属(Rhizobium)的繁殖;通过表面活性剂与纯种菌的作用发现,表面活性剂可通过扰乱细菌的生长周期、破坏细胞膜结构来干扰细胞的正常生理功能,从而使其活性降低甚至死亡.  相似文献   
936.
随着经济快速发展,石油及其产品用量增多,石油污染问题日益严重,土壤石油污染治理刻不容缓.研究表明石油污染土壤中存在大量的食细菌线虫,但食细菌线虫在石油污染土壤中的作用还不清楚.本试验采用人工模拟石油污染土壤,通过接种不同密度模式线虫(Caenorhabditis elegans),研究食细菌线虫在石油污染土壤中的功能及其对污染土壤中石油降解及土壤微生物活性的影响.本实验共设6个处理:高温灭菌石油污染土壤(FSP),作为对照处理1;杀灭线虫土壤(S),作为对照处理2;石油污染土壤(SP);石油污染土壤+5条线虫/g干土(SPN5);石油污染土壤+10条线虫/g干土(SPN10);石油污染土壤+20条线虫/g干土(SPN20).研究结果表明:整个试验培养结束时,处理SP、SPN5、SPN10和SPN20的石油残留量比第0天采样时分别降低约60.78%、80.01%、67.63%和66.31%,处理SP、SPN5、SPN10和SPN20的石油残留量比处理FSP分别降低约43.60%、70.68%、52.34%和50.45%,得出接种线虫可以促进污染土壤的石油降解,其中接种5条线虫/g干土的处理促进石油降解效果最好.第7 d采样时,处理SP、SPN5、SPN10、SPN20中脱氢酶酶活性比处理S分别增加约132.76%、115.09%、118.67%和55.81%,表明石油污染可以激活脱氢酶;第14 d时,接种线虫处理SPN5、SPN10和SPN20的脱氢酶活性比未接种线虫处理SP的脱氢酶活性分别增加约5.16%、18.13%和29.56%,表明添加食细菌线虫也促进了土壤相关酶活性.该研究证明食细菌线虫可以在石油污染土壤中刺激微生物的繁殖,增强土壤酶活性,进而促进污染土壤石油的降解.  相似文献   
937.
在现有文献研究的基础上定义了地质气象灾害末端应急管理内涵,利用项目管理理论构建末端应急管理模式的新思路,将应急管理分层次处理,并梳理出管理模式的基本逻辑结构,再利用项目管理成熟度理论解析系统演进机理,判断出管理模式在上下两层次联动的演进趋势,遵循系统上下层融合共同演化的发展规律。将近年来四川省地质灾害成功避险作为实证分析案例,论证了项目管理在实际末端应急管理应用的外在形式,列举了各阶段模式演化发展的特征与关键因素,说明按照项目组织模式去管理和协调面向基层社会各种资源能够有效应对地质气象灾害。从而构建政府治理、专业职能部门指导与协同、社会自我调节、以及居民自治良性互动的应急管理实现路径。  相似文献   
938.
加油站经营的是易燃、易爆的特殊商品,同时还具有零售经营服务的特点,每天人员进出频繁,对安全工作的要求就会相应更高。坐落于北京市朝阳区人员密集地区的中油京胜公司,直接管理着6座加油站,他们从强化制度约束、定制化管理、改善教育方式入手,保障安全工作。  相似文献   
939.
近几年来,四川川东北地区崛起了一座被誉为现代化的花园式煤矿——四川省煤炭产业集团达竹公司小河嘴煤矿。小河嘴煤矿地质构造复杂,煤层极薄,倾角大,  相似文献   
940.
《地质勘查劳动防护和野外救生、特殊生活用品(用具)配备标准》是地质勘查行业的首个劳动防护领域职业安全健康标准。《地质勘查劳动防护和野外救生、特殊生活用品(用具)配备标准》的制定,将对提高地质勘查行业从业人员的劳动防护水平,降低职业危害,减少安全事故,促进我国地质勘查行业安全生产等方面起到积极推动作用。文章从行业安全现状以及地质勘查事故风险等方面介绍《地质勘查劳动防护和野外救生、特殊生活用品(用具)配备标准》编制背景,并对标准编制方法与思路、内容划分、作业人员分类、重点内容等进行了讨论。针对该标准的讨论有助于标准的贯彻执行,对安全技术类标准的编制也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