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22篇
  免费   54篇
  国内免费   79篇
安全科学   55篇
废物处理   103篇
环保管理   88篇
综合类   400篇
基础理论   13篇
污染及防治   57篇
评价与监测   16篇
社会与环境   23篇
  2024年   14篇
  2023年   75篇
  2022年   91篇
  2021年   86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14篇
  2014年   24篇
  2013年   20篇
  2012年   19篇
  2011年   32篇
  2010年   19篇
  2009年   24篇
  2008年   27篇
  2007年   25篇
  2006年   15篇
  2005年   25篇
  2004年   20篇
  2003年   23篇
  2002年   35篇
  2001年   16篇
  2000年   20篇
  1999年   26篇
  1998年   15篇
  1997年   10篇
  1996年   14篇
  1995年   11篇
  1994年   13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75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1.
低碳发展的核心在于减碳源和增碳汇,自贸试验区作为全面深化改革试验田,其建设对城市低碳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该研究基于2007—2020年中国288个城市面板数据,首先从碳排放和碳吸收两大层面综合评估了城市碳中和水平,进而运用多期双重差分法和空间杜宾模型探析自贸试验区设立的低碳效应。结果表明:自贸试验区的设立对所在城市低碳发展具有显著的推动作用。具体来说,自贸试验区的设立可以通过提高城市的数字化水平和资源配置效率从内部驱动城市低碳发展;同时,政府对绿色发展的关注程度越高,使得传导机制产生的碳排放抑制作用越强、碳吸收促进作用越大,越有利于城市低碳发展。不仅如此,自贸试验区设立的碳排放抑制效应、碳吸收促进效应以及碳中和效应的发挥还会因设立批次、城市区位和城市特征的不同而存在差异。其中,前两批片区、秦岭-淮河以南区域、开放程度较高城市,其低碳效应整体较为明显。进一步地,自贸试验区的设立对城市低碳发展的影响还具有一定的空间溢出效应。针对上述相关研究发现,总结提出:作好顶层设计、发挥比较优势,梯度式推进低碳发展标杆片区;加快贸易便利化和数字金融改革,推动传统优势产业数字化转型,促进数字化与低碳化深度融...  相似文献   
712.
文章研究了一个由制造商和零售商构成的两级供应链通过碳中和契约选择解决净零碳排放生产的问题。制造商通过碳减排和碳吸收两种策略推进净零排放生产,政府通过补贴碳减排以推进供应链碳中和。基于此,文章运用博弈论比较分析了无契约、成本分担契约及收益共享契约并确定实现碳中和的占优策略,进一步引入谈判情形,考虑谈判势力均等和谈判势力不等对供应链契约选择的影响。研究表明:不考虑谈判时,收益共享契约是供应链碳中和的占优选择,政府补贴作用使得收益共享契约占优成本分担契约和无契约,政府补贴大小受到制造商碳减排努力成本系数大小的影响;当考虑谈判时,成本分担契约依然不是占优选择,收益共享契约占优非谈判情形,若制造商谈判势力小于平均水平,谈判势力均等优于谈判势力不等的情形;否则,谈判势力不等情形更优。消费者碳中和敏感性对供应链双方及其整体利润水平和社会福利水平均有正向影响。这意味着要想实现产品生产的净零碳排放,既需要把握政府补贴的激励作用,还需要厘清相关参数的影响机理激发参与主体的积极性,以推进供应链碳中和的实现。  相似文献   
713.
铀矿石堆浸尾渣的充填处置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此描述了铀矿石堆浸尾渣的充填处置的工艺和结果。在水力充填过程中加入渣量的 1%的石灰 充填滤水碱性循环工艺,可使它们均匀混合,以中和渣中的余酸,满足充填要求,减少铀矿石堆浸尾渣对环境造成的影响  相似文献   
714.
热重分析技术研究石灰石脱硫特性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刘前鑫  倪晓奋  邱宽嵘 《环境科学》1995,16(2):27-30,58
采用热重分析仪对徐州地区的贾汪、长山、铜山3种石灰石进行了脱硫反应试验,得到了石灰石品种、脱硫温度、SO2浓度和粒度等对CaO转化率的影响规律,同时,计算了化学反应速度常数K和反应速度系数b。当粒度小于0.5mm时,K值范围是9.4×10-4-22×10-4m/s;当粒度为0.5—1.0mm时,b=1254min-1。当粒度为1.0—2.0mm时,b=1103min-1。  相似文献   
715.
本研究用铁酸盐(FeSO_4·7H_2O)包复中和沉淀渣。实验证明,影响因素有加入的铁酸盐总量、反应温度、空气鼓泡速度、反应pH、氧化还原电位和加料次数。当加入铁酸盐总量减少时,包复效果变差;温度升高,对Mn包复不利;温度降低,使Cd、Cu和Zn的包复效果变坏;空气鼓泡速度变小,反应速度变慢;降低pH值,有利包复,但pH小于9时,不易控制;氧化还原电位对包复影响不明显;增加加料次数,有利包复。通过这种处理,在中和沉淀渣的小颗粒上形成完全的铁酸盐包复膜,在弱酸性条件下重金属离子不再浸出。  相似文献   
716.
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是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重大战略决策。国家级新区作为承担国家重大发展和改革开放战略任务的综合功能区,在落实国家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任务上应跑在前、干在先。以国家级新区西咸新区五大组团之一——沣西新城为例,聚焦节能降碳、“两链”融合、生态城市三大方面,梳理总结沣西新城低碳发展成就与经验,并通过SWOT方法学对“双碳”目标下沣西新城实现高质量发展存在的内部优势与劣势、面临的外部机遇与挑战展开分析,初步探讨符合沣西新城实际的“双碳”发展战略,为其他开发区提供经验借鉴。  相似文献   
717.
随着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逐步推进,碳交易成为国家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的重要手段,碳交易的出现催生出碳资产这一全新资产类型。由于碳资产天然具有稀缺性、全球性、投资性、可透支性等特性,使其成为企业绿色资产的核心,开发碳资产成为企业在总量控制的碳交易市场中必须面对的课题。从碳资产的相关概念入手,分析汽车资源综合利用领域碳资产开发的必要性,重点识别汽车资源综合利用领域碳资产开发的重点——新能源动力蓄电池梯次利用/再生利用减排量项目、报废汽车材料再生利用项目、发动机和变速器再制造项目,并充分利用碳资产的交易和金融属性,开发了碳资产交易和碳资产抵质押贷款的应用场景。  相似文献   
718.
摸清西安市碳排放底数并了解其演变规律,是实现双碳目标的基础。基于《IPCC 2006年国家温室气体清单指南2019修订版》和《省级温室气体清单编制指南》,对西安市碳排放规律进行了动态分析和排放等级评估。研究结果表明,在1995—2020年,西安市碳排放增长迅速,从899.12万t上升至4912.14万t,年均增长7.03%;其中能源消耗部门占比最大(77.38%~89.46%),汽车排放领域增长最快,年均增长20.07%。人均排放、单位面积排放和碳排放指数增长较快,年均增量率分别为5.28%、6.98%和6.22%,排放等级由很低(Ⅰb)升高至中下(Ⅱa)等级;单位GDP排放呈下降趋势,年均降低率为6.63%。从创新绿色低碳技术、优化产业结构、激发碳排放权交易市场活力等方面提出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719.
张静  杨萌  张伟  曹东  赵静  李勃  薛英岚  蒋洪强 《环境科学》2024,45(3):1285-1292
电力行业实现二氧化碳排放尽早达峰并加快脱碳进度,对河南省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具有重要意义.基于碳排放-能源集成模型(iCEM),对河南电力行业“双碳”目标下控煤降碳路径开展情景研究.结果表明,综合考虑电源结构优化和技术进步等措施,河南省电力行业碳排放将于2028~2033年实现碳达峰,电力行业煤炭消费量在“十四五”期间仍呈持续增长趋势,达峰区间为2027~2031年.大力发展以风电和太阳能为主的清洁能源,采用更多低碳零碳热源、提高外调电比例、加大煤电节能改造是碳达峰目标约束下河南省控煤主要措施.碳中和阶段,布局内陆核电是缓解河南省控煤压力与实现“双碳”目标的重要路径之一,需要提前开展论证研究.加速推进落后机组淘汰和现役机组节能改造、加速发展非化石能源发电、超前规划外调电,并配套完善煤电退出和调峰的市场机制、增加系统灵活性、加快外引清洁能源保障等政策,是河南省电力行业控煤降碳路径有效的政策保障.  相似文献   
720.
以南京市为温室气体监测区域,以2021年1月和7月作为冬、夏季的代表,利用拉格朗日粒子扩散模型(LPDM)和K均值(K-Means)聚类算法对南京市已有的高塔点位进行筛选,研究温室气体监测点位布设最优位置。通过计算不同点位的城市CO2贡献度,最终确定了冬季和夏季各8个温室气体监测建议点位。结果表明,通过聚类算法筛选出的监测站点选址能对南京市大部分城区的温室气体排放具有相对最大的覆盖范围和较高的敏感性,能够有效反映出南京市CO2排放量的梯度变化,对南京市不同时空尺度上的温室气体排放达到相对最好的监测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