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724篇
  免费   325篇
  国内免费   719篇
安全科学   1531篇
废物处理   108篇
环保管理   429篇
综合类   2645篇
基础理论   429篇
污染及防治   476篇
评价与监测   63篇
社会与环境   52篇
灾害及防治   35篇
  2024年   59篇
  2023年   231篇
  2022年   272篇
  2021年   314篇
  2020年   234篇
  2019年   245篇
  2018年   92篇
  2017年   136篇
  2016年   226篇
  2015年   224篇
  2014年   418篇
  2013年   264篇
  2012年   317篇
  2011年   311篇
  2010年   229篇
  2009年   233篇
  2008年   276篇
  2007年   241篇
  2006年   220篇
  2005年   174篇
  2004年   158篇
  2003年   151篇
  2002年   117篇
  2001年   94篇
  2000年   63篇
  1999年   52篇
  1998年   62篇
  1997年   53篇
  1996年   41篇
  1995年   27篇
  1994年   51篇
  1993年   48篇
  1992年   39篇
  1991年   44篇
  1990年   33篇
  1989年   19篇
排序方式: 共有576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2 毫秒
751.
动态     
宜宾矿山救护队玉树建功本刊讯4月23日下午,四川省宜宾市矿山救护队赴玉树抗震救灾的22名队员经过1个星期夜以继日的奋战,圆满完成任务。4月14日,青海玉树发生地震的当天,宜宾矿山救护队立即连夜赶赴现场,他们克服了语言不通、高原反应、低温寒冷等困难,一共搜救  相似文献   
752.
袁婧  吴骥子  连斌  袁峰  孙淇  田欣  赵科理 《环境科学》2024,45(2):1107-1117
为修复受到镉砷复合污染的农田土壤,将铁锰氧化物负载于氧化石墨烯表面,制备得到了新型氧化石墨烯负载铁锰复合材料.在此基础上开展了为期60 d土壤培养试验,通过对pH、DOC含量、土壤有效态Cd和As含量动态变化,以及土壤Cd和As形态的测定,探究了氧化石墨烯(GO)和氧化石墨烯负载铁锰复合材料(GO-FM)在不同添加比例下(0.1%、0.2%和0.3%),对上虞和佛山两种理化性质和污染程度不同的土壤中Cd和As的钝化效果,并阐明其相应修复机制.结果表明,与空白对照相比,GO-FM提高了酸性上虞土的pH,但使佛山土pH降低.培养结束后,GO和GO-FM处理均增加了土壤DOC含量.GO-FM使佛山土可溶态Cd含量降低了5.08%~19.19%,有效态Cd含量降低了36.57%~42.8%,其主要钝化机制是静电吸附、络合和羟基化金属离子的形成.而酸性上虞土受静电斥力的影响使得GO-FM对Cd的钝化效果低于佛山土,但随着材料添加量的增加,GO-FM使氧化石墨烯增加土壤Cd有效性的趋势得到了抑制,添加0.2%和0.3%的GO-FM使上虞土有效态Cd含量降低了6.45%~13.56%.同时,复合材料通过锰氧化物对As的氧化作用以及As与铁氧化物表面羟基形成内表面螯合物的钝化机制,促使上虞土和佛山土的有效态As含量分别降低了4.34%~9.15%和0.87%~5.71%.总之,在佛山土中GO-FM对Cd的钝化效果优于上虞土,在上虞土中GO-FM对As的钝化效果优于佛山土.研究结果可为不同类型土壤镉砷复合污染防治提供理论依据和参考.  相似文献   
753.
滨海湿地因其碳汇功能强大,在减缓全球气候变化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退塘还湿”作为近几年我国滨海湿地生态修复开展的主要形式之一,对其碳源/汇功能的研究较为匮乏.基于涡度相关技术,观测了2021年辽河口“退塘还湿”修复区CO2通量,研究了修复区内盐沼湿地生态系统CO2交换特征及其环境调控.结果表明,修复区净生态系统CO2交换(NEE)平均日变化曲线在春季和秋季呈“U”型,在夏季呈“V”型,在冬季呈“一”型,其春、夏、秋和冬季的效率(以C计)分别为-40.06、-63.62、2.33和34.43 g·m-2.修复区NEE日累积年内变化整体呈“V”型,NEE生态系统呼吸(Reco)和总的初级生产力(GPP)月累积差异明显.2021年修复区内光合有效辐射(PAR)是白天NEE的重要调控因子,二者呈直角双曲线关系,PAR可以解释白天NEE变化的53%;空气温度(Ta)是夜晚生态系统呼吸(Reco,night)的主控因子,二者呈指数关系,Ta < 5.5℃时生态系统呼吸的温度敏感性(Q10)为2.19,Ta可以解释Reco,night变化的42%,Ta ≥ 5.5℃时Q10为1.81,Ta可以解释Reco,night变化的51%.另外,2021年生长季辽河口湿地修复区NEE与土壤含水量(SWC)和饱和水汽压差(VPD)均呈显著的线性负相关,而NEE与土壤温度(Ts)和相对湿度(RH)无显著相关.2021年辽河口“退塘还湿”修复区盐沼湿地表现为碳汇,总净固碳量(以C计)为-66.89 g·m-2,其具有长期的碳增汇潜力.  相似文献   
754.
矿物超细颗粒在自然环境中普遍存在,具有独特的环境行为和效应,对元素地球化学循环、污染物迁移转化和生态环境演变等有重要影响.矿物超细颗粒的环境行为和效应与其形成过程和结构特征密切相关.综述了物理、化学和生物过程驱动的矿物超细颗粒的形成机制,介绍了用于表征矿物超细颗粒结构特征的显微镜、光谱、质谱和同步辐射技术,分析了矿物超细颗粒在环境中的迁移转化及其与污染物的吸附、氧化还原和催化转化作用,总结了矿物超细颗粒的食物链积累、生物和生态毒性等环境效应,并对颗粒结晶路径、风险管控和微纳界面调控等重要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超细颗粒是连接微观物质与宏观矿物晶体之间的桥梁,全面认识复杂基质中矿物颗粒的环境属性及其与污染物的微观作用机制,有助于指导矿物超细颗粒在环境污染修复中的应用,从而优化功能材料的设计,促进绿色低碳纳米技术的发展.  相似文献   
755.
冶炼场地土壤重金属污染是亟待解决的重要环境问题.固化修复技术因其修复时间少、成本低、处理效率高已成为污染场地重金属修复的主流技术之一.总结了近10年来有关固化修复场地重金属污染的最新研究进展,从重金属固化修复机制入手,对比分析了不同固化方式[无机材料固化、有机材料固化、机械球磨和微生物诱导碳酸盐成矿(MICP)]的优缺点及其适用范围.随后,根据文献计量学分析所呈现的研究重点及发展趋势,从MICP在重金属修复中的应用、MICP复合材料在污染场地中的应用和MICP技术应用的影响因素这3个方面对微生物诱导碳酸盐沉淀技术固化场地重金属污染的应用前景及限制因素进行了总结和阐述.最后提出了土壤固化研究的前景和挑战,以期为场地土壤固化技术的未来发展提供借鉴参考.  相似文献   
756.
绿色矿山建设是矿业领域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重要体现。本文从矿山生态修复的内涵到外延,从问题识别到任务措施,从单一治理修复目标到生态系统功能修复目标,从矿山生态修复系统到与经济社会发展系统相结合等多个方面,系统地梳理矿山生态修复的解决路径,围绕矿业绿色发展提出一系列建议。  相似文献   
757.
从《矿山安全和卫生公约》剖析我国矿山安全卫生立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国际劳工组织制定的劳工标准在国际上被认为具有高度的权威地位,日益成为各国制定法律法规的标准文书。176号《公约》的目的是为了促进各国在矿山职业安全和卫生方面采取行动,制定国家矿山安全和卫生政策、法规和实施制度,并要求政府、主管部门、雇主、工人承担各自的职责,确保矿山职工拥有安全与健康的工作环境和体面的工作,促进采矿业的可持续发展。通过我国矿山法律法规与176号《公约》的比对分析,本文提出了应进一步完善访协商机制,明确主管部门职责,以法律法规形式明确义务,赋予工人安全与已生权利和义务等方面完善我国矿山安全和卫生法律法规建议。  相似文献   
758.
759.
内蒙古智能煤炭有限公司麻地梁矿以"本质安全、降本增效、为煤矿工人谋幸福"为目标,建成了以万兆高速环网为载体、8个层级为支撑、九大系统为外延的智慧矿山,实现智慧矿山的"本质安全+降本增效+智能保安+智慧管理"运行模式。2020年11月20日,2020年中国"5G+工业互联网"大会在湖北武汉召开。内蒙古智能煤炭有限公司麻地梁矿党委书记、董事长吴劲松以内蒙古自治区5G应用示范企业代表身份出席大会,并参与了"5G+工业互联网"行业应用与融合创新高峰对话,接受了《工信视频5G直播间》专访。  相似文献   
760.
石油污染土壤生物修复的中试系统构建与运行效果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构建了石油污染土壤生物修复中试系统,考察了中试规模下石油烃生物降解效率、矿化过程在生物降解中的作用.揭示生物修复过程中的系统微生物特性及其降解活性的关系,为现场污染土层生物修复工程评价和关键技术参数选择提供技术依据.结果表明,经过93d的运行,石油烃去除率达25.8%,其中典型轻质组分烷烃生物降解率最高,可达43.12%.中试系统运行稳定后,与现场调研的土壤微生物相比,其数量提高了1个数量级,活性提高了1.5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