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528篇
  免费   153篇
  国内免费   195篇
安全科学   1456篇
废物处理   66篇
环保管理   1288篇
综合类   3695篇
基础理论   578篇
污染及防治   144篇
评价与监测   236篇
社会与环境   300篇
灾害及防治   113篇
  2024年   42篇
  2023年   167篇
  2022年   174篇
  2021年   198篇
  2020年   175篇
  2019年   153篇
  2018年   75篇
  2017年   84篇
  2016年   137篇
  2015年   210篇
  2014年   483篇
  2013年   358篇
  2012年   380篇
  2011年   376篇
  2010年   276篇
  2009年   294篇
  2008年   363篇
  2007年   331篇
  2006年   269篇
  2005年   287篇
  2004年   359篇
  2003年   471篇
  2002年   324篇
  2001年   264篇
  2000年   290篇
  1999年   201篇
  1998年   169篇
  1997年   144篇
  1996年   130篇
  1995年   113篇
  1994年   118篇
  1993年   127篇
  1992年   105篇
  1991年   95篇
  1990年   73篇
  1989年   56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87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221.
德国的循环经济:从垃圾经济到可持续生产与消费体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循环经济产生的本质是国际社会在寻求解决资源环境与经济增长矛盾过程中提出来的一种新的经济发展模式。这种新的发展模式最大的特征是通过物质的循环利用提高资源效率,保护生态环境,建设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德国循环经济实践是在其处理资源环境与经济发展关系的过程中,在环境保护战略与政策的发展演变中,在探索可持续发展的实践中产生和发展起来的。  相似文献   
222.
闻泽 《环境》2006,(3):24-26
一份权威的数据显示,中国GDP增长过程中,至少有18%是依靠资源和生态环境的“透支”获得。此外,中国单位GDP的能耗比世界平均水平高2.4倍,污染排放量则高出几十倍。  相似文献   
223.
叶之林 《环境》2005,(4):51-53
珠海是首批国家环保模范城市,有着良好的环境基础,长期以来市委、市政府一直十分重视城市规划和环境保护工作,把构筑生态环境强市作为三大发展战略平台之一,如今的珠海已成为一座现代化的海滨花园城市。2005年广东省环保工作会议之后,全省的环保工作进入了建设“绿色广东”的主线。珠海市是首批国家环保模范城市,环保工作一直走在全省的前列。近日,本刊记者来到珠海市,就建设“绿色广东”与珠海市的环保工作采访了珠海市环保局局长毛东信。  相似文献   
224.
225.
保护农业生态环境促进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业生态环境是农业综合生产力的重要基础,后者的主要内容和结构对前者有具大的制约作用。在农业生态环境继续恶化的形势下,必须确立农业生态保护战略,切实加强农业生态环境的建设和管理,才能提高农业综合生产力水平,促进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226.
论环境矿山     
论环境矿山AProposalofEnvironmentalMines¥Abstract:HumanBeingsareactinginthejuncturespaceofatmosphere,hydrosphereandcrust,wherethepo...  相似文献   
227.
228.
通过对黔西南州岩溶地区生态环境特点的分析,阐述了岩溶地区的生态环境状况与当前地仍至一个区域的经济发展有着十分紧密的联系,既相互制约又相互促进,互为因果。提出了加快岩溶地区生态环境建设的主要对策。  相似文献   
229.
表征丹东北部山区生态环境经济协调发展的指标体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立由资源、环境、经济三部分组成的丹东北部山区生态环境-经济协调发展的指标体系(EEDB),它的提出既考虑了该区域资源经济结构特点,又考虑了生态环境功能退化的现状,体现指标的科学性,可获得性、可操作性与简洁性,还探讨了该指标体系的应用。  相似文献   
230.
近十年来,我国北起渤海,南至海南岛以东海面,赤潮频频发生,并有逐年增强的趋势。从未发生过灾害性赤潮的广西沿海是否可以高枕无忧?这已成为人们甚为关注的话题。赤潮的成因及危害在一定条件下海区海水中的营养盐类、生物激素的比例改变(增强),促使某种生物在短时间内急骤地大量繁殖,成为该海区的优势物种,这种生物在海水中的浓度大增,海水的颜色便随该生物(及其尸体)的颜色而改变。由于多数硅藻和浮游生物的尸体是红褐色的,夜光虫等是桃红色的,因而海水也变成红褐色或批红色,并随潮水的涨落而流动,故称“赤潮”。而某些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