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78篇
  免费   137篇
  国内免费   357篇
安全科学   239篇
废物处理   38篇
环保管理   66篇
综合类   885篇
基础理论   197篇
污染及防治   131篇
评价与监测   19篇
社会与环境   17篇
灾害及防治   80篇
  2024年   25篇
  2023年   45篇
  2022年   68篇
  2021年   76篇
  2020年   49篇
  2019年   45篇
  2018年   35篇
  2017年   46篇
  2016年   51篇
  2015年   73篇
  2014年   99篇
  2013年   93篇
  2012年   49篇
  2011年   73篇
  2010年   49篇
  2009年   72篇
  2008年   77篇
  2007年   60篇
  2006年   79篇
  2005年   61篇
  2004年   58篇
  2003年   46篇
  2002年   57篇
  2001年   30篇
  2000年   31篇
  1999年   33篇
  1998年   24篇
  1997年   29篇
  1996年   36篇
  1995年   17篇
  1994年   10篇
  1993年   29篇
  1992年   11篇
  1991年   11篇
  1990年   12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5篇
  198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7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42.
43.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2006,16(2):108-108
国务院2006年1月8日发布《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以下简称总体预案)。总体预案共6章,分别为总则、组织体系、运行机制、应急保障、监督管理和附则。  相似文献   
44.
当好宣传员.要利用会议、标语、橱窗和板报等多种形式,向班组职工宣传安全生产法律法规,企业规章制度,企业对安全工作的具体部署和要求,宣传安全生产事故案例,以及安全生产工作的典型事迹和先进经验,统一班组职工的思想,不断提高班组职工的安全生产意识.  相似文献   
45.
在对略阳电厂后部山体地质条件分析的基础上,采用定性分析与定量数值计算相结合的方法评价了电厂后部山体在开挖前后的稳定性问题,并对开挖后的坡体提出了相应的工程治理措施.  相似文献   
46.
永不满足,不断向自身极限发起挑战,同时也珍视自身的生命安全和健康,这是人类之所以能够繁衍声息不断发展的动力之源。奥运已成为人类不断探索和超越精神的象征,但我们仍缺乏对于生命发自内心的珍视。这种珍视,不应该因人而异,不应该有种族、身份、财富的区分。奥运倡导人文,应该是对这种珍视的回归,而这种回归,最直接地体现在建设奥运工程的数万农民工身上。带着这样的解读视角,记者采访了五棵松体育文化中心奥运工程城建二公司项目部。五棵松文化体育馆建成之后将承担2008年篮球预决赛的比赛任务。奥运场馆设计要求“安全、舒适”,这样的要求,不仅为了使用者,同样也为了它的建设者。  相似文献   
47.
为研究有机质对p, p′-DDE在土壤中的吸附影响因素,采用批量试验方法,分析p, p′-DDE在包气带土壤及含水层土壤上吸附量的变化及有机质对p, p′-DDE在土壤中的吸附影响.结果表明,p, p′-DDE在土壤中的吸附均符合先快后慢、最后达到吸附平衡的规律;其吸附动力学曲线用一级和二级反应动力学方程均能较好拟合,说明p, p′-DDE在这两种物质中的吸附以简单吸附为主,同时包含表面吸附、颗粒内部扩散等过程.包气带土壤和含水层土壤等温吸附线的拟合相关系数(R2)均大于0.95,符合Freundlich模型和线性模型,而含水层样品与Freundlich模型拟合得更好,表明p, p′-DDE在包气带土壤中的吸附以单分子层吸附为主,而在含水层土壤中的吸附还伴随着多分子层吸附的复杂过程;去除内源DOM(溶解性有机质)后,样品对p, p′-DDE的吸附量呈增加趋势,按吸附增加量由小到大的排序为1-1(0~10 cm) < 1-2(120~150 cm) < 2-4(100~120 cm),说明内源DOM的存在总体上抑制了p, p′-DDE的吸附,并且w(DOM)越高,其抑制作用越强;外源DOM的加入抑制了土壤对p, p′-DDE的吸附;去除有机质后样品对p, p′-DDE的吸附量与w(黏土矿物)具有正相关性.研究显示,有机质对土壤中有机污染物的吸附迁移研究对土壤修复有重要意义,需要对有机质影响土壤的吸附机制进行更深层次的研究.   相似文献   
48.
通过研究基于燃煤发电厂的除尘器灰斗电加热设备,结合工程实例,探讨了目前主流的新型片式自控恒温陶瓷电加热器在工程实践中的利弊,通过分析其工作原理以及安装工艺,得出其优势所在,并根据投运后的实际情况进行分析,得出其需要改进的方向。  相似文献   
49.
探析施氏矿物在不同温度、pH下的溶解行为,对其在酸性煤矿废水(ACMD)重金属去除领域的应用具有重要的工程指导意义.本研究通过摇瓶实验,在0.16mol·L-1FeSO4·7H2O,初始pH为2.5的酸性体系中,采用氧化亚铁硫杆菌A.ferrooxidans催化合成施氏矿物.考察了15℃与30℃,pH为2.0$6.0环境条件下矿物的溶解行为,及生物合成施氏矿物对酸性体系Cu2+的吸附去除效果.研究结果表明,经过24h反应,施氏矿物合成体系pH从原始2.50降低至2.18,体系Fe2+氧化完全,27.3%的铁离子参与矿物的合成,矿物分子式可表示为Fe8O8(OH)4.22(SO4)1.89.生物合成施氏矿物在温度为15℃,pH分别为3.2、3.0、2.8、2.6、2.4、2.2与2.0液态体系中振荡72h,矿物溶解率分别为1.92%、3.34%、5.90%、13.09%、28.74%、44.53%与61.46%.在温度为30℃的上述酸度体系中,矿物溶解率在相应时间却达到2.04%、3.98%、8.34%、20.53%、43.50%、96.74%与99.92%.在pH≥3.5的不同温度液态体系中该矿物无溶解迹象.在15℃,pH为6.0、5.0、4.5、4.0与3.5,Cu2+浓度为40mg·g-1的液态体系中,生物合成施氏矿物对Cu2+的吸附量为(50.9±2.2)、(47.3±13.3)、(40.5±4.7)、(31.1±5.0)及(16.9±6.5)mg·g-1.体系酸度一定,施氏矿物在15℃与30℃条件下对Cu2+的吸附效果无显著差异.本研究结果对生物合成施氏矿物在ACMD重金属去除工程应用提供必要的参数支撑.  相似文献   
50.
Although microbial treatments of heavy metal ions in wastewater have been studied, the removal of these metals through incorporation into carbonate minerals has rarely been reported. To investigate the removal of Fe^3+ and Pb^2+, two representative metals in wastewater, through the precipitation of carbonate minerals by a microbial flocculant (MBF) produced by Bacillus mucilaginosus. MBF was added to synthetic wastewater containing different Fe^3+ and Pb^2+ concentrations, and the extent of flocculation was analyzed. CO2 was bubbled into the mixture of MBF and Fe^3+/Pb^2+ to initiate the reaction. The solid substrates were analyzed via X-ray diffraction, transmission electron microscopy and energy dispersive spectroscopy.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removal efficiency decreased and the MBF adsorption capacity for metals increased with increasing heavy metal concentration. In the system containing MBF, metals (Fe^3+ and Pb^2+), and CO2, the concentrated metals adsorbed onto the MBF combined with the dissolved CO2, resulting in oversaturation of metal carbonate minerals to form iron carbonate and lead carbonates. These results may be used in designing a method in which microbes can be utilized to combine CO2 with wastewater heavy metals to form carbonates, with the aim of mitigating environmental problem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