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16篇
  免费   375篇
  国内免费   1689篇
安全科学   170篇
废物处理   117篇
环保管理   171篇
综合类   3428篇
基础理论   532篇
污染及防治   686篇
评价与监测   101篇
社会与环境   67篇
灾害及防治   8篇
  2024年   43篇
  2023年   118篇
  2022年   198篇
  2021年   219篇
  2020年   183篇
  2019年   201篇
  2018年   121篇
  2017年   110篇
  2016年   168篇
  2015年   231篇
  2014年   322篇
  2013年   239篇
  2012年   291篇
  2011年   325篇
  2010年   246篇
  2009年   258篇
  2008年   311篇
  2007年   255篇
  2006年   227篇
  2005年   188篇
  2004年   142篇
  2003年   166篇
  2002年   123篇
  2001年   97篇
  2000年   78篇
  1999年   70篇
  1998年   56篇
  1997年   47篇
  1996年   48篇
  1995年   28篇
  1994年   32篇
  1993年   34篇
  1992年   35篇
  1991年   26篇
  1990年   20篇
  1989年   20篇
  1988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528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96 毫秒
51.
二级出水中磷的混凝处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北京市某污水处理厂的二级出水中总磷为去除对象,通过混凝的静态烧杯实验[1],确定了二级出水除磷效果较好的絮凝剂聚合氯化铁(PFC)[2]和Al2(SO4)3[3]混合使用的最佳投药量,使出水中磷(TP)符合再生水水质标准的要求.絮凝剂组合时静态混凝烧杯实验表明:PFC-Al2(SO4)3体积比1∶1时,最佳投药量离子浓度比为:Fe3 /Al3 ∶9.9/7(mg·L-1),此时TP去除率为93%,浊度去除率为33%.PFC-Al2(SO4)3体积比1:2时,最佳投药量离子浓度比为:Fe3 /Al3 ∶4.95/7(mg·L-1),此时TP去除率为88%,浊度去除率为71%.  相似文献   
52.
根据物质平衡原理对滆湖磷迁移模型方程进行推导、旨在与<环境科学学报>1998年1期发表的"滆湖磷迁移模型的研究"一文的作者进行商榷.  相似文献   
53.
《环境科技》2005,18(3):14-14
由日本数所大学和研究单位的科学家组成的研究小组近日称,他们已经确定,人们吸入柴油车排放的一些化学物质会导致低血压及心脏病。研究人员说.这些物质是由一种被叫做杀螟硫磷的杀虫剂分解后生成的。  相似文献   
54.
水体富营养化是全球性问题,造成水体富营养化的重要因素是人类的生产和活性。本文重点论述了土地利用方式的开发以及控制营养物流失的主要环境因素。  相似文献   
55.
1993年枯水期、连续八无采集珠江水样,监测六项污染物的浓度,分析结果表明,枯水期,珠江广州市区段前航道主要是有机质和磷污染,有机质污染比较严重。  相似文献   
56.
梁祝 《环保科技》2003,9(3):18-21
日本生活污水分散处理装置—— BS2型净化槽的原工艺运行方式中存在不利于除磷的问题 ,为了在低有机物浓度、低碳氮比 ( C/N)的进水水质条件下 ,能改善系统的脱氮除磷性能 ,对原工艺的运行方式进行了改进 ,探讨了该系统的最佳控制方式和生产管理模式  相似文献   
57.
文章讨论了氮磷在土壤中的赋存形式,及其迁移转化规律,即氮磷从土壤圈向其它圈层特别是水圈扩散的过程;并讨论了氮磷的积累与流失的关系,认为磷主要是受累积平衡影响,而氮则受生物控制程度更大。同时也说明了土壤氮磷流失对水体污染和水体富营养化的影响。  相似文献   
58.
根据SBR工艺的特征以及氮和磷的去除机理,通过对SBR运行方式进行分析后提出了同时具备脱氮除磷功能的改进的运行方式,并对影响SBR工艺处理效果的因素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59.
根据较新的调查资料和研究成果,系统介绍了红枫湖水体中营养物质的含量水平,揭示了红枫湖的氮、磷比限限制性营养盐,系统分析了水中N、P的含量特征及各种形态氮的比例。  相似文献   
60.
几种含钙工业废料的固定床吸收除磷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谢维民  张钊 《环境科学》1991,12(1):7-1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