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6篇
  免费   27篇
  国内免费   123篇
安全科学   12篇
废物处理   2篇
环保管理   19篇
综合类   278篇
基础理论   66篇
污染及防治   9篇
评价与监测   36篇
社会与环境   3篇
灾害及防治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4篇
  2022年   16篇
  2021年   15篇
  2020年   12篇
  2019年   17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18篇
  2013年   17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14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15篇
  2008年   15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16篇
  2004年   15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11篇
  1996年   10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11篇
  1993年   15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16篇
  1990年   10篇
  1989年   19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1.
本文采用国产XJP-821B型新极谱仪,新极谱法测定海水中的痕量Se(Ⅳ)及Se(Ⅶ)。在HClO4-Na2SO3-NH3-NH4Cl-NH2OH·HCl-KIO3体系中,硒的Ep=-0.57V(银电极),硒浓度在0.01-1.00μg·L-1范围内与峰高呈线性关系,最低检出限0.01μg·L-1。实验选择了最佳条件;并且对硒的催化波性质作了初步探讨;对不同地点水样作了Se(Ⅳ)和Se(Ⅵ)的分析,变异系数小于20%,回收率为90.0%以上。  相似文献   
12.
在化学反应中,二氧化硒作为温和的氧化剂,可以将羟基、甲基等基团氧化为醛基,而本身被还原成为硒.以合成反应中生成的硒为原料,用浓硝酸和浓硫酸的混合物进行氧化反应,使其氧化为可以重复使用的二氧化硒,反应收率为94%,并用滴定法测定其含量为96%,符合工业化生产的要求.  相似文献   
13.
以江汉平原沙洋地区为研究区,采集154个表层土壤样品,综合表层土壤样品的主微量元素含量、pH值和有机碳(TOC)等地球化学指标,系统地探讨了沙洋地区表层土壤中硒(Se)含量的分布特征、硒来源以及土壤理化性质对硒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沙洋地区表层土壤中Se含量介于0.07~1.48mg/kg之间,90%以上表层土壤样点呈足硒状态;富硒土壤主要分布于西荆河东岸的李市镇和官垱镇,面积约为80km2;沙洋富硒区土壤中主微量元素含量及主要参数与汉江沉积物相近,而与长江沉积物和沙洋过渡区土壤有一定的差异,指示其物源为汉江沉积物;表层土壤中硒的含量与土壤酸碱度(pH值)、TOC含量以及铁铝氧化物(Fe2O3、Al2O3)含量具有良好的相关关系,说明沙洋地区表层土壤中硒分布不仅受控于成土母质,还受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硒与紫茎泽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从地质学、矿物学观点出发,阐明了西昌地区富硒的原因,指出:紫茎泽兰是新发现的一种含硒植物,提出了开发硒资源的设想与建议。  相似文献   
15.
为了探讨外源硒(Se)或钾(K)对锌(Zn)胁迫(0~900 mg/kg)下延胡索(Corydalis yanhusuo)植株生理生化响应及对其生长和品质的影响,以延胡索为试验材料,采用盆栽试验,研究了外源Se和K对Zn污染土壤延胡索株高、生物量、生理特性、Zn积累及品质等的影响。结果表明:(1)10 mg/kg Se、200 mg/kg K能明显缓解Zn胁迫对延胡索植株生长的抑制作用,增加植株的耐Zn性。(2)添加适宜浓度的外源Se和K不仅能提高900 mg/kg Zn污染土壤延胡索植株叶片保护酶活性(POD活性除外),提高可溶性糖含量,降低丙二醛(MDA)含量从而缓解Zn对延胡索植株的毒害,还能提高延胡索的产量和(药性)品质。(3)适宜浓度外源Se和K能显著影响Zn污染土壤延胡索植株地上部分和地下部分Zn积累。由此,Se和K在药用植物对重金属胁迫的解毒中起着重要作用,其中Se的解毒作用更佳。增施10 mg/kg Na_2SeO_3可缓解重金属对药用植物的毒害,提高产量和药性品质。  相似文献   
16.
胡斌  梁东丽  赵文龙  缪树寅 《环境科学》2012,33(8):2817-2824
采用土培盆栽试验和室内分析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Cu、Se复合污染土壤中2种金属的形态转化及其对生物有效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未污染土壤中,Cu主要以残渣态存在,Se主要以有机结合态和残渣态存在.在外源Cu、Se污染土壤中,平衡后(14 d),外源Cu主要以铁锰氧化物结合态存在,Se主要以可交换态及碳酸盐结合态存在;小白菜收获后,土壤中的Cu向有机结合态转化,而Se向铁锰氧化物结合态转化.外源Cu与土壤结合程度(IR值)均随外源Cu和Se浓度升高而逐渐降低;而Se与土壤结合程度(IR值)与外源Cu浓度无关,随外源Se浓度升高而下降.S型曲线拟合方程表明,适量的Se(≤10mg.kg-1)可以促进小白菜对Cu的吸收,同样适量的Cu(≤400 mg.kg-1)能促进小白菜对Se的吸收.土壤的Cu、Se的IR值与小白菜体内Cu、Se含量呈显著负相关(P<0.05),小白菜种植前后土壤中可交换态和有机结合态铜和硒的变化量与小白菜地上、地下含量也呈显著相关(P<0.05).因此,土壤元素的IR值和作物种植前后该元素形态的变化量均可作为评价重金属生物有效性的指标.  相似文献   
17.
浙中典型富硒土壤区土壤硒含量的影响因素探讨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5  
黄春雷  宋明义  魏迎春 《环境科学》2013,34(11):4405-4410
通过对浙江省中部典型富硒土壤区的系统调查研究,总结了影响土壤硒含量的主要因素.结果表明,地质背景对土壤硒含量有控制作用,汤溪组、之江组和金华组分布区的土壤硒含量明显高于其他地质背景区.研究同时发现,土地利用方式对土壤硒的迁移富集有不可忽视的影响,旱地土壤比水田土壤更易富集硒元素.由于土壤有机质对硒的吸附与固定作用,致使其成为影响硒含量的重要因素之一.除此之外,研究认为土壤质地也是影响土壤硒含量的重要因素,土壤中黏粒含量越多,越黏重,硒含量往往较高.  相似文献   
18.
硒汞相互作用研究在过去近半个世纪以来一直都是汞(硒)环境化学和毒理学及相关学科研究的重要领域之一,尤其在近10年内,对该领域的研究和认识取得了重要突破, 国际上几乎每年都会出现与之相关的综述或评论。相比之下,国内期刊报道与之相关的综述文献并不多见。本文对这一领域的研究进展进行了尽可能详尽的系统介绍,并就重要问题阐述了相关观点并提出建议。内容上涵盖了"自然条件环境下硒汞相互作用及机理(包括水生生态系统和陆地生态系统)"、"哺乳动物(及人体)的硒汞相互作用及机理",以及"汞污染风险的新评估模式及相关建议"等三大部分。希望能对国内感兴趣的相关科研人员和环境管理工作者了解该领域的发展和动态起到一定的帮助。  相似文献   
19.
高镉地质环境富硒土壤特征及其生态效应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文章详细研究了浙西富硒土壤中Cd、Se、Zn、Ni存在形态以及农产品安全性。结果表明,研究区土壤继承了成土母质中硒、镉高含量的特点,引起农产品中富硒和镉含量超标。研究发现,当地居民并未由于农产品镉超标而出现群体性疾病,相反地,则表现为体格健壮,长寿老人较多,人发中镉含量低,硒含量高等特点。优良的生态现象可能与人体内Zn、Se对Cd的拮抗作用有关。这一研究结果,为黑色岩系地区富硒土壤的深层次开发利用提供了思路和机遇。  相似文献   
20.
河北平原土壤硒异常成因及其生态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河北平原多目标区域地球化学调查在唐山开滦煤田及石家庄-邯郸一带发现了以Se元素为主的土壤地球化学异常。本文利用相关分析、多元统计分析等地球化学方法,对土壤Se异常成因、来源、生态环境效应等问题进行解释与评价。结果表明,燃煤产生的大气降尘是形成土壤Se异常的主要原因。土壤Se异常区小麦、玉米中Se元素含量明显高于非异常区,且有害元素含量不超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