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5篇
  免费   43篇
  国内免费   116篇
安全科学   65篇
废物处理   7篇
环保管理   19篇
综合类   274篇
基础理论   39篇
污染及防治   45篇
评价与监测   12篇
社会与环境   5篇
灾害及防治   8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13篇
  2021年   23篇
  2020年   19篇
  2019年   22篇
  2018年   18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14篇
  2014年   45篇
  2013年   19篇
  2012年   25篇
  2011年   20篇
  2010年   26篇
  2009年   30篇
  2008年   35篇
  2007年   32篇
  2006年   18篇
  2005年   16篇
  2004年   15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2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4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7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441.
轻型机动车尾气排放测试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通过在底盘测功机上进行轻型机动车的稳态负荷工况测试和瞬态负荷工况测试,进一步研究轻型机动车尾气排放污染物浓度、发动机输出功率、机动车行驶速度的相关性。并提出了通过计算排放变化率/加速度比例系数来确定稳态工况与瞬态工况的相关关系的方法,这对于I/M检测制度有很重要的技术意义。  相似文献   
442.
正丁醇/柴油复合燃烧对轻型柴油机排放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在一台轻型柴油机上加装低压共轨实现在进气歧管上的正丁醇喷射,喷射压力恒定为0.35 MPa;柴油采用缸内直喷,喷射压力恒定为120 MPa;采用自主开发的电控单元(ECU)分别控制柴油与正丁醇的喷射,实现正丁醇/柴油复合燃烧.试验研究了在2800 r·min~(-1)不同负荷下正丁醇喷射量对排放量及颗粒物粒径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随正丁醇喷射量增加,NO_x和碳烟排放减少,高负荷时降低幅度较大;HC和CO排放增加,低负荷时增加幅度较大;颗粒物生成总量降低且粒径分布重心左移;低负荷时相比于大粒径颗粒物,正丁醇对小粒径颗粒物数浓度的减少更明显;大粒径颗粒物减少比例与小粒径颗粒物减少比例的差距随正丁醇喷射量的增加而减小.  相似文献   
443.
为探究碳源类型在反硝化过程中对氮素转化和微生物群落组成的影响,分别建立R1(以C6H12O6为碳源)和R2(以CH3COONa为碳源)反应器,通过分析R1和R2反应器中反硝化过程的氮素转化情况,评价C6H12O6和CH3COONa对脱氮效果的影响,并运用动力学模型对R1和R2反应器中反硝化能力进行评价;同时,采用高通量测序技术表征2种碳源对反应器中微生物群落结构和多样性的影响.结果表明:①运行后期的R1、R2反应器中单位生物量的反硝化速率(以NO3--N计,下同)分别为8.56、11.26 mg/(g·h),R1反应器中NO2--N累积平均值为11.34 mg/L,显著高于R2反应器(0.20 mg/L),且R1反应器中NH4+-N累积平均值为6.58 mg/L,是R2反应器(0.65 mg/L)的10.11倍.②反应器中NO3--N还原过程均符合Haldane模型,其中R1、R2反应器中单位生物量的rmax(最大降解速率)分别为35.61、47.79 mg/(g·h),表明R2反应器中的反硝化能力强于R1反应器.③微生物经过富集后,其细菌多样性和物种丰度下降,但发挥反硝化作用的微生物相对丰度逐渐增加.R1和R2反应器中共同的优势菌门有Proteobacterias、Bacteroidetes、Firmicutes和Gracilibacters,其在R1反应器中的相对丰度依次为96.14%、2.06%、0.66%和0.47%,在R2反应器中依次为79.75%、6.88%、9.47%和2.13%,优势菌门在不同运行时间的丰度表达上存在消长变化状态.研究显示,C6H12O6和CH3COONa在反硝化过程的氮素转化上存在明显差异,对各类优势菌群的相对丰度有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444.
为了进一步了解在亚硝酸盐氧化过程中,高温冲击对活性污泥微生物菌群结构的影响,本研究中,以在不同NO~-_2-N浓度条件下富集的硝化活性污泥为研究对象,利用16S rRNA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方法,通过改变环境温度考察活性污泥微生物菌群丰度变化及结构特征.高通量测序分析结果表明:25℃时易于微生物生长,系统活性污泥微生物菌群多样性最丰富.随着高温冲击试验进行,系统内菌群丰富度、均匀度和多样性呈下降趋势.此外,分析发现本系统主要硝化功能菌为Nitrospirae的Nitrospira,更适宜在35℃生长.且高温冲击试验同样引起了活性污泥中非硝化功能微生物(Bacteroidetes、Chloroflexi、Halomonas和Pseudomonas等)的菌群结构差异.试验结果可为高温冲击条件下亚硝酸盐氧化过程中微生物菌群分布特点的研究提供部分理论参考,并为相关高温冲击试验给予部分借鉴.  相似文献   
445.
微生物脱氮是水体氮素去除最常用的有效方式,具有高效、经济和二次污染小等特点.好氧反硝化细菌的发现是微生物脱氮技术的重要里程碑,为新型生物脱氮领域的研发提供了新出路.当前,探究好氧反硝化细菌的脱氮特性及各环境因子(如碳源种类、C/N、温度、pH、DO、盐度、重金属含量等)在好氧条件下对反硝化过程的影响已成为污染水体氮素逸出的研究热点.通过总结好氧反硝化细菌的脱氮机制、筛选来源和种类、鉴定、脱氮特性与环境影响因素及其在实际含氮污染水体中的应用,结果表明,好氧反硝化细菌种类丰富、存在环境广泛,脱氮效率一般在50%以上;目前,好氧反硝化细菌脱氮机理的研究主要停留在氮的转化方面,对其中心碳的代谢研究以及碳氮比对反应机理的具体影响尚未明确,需要进一步探究;有关好氧反硝化细菌的脱氮特性研究尚处于实验室小试或中试阶段.建议进一步筛选高效菌群,进行碳氮代谢途径研究,优化好氧反硝化细菌固定化技术,并将其应用于实际工程中,减少水体中的氮素污染,对于实现高效、经济的脱氮具有重要社会价值.   相似文献   
446.
《中国环保产业》2006,(1):43-43
由广州西尔思环境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开发的水质自动比例采样(流量)一体机,适用于固定水质污染源排放口、固定水源、江河断面的水质采样工作。  相似文献   
447.
介绍采用自带PID(比例积分微分控制器)功能的变频器恒压供水系统的工作原理、控制系统设计及功能。  相似文献   
448.
就《蒸汽锅炉安全技术监察规程》与《火力发电厂焊接技术规程》DL/T869—2004在安装监检过程中出现的一些探伤比例要求不同地方谈谈自己的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449.
在哥本哈根协议的框架下,中国于2010年1月底向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组织(UNFCCC)提交了自愿减排的目标认定书,正式确认在2005年的排放基础上到2020年自愿降低40~45%的碳排放强度(Carbon Intensity),也就是单位国民生产总值的碳排放水平实现40—45%的降幅。与以往其他国家提出的减排目标相区别的是,中国依据“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  相似文献   
450.
稠油水平井出砂后发生井筒砂埋是造成油井产能下降、作业成本增加的关键原因之一,研究稠油水平井中地层砂的运移规律,可为稠油水平井生产设计提供依据。通过水平井携砂能力试验,测量不同稠油黏度和稠油比例条件下水平井筒中地层砂的临界携砂流速,定义了稠油比例黏度系数和稠油极值比例黏度系数,探究稠油黏度和稠油比例对水平井筒中地层砂运移的综合影响。结果表明:增加稠油比例或稠油黏度,水平井筒中地层砂临界携砂流速均会先降低后趋于稳定并呈现轻微上升的变化趋势,水平井筒中地层砂临界携砂流速随稠油比例黏度系数先降低后增加,且存在一稠油极值比例黏度系数使得地层砂运移的难度和砂埋风险最低。基于试验结果提出一套用于稠油水平井开采时防砂埋风险的生产优化方法,即通过测试地层砂对应的稠油极值比例黏度系数,对油井实际稠油比例黏度系数进行调整,以降低地层砂在水平井筒中沉积的风险。现场应用结果表明:该优化方法可有效降低井筒砂埋的风险,对于提高油井经济效益、保证油井稳产高产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