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21950篇 |
免费 | 1381篇 |
国内免费 | 5179篇 |
专业分类
安全科学 | 1033篇 |
废物处理 | 408篇 |
环保管理 | 2614篇 |
综合类 | 17881篇 |
基础理论 | 2077篇 |
污染及防治 | 2643篇 |
评价与监测 | 1378篇 |
社会与环境 | 369篇 |
灾害及防治 | 107篇 |
出版年
2024年 | 263篇 |
2023年 | 817篇 |
2022年 | 939篇 |
2021年 | 1146篇 |
2020年 | 878篇 |
2019年 | 934篇 |
2018年 | 599篇 |
2017年 | 669篇 |
2016年 | 918篇 |
2015年 | 1019篇 |
2014年 | 1742篇 |
2013年 | 1290篇 |
2012年 | 1317篇 |
2011年 | 1329篇 |
2010年 | 1055篇 |
2009年 | 1213篇 |
2008年 | 1309篇 |
2007年 | 1254篇 |
2006年 | 1054篇 |
2005年 | 951篇 |
2004年 | 874篇 |
2003年 | 1184篇 |
2002年 | 821篇 |
2001年 | 718篇 |
2000年 | 675篇 |
1999年 | 540篇 |
1998年 | 494篇 |
1997年 | 397篇 |
1996年 | 322篇 |
1995年 | 340篇 |
1994年 | 270篇 |
1993年 | 213篇 |
1992年 | 208篇 |
1991年 | 229篇 |
1990年 | 224篇 |
1989年 | 295篇 |
1988年 | 3篇 |
1987年 | 3篇 |
1986年 | 4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21.
为了弥补我国四川盆地紫色土丘陵区退耕还林对坡地土壤碳(C)和氮(N)时空分布影响的研究不足,依托中国科学院盐亭紫色土农业生态试验站在万安小流域建立的长期观测样地,对比分析了约30年历史的退耕林地及其邻近的坡耕地不同坡面位置土壤的C、N形态、含量及其储量. 结果发现,退耕还林后,显著增加了剖面土壤有机碳(SOC)含量及储量(P< 0.05),其中表层土壤(0~20 cm)SOC储量增加了25.86 t·hm-2,年均SOC储量增加速率为0.89 t·hm-2. 土壤总氮(TN)含量虽略有增加,但仅限于0~20 cm土层. 退耕林地与坡耕地相比,速效C、N养分如,土壤硝态氮(NO3--N)、铵态氮(NH4+-N)和可溶性有机碳(DOC)含量在整个土壤剖面(0~70 cm)的差异性基本不显著(P> 0.05). 此外,研究还发现空间位置对坡耕地土壤TN、SOC、NO3--N、NH4+-N和DOC含量均有显著影响(P< 0.05);土壤TN和SOC含量沿坡面的变化趋势大小为:下坡位>上坡位>中坡位,而土壤NO3--N、NH4+-N和DOC含量沿坡面的变化趋势大小则为:上坡位<中坡位<下坡位. 退耕林地土壤仅DOC含量受坡位的显著影响,并沿坡面向下呈增加趋势. 结果表明,在评估紫色土丘陵区土地利用变化对土壤碳氮储量的影响时,不能忽视地形等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2.
利用2020~2022年阳泉市的PM2.5监测数据、NCEP数据及对应时刻天气形势分析的气象资料,采用 HYSPLIT4 后向轨迹模式,引入多站潜在源贡献因子分析法(MS-PSCF)和轨迹密度分析法(TDA),对阳泉市PM2.5传输通道和潜在源区分区域、分级别研究. 结果表明:①阳泉市PM2.5污染主要集中在阳泉和平定,盂县相对较轻,阳泉和平定的不同污染等级天数占比及PM2.5浓度的平均值和最高值均要明显比盂县高,PM2.5分布特征与本地特殊地形密切相关. ②小风天气下不同污染等级PM2.5污染次数最多、PM2.5浓度最高;东西向区域输送对阳泉和平定PM2.5污染次数和PM2.5浓度影响明显,且偏东风贡献显著;盂县中度以上天气以本地污染源影响为主. ③中度以上污染天气生成维持的地面形势主要有4种,暖低压型(22%)、高压前部(底部)型(54%)、高压后部型(14%)和均压场型(10%),高压前部(底部)型是造成PM2.5浓度升高的主要地面形势;高空形势主要有2种,平直西风气流型(78%)和西北气流型(22%),平直西风气流型是造成PM2.5浓度升高的主要高空形势. ④MS-PSCF和TDA分析法得出的PM2.5不同污染等级的传输通道和潜在源区结果具有一致性,PM2.5主要传输通道为东北、东南和西北通道,东北和东南通道为短距离传输,是造成PM2.5浓度增加的主要路径,西北通道与西北沙尘传输通道一致,属于长距离传输;PM2.5主要的污染潜在源区位于河北中西部与东南部、河南东北部及其与山东西南部交界处、山西东南部. 相似文献
123.
丹江口水库作为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地,不同深度浮游细菌群落组成、 氮磷循环功能及其驱动因素尚未清晰. 选取丹江口水库5个生态点位,采用宏基因组学研究表层、 中层和底层垂直分布浮游细菌群落组成,分析预测氮磷循环功能及其驱动因素. 结果表明,丹江口水库主要由变形菌门、 放线菌门和浮霉菌门等优势种群组成,不同深度来源的浮游细菌群落结构具有显著差异,水温(T)、 氧化还原电位(ORP)、 溶解氧(DO)和Chla是影响浮游细菌群落组成的主要因素. 氮循环功能基因分析表明,主要涉及生物固氮过程、 硝化作用、 反硝化作用和异化硝酸盐还原作用等7个主要途径的gltB、 glnA、 gltD、 gdhA和NRT等39个氮循环功能基因. 磷循环功能基因分析表明,主要涉及有机磷矿化、 无机磷溶解、 调节等6个主要途径的pstS、 ppx-gppA、 glpQ和ppk1等54个磷循环功能基因. 聚类分析表明不同深度是影响氮磷循环功能基因组成和丰度的主要因素,表层和底层氮磷循环功能基因丰度高于中层样品. 奇异球菌属、 嗜氢菌属、 Limnohabitans和棍状杆菌属等是氮磷循环的关键物种. DO、 pH、 T、 总溶解性固体(TDS)、 电导率(EC)和Chla与氮磷循环功能基因显著相关,以上环境因子随丹江口水库深度增加浓度降低或升高,导致浮游细菌氮磷循环功能基因呈明显的垂直分布特征. 通过揭示丹江口水库不同深度浮游细菌群落组成、 氮磷循环功能及其影响因素,可为丹江口浮游细菌生态功能和多样性保护发挥潜在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4.
在连续流条件下,快速培养亚硝化-厌氧氨氧化(PN/A)颗粒污泥是实现污水高效生物脱氮处理的关键技术. 与PN/A污泥相比,亚硝化(PN)颗粒污泥具有生长周期短、易于批量化培养的优点,并可作为富集厌氧氨氧化菌(AMX)的载体. 在3个完全混合流反应器(R1~R3)中,分别按照质量比3∶1、1∶1和1∶3混合接种PN/A和PN颗粒污泥,并通过设置高氨氮负荷、短水力停留时间和强水力剪切条件,成功启动了连续流自养生物脱氮工艺. 结果表明,尽管R3的启动时长较R1和R2更长,但污泥接种比并未显著影响连续流反应器在稳定状态下的脱氮性能,总氮去除负荷均可达到2.6 kg·(m3·d)-1以上. 接种的PN颗粒污泥通过提供好氧氨氧化菌种(AOB),为AMX生长供给了充足的亚硝态氮基质,充分发挥了培养PN/A颗粒污泥的前驱体作用. 由高通量测序结果可知,R1~R3中成熟颗粒的微生物丰度和多样性指数均明显高于接种污泥. AOB(Nitrosomonas属)和AMX(Candidatus Kuenenia和Brocadia属)与Chloroflexi、Bacteroidetes和Chlorobi等异养菌门是驱动自养生物脱氮和维持颗粒结构稳定的关键菌群. 总之,PN与PN/A颗粒污泥的混合接种是快速启动连续流自养脱氮工艺的可行策略,对工程应用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25.
126.
127.
128.
129.
随着工业化、城镇化进程的加快,一般固废、工业固废、生活垃圾等城市固废产生量也急剧增加,城市固废已经成为制约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文章以郑州市为例,首先探讨了城市固体废物的主要特点、分类及其危害,探讨了全市固体废物的现状及其污染成因,并提出了城市固体废物的处理处置策略,为进一步推动城市环境治理,营造可持续发展环境具有积极的现实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30.
电子废弃物中含有诸多具有回收再利用价值的资源,但在粗放的拆解回收过程中,其中的重金属和有机污染物等有毒有害物质向环境介质中释放,使拆解场地周边土壤受到严重的复合污染,给当地生态环境和人体健康带来潜在风险。本文系统分析了电子废弃物拆解区污染物在土壤中的迁移行为特征和风险;归纳了用于研究土壤污染生态风险的指数法、模型法、外推法和生态毒理法和用于研究土壤污染健康风险的人体外部量化评估和人体内暴露评估等评估方法;同时探讨了这些评估方法在电子废弃物拆解区土壤污染生态健康风险研究的前沿进展。最后本文还指出了目前电子废弃物拆解区土壤污染风险评价需要改进之处,如评价方法应考虑到污染物在土壤中的存在形态、生态风险评价模型需将污染物对生态系统基本构成单元的影响纳入进去、健康风险量化评估基础数据和内暴露评估生物标志物法都需开展精细化的研究,提出了应对电子废弃物拆解引发的生态健康风险的措施,以期引起关于电子废弃物拆解场地土壤生态健康风险的深入思考。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