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819篇
  免费   463篇
  国内免费   1982篇
安全科学   219篇
废物处理   114篇
环保管理   204篇
综合类   3997篇
基础理论   684篇
污染及防治   803篇
评价与监测   166篇
社会与环境   64篇
灾害及防治   13篇
  2024年   67篇
  2023年   182篇
  2022年   241篇
  2021年   322篇
  2020年   226篇
  2019年   292篇
  2018年   189篇
  2017年   168篇
  2016年   228篇
  2015年   262篇
  2014年   408篇
  2013年   268篇
  2012年   300篇
  2011年   338篇
  2010年   277篇
  2009年   298篇
  2008年   285篇
  2007年   259篇
  2006年   250篇
  2005年   210篇
  2004年   193篇
  2003年   186篇
  2002年   131篇
  2001年   113篇
  2000年   88篇
  1999年   73篇
  1998年   58篇
  1997年   71篇
  1996年   57篇
  1995年   53篇
  1994年   47篇
  1993年   27篇
  1992年   29篇
  1991年   26篇
  1990年   18篇
  1989年   22篇
  198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26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71.
硫磺/石灰石自养反硝化系统脱氮除磷性能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袁玉玲  李睿华 《环境科学》2011,32(7):2041-2046
为了考察硫磺/石灰石系统对于低C/N的城市污水进行同步脱氮除磷的性能,设计了体积比为1∶1的硫磺/石灰石柱式反应器,以人工配水为处理对象,采用厌氧生物滤池运行方式,研究了HRT、初始磷浓度、pH、温度等因素对其脱氮除磷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进水NO 3^--N为30 mg/L左右,PO4^3--P为15 mg/L条件...  相似文献   
872.
诱导动力学-停流流动注射光度法测定水中铁的价态分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依据Fe(Ⅱ)-Cr(Ⅵ)-Ⅰ^-氧化还原反应的诱导作用,提出了诱导动力学-停流光度法测定Fe(Ⅱ)的方法并建立了测定条件:〔Cr(Ⅵ)〕=1.8×10^-3mll·L^-1,〔Ⅰ〕=2.0×10^-2mol·L^-1,pH=1.9,590nm;在此条件下,线性范围为0-2.2μg·mL^-1,检测限为0.009μg·mL^-1Fe(Ⅱ);25倍的Fe(Ⅲ)对测定无干扰。测定Fe(Ⅲ)后,将Fe(  相似文献   
873.
本文详细研究了在硫酸介质中,邻苯氨基苯甲酸与NO_3~-和NO_2~-离子显色体系的光度性质与形成条件。结果表明,显色产物的最大吸收λ_(?)位于560—565nm。在此波长下,表观摩尔吸光系数分别为:ε′NO_3~-=1.07×10~5和ε′NO_2~-=1.77×10~5。符合Beer定律的浓度范围为:0.03—0.15 μg/ml(NO_2~--N)和0.05—0.20 μg/ml(NO_3~--N)。据此,拟定了分光光度联合训定NO_3~--N和NO_2~--N的新方法,应用于地表水的测定,得到了满意的结果。  相似文献   
874.
固定化硝化菌去除氨氮的研究   总被引:48,自引:4,他引:44  
王磊  兰淑澄 《环境科学》1997,18(2):18-20,23
选用氯乙烯醇作为包埋载体,添加适量粉末活性炭,包埋固定硝化污泥,处理以(NH4)2SO4和葡萄糖为主的合成废水,考察了影响固定化工艺及硝化作用的各种因素。对固定化硝化菌的呼吸活性,细菌活性回收率等生物特性进行了测定。  相似文献   
875.
东太湖沉积物中氮的积累与水生植物沉积   总被引:28,自引:3,他引:25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揭示浅水湖泊沉积物中氮的积累及其与水生植物间的关系,1993年11月在东太湖42个样点上采集了沉积物柱状样品并进行了分析。东太湖硬度小于5kgf/cm2的松软淤积层平均厚度0.96m,全湖淤积量149×106t。粉沙质淤积物中总氮(TN)含量0.009%~0.801%,总有机碳(TOC)含量0.01%~17.36%,变幅极为悬殊。总氮含量与总有机碳含量间呈密切的线性正相关TN(%)=0.0251TOC(%)+0.0063,表层沉积物中总氮和总有机碳含量都与水生植物的现存量有较为显著的正相关。这说明,氮和有机碳主要经过水生植物的生物沉积途径进入沉积物,水生植物有将湖水中的氮传输到底泥中,使其进入地球化学循环的功能,这对于降低湖水中的氮含量、防止富营养化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876.
微生物固定化技术在污水生物脱氮中的应用   总被引:23,自引:1,他引:22  
王磊  兰淑澄 《环境科学》1995,16(6):76-78,75
综述了微生物固定化技术在污水硝化、生物脱氮中的应用,包括固定化材料与固定化工艺;国内外研究与应用现状;以及在较大规模污水处理中的实际应用;对该项技术目前存在的问题及其解决途径、发展前景和趋势进行了评述。  相似文献   
877.
缺氧-好氧生物膜法脱氮技术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了防止氮污染对水体造成的危害,我国对氨氮排放实行严格的控制。采用缺氧-好氧淹没式生物膜脱氮方法研究其处理效果与工艺参数,并着重研究氮负荷和碳源对硝化、反硝化的影响;微生物在膜上的分布特性及其对底质变化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缺氧段(A段)停留时间为7.3h,好氧段(0段)为15.7h好氧段容积负荷:COD0.36kg/m3·d,NH3-N0.35kg/m3·d;缺氧段硝态氮负荷0.65kg/m3·d,COD负荷1.7kg/m3·d。这一水处理技术工艺稳定,NH3-N与NOx-N的去除率均在90%以上,而且生物活性强,分布较均匀,是目前控制氮污染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878.
利用厌氧-缺氧-好氧处理城市废水的中试规模系统,对其缺氧相中的脱氮硫杆菌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脱氮硫杆菌的最高脱氮作用率、氧化Na2S的最高浓度、S2-的最高污泥负荷率和污泥中脱氮硫杆菌的最高含量(MPN)分别为3.6mg-NO3/gVSS·h、1750mg/L、25mg-S2-/gVSS·d和1.1×108/gVSS。脱氮硫杆菌在氧化二价硫成硫酸并还原硝酸为氮气的过程中起着相当有意义的作用。  相似文献   
879.
磁态厌氧流化床处理印染废水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在厌氧流化床中投加高效脱色菌种;采用聚集—交联固定法,将脱色菌固定于活性污泥上;在反应器内投加磁粉形成稳恒弱磁场,对微生物产生正的磁生物效应来提高生化反应速率,处理人工模拟印染废水。试验结果表明,水力停留时间3h,色度去除率90%以上CODcr去除率44%~49%。与传统生化法相比,该装置投资省,成本低,处理效果良好。启动快,耐冲击负荷,停留时间短,操作管理方便。在实际应用中有广阔的前景。  相似文献   
880.
影响三沟式氧化沟脱氮效果的2个重要参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周律  钱易 《环境科学》1998,19(2):27-30
运行周期中反硝化运行和硝化运行的时间比tDN/tN是平衡处理系统反硝化,硝化能力的重要参数,实验室条件下分别比较了tDN/tN为0.27,0.40,0.47,0.75和1.0的5种不同组合的运行效果。结果表明,当tDN/tN为0.40时,即硝化能力略大于反硝化潜能时,脱氮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