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971篇
  免费   2916篇
  国内免费   2354篇
安全科学   1803篇
废物处理   326篇
环保管理   2741篇
综合类   16153篇
基础理论   1873篇
污染及防治   1929篇
评价与监测   1408篇
社会与环境   472篇
灾害及防治   536篇
  2025年   5篇
  2024年   521篇
  2023年   832篇
  2022年   917篇
  2021年   1045篇
  2020年   977篇
  2019年   819篇
  2018年   567篇
  2017年   651篇
  2016年   844篇
  2015年   937篇
  2014年   1698篇
  2013年   1229篇
  2012年   1306篇
  2011年   1257篇
  2010年   996篇
  2009年   1130篇
  2008年   1244篇
  2007年   1187篇
  2006年   954篇
  2005年   883篇
  2004年   795篇
  2003年   1041篇
  2002年   704篇
  2001年   650篇
  2000年   625篇
  1999年   530篇
  1998年   503篇
  1997年   372篇
  1996年   304篇
  1995年   345篇
  1994年   251篇
  1993年   208篇
  1992年   191篇
  1991年   217篇
  1990年   218篇
  1989年   279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331.
李丹  高阳俊  耿春女 《环境化学》2015,34(3):431-441
食物是人类生存的重要保障,食品安全事关人类生命健康.食品污染始于农田耕地,还包括生产制造、包装、贮存、运输、加工等环节,每个步骤处理不当都可能发生食品安全问题.农田为食物来源的基石,是空气、水体中污染物的汇,随着城市的扩张,人类经济活动导致农田污染加剧.人类从食物中摄取污染物与经口、呼吸、皮肤的途径一样,是人体健康风险评估不可缺少的考量因素之一.我国对食品安全非常重视,2010年1月原卫生部根据《食品安全法》建立《食品安全风险监测管理规定》和《食品安全风险评估管理规定》(试行),这两份文件涵盖了从土壤到餐桌一系列的风险过程.但由于每个过程产生的原因、污染物影响机制均不同,规定离具体实际应用目标还很远.2014年环保部以保护生态环境,保障人体健康为根本,为加强污染场地环境保护监督管理,规范污染场地人体健康风险评估,发布了《污染场地风险评估技术导则》,该文建立了土壤污染造成人体健康风险评价的操作方法.然而导则考虑了经口、皮肤、呼吸及饮用地下水等9种暴露途径和评估模型,唯独缺少经食物链暴露这一重要途径的相关内容.本文以英、美两国食物链途径的场地污染风险评估为依据开展了详细探讨,深入分析了评估程序中关于土地利用方式的分类、目标人群暴露特征、污染物在食物链中传输路径、模型选取及暴露参数等内容,以期为我国制定《食物链暴露途径风险评估导则》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和指导方法.  相似文献   
332.
翟增秀  李伟芳  王亘  邢志杰 《环境化学》2015,34(8):1564-1566
为研究天津市环境空气VOCs浓度水平及恶臭感官污染特征,采用网格布点法在天津中心城区布点26个,分别对春、夏、秋、冬四季进行了系统采样.分析结果显示,天津市不同季节VOCs主要物质组成存在一定差异,城市空气由于受各种污染源的影响,臭气浓度普遍超出相关标准.VOCs总浓度季节变化特征为:春季(0.276 mg·m-3)> 秋季(0.275 mg·m-3)> 冬季(0.236 mg·m-3)> 夏季(0.179 mg·m-3).浓度统计结果表明,VOCs总体浓度范围主要集中在0—0.30 mg·m-3浓度区间,在此区间4个季节的样品百分比均在70%以上.臭气浓度统计结果表明,臭气浓度小于20(无量纲)的样品比例仅为36.19%.与一类区厂界标准相比,春季仅2.56%的样品臭气浓度低于10,夏季臭气浓度小于10的样品比例最高,为45.45%,冬季也较高,为35.90%,秋季为13.51%.与二类区厂界标准相比,春季仅10.26%达标,夏季63.64%达标,秋季16.22%达标,冬季71.80%达标.  相似文献   
333.
彗星试验是一种检测真核细胞脱氧核糖核酸(DNA)损伤的技术,快速、低成本、适用于几乎所有真核细胞,因此常应用于遗传毒理学、辐射生物学、肿瘤细胞学、毒性检测等方面。尤其以灵敏度高、检测联合毒性的特点大量运用于环境研究中。主要介绍彗星试验方法学发展历程,彗星试验的原理及其在环境领域中的应用,并指出应用中的受限因素以及未来的发展前景,为今后进一步推广该试验技术提供理论上的指导与参考。  相似文献   
334.
选取废水、挥发酚、氰化物、COD、石油类和氨氮为中国工业水污染指标,利用分解分析方法将2004—2010年间的污染变化分解为规模效应、结构效应、污染治理效应、清洁技术效应和广义技术效应。结果显示,这5类效应的平均作用强度分别为2.08%、3.04%、15.61%、17.37%和32.88%,其中规模效应和广义技术效应是影响工业水污染的主导效应。各类效应对不同污染物的作用方向并不完全一致,规模效应促进污染物排放量的增加;结构效应以加重污染为主,污染治理效应和清洁技术效应以减轻污染为主;广义技术效应的平均作用强度和负向作用概率均最大,是现阶段中国工业水污染控制最为有效的手段。  相似文献   
335.
江苏某电镀厂的电镀综合废水在采用DF膜进行预处理时,膜易受到污染。针对这一问题,采用DF膜生产厂家提供的小试装置,研究探索了膜污染的原因及其具体特征。实验结果表明,在处理电镀综合废水时,DF膜的污染速率较快,而酸洗对DF膜的恢复性较好,研究还证实电镀综合废水中的无氰沉锌水洗液是造成DF膜污染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336.
考察了膜生物反应器(membrane bioreactor,MBR),以模拟船舶生活污水为进水培养好氧颗粒污泥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当ρ(Al3+)=30 mg/L、曝气速率=0.8 m3/h、污泥沉淀时间=30 min时,好氧颗粒污泥在最短时间(30 d)内形成;反应器内TP、TN和COD去除率分别为92.37%、93.46%和97.39%,膜污染情况得到改善。  相似文献   
337.
重金属污染是隐蔽的、持久性的,特别对周围土壤环境的污染是累积型的,一旦超过周围土壤环境容量,就会通过食物链危害人类身体健康.但在环境监测过程中,会应用大量的化学物品,不可避免的会产生重金属污染物,对环境造成二次污染.环境监测过程中造成的污染与其保护环境的目的相互矛盾.本文分析了环境监测过程中主要产生的重金属污染种类,并...  相似文献   
338.
为提高陶瓷微滤膜净化微污染水源水时的产水量,采用电絮凝预处理工艺延缓陶瓷膜的污染。研究了电流密度、进水流量以及跨膜压差对组合工艺产水量的影响,结果显示,较之原水直接微滤,电絮凝预处理后膜产水量得到提升。其最佳运行参数为:电流密度1.5 mA/cm2,进水流量3 L/min,跨膜压差0.15 MPa。同时,比较了碱型、氧化型和配位型药剂清洗对膜污染的影响,结果表明,先用氧化型药剂清洗,再用配位型药剂清洗的方式膜通量恢复值最高。  相似文献   
339.
为了评价北京黑石头垃圾填埋场在好氧加速降解治理后期表层土壤质量,测定了填埋场表层土壤重金属Cd、Hg、As、Cu、Pb、Cr、Zn、Ni的含量,以及容重、孔隙度、有机质、有效磷、速效钾和碱解氮等理化性质,运用内梅罗污染指数、潜在生态危害指数对土壤重金属污染进行了评价,运用BP神经网络法对土壤宜林性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土壤重金属含量大多高于北京市土壤背景值,但属于较安全的范畴;容重与通气孔隙度表现良好,但毛管孔隙度与孔隙比低,水气性能不够协调;养分状况总体上属于中上等水平,在17个样点中,养分极高2个,养分高11个,养分中等4个;土壤理化性质能满足一般园林乔灌木和草坪的生长需求,土层浅薄是该填埋场建植绿化的主要限制因素。  相似文献   
340.
目的评估某型航天用车装焊复合加工装备在服役过程中的服役可靠性。方法首先分析装备常见的故障模式,统计装备在使用过程中的故障数据,由于装备故障数据样本量较少,所以提出基于贝叶斯理论的小样本车装焊复合加工装备可靠性评估方法,其中通过马尔科夫链蒙特卡罗(MCMC)法抽样解决贝叶斯理论中后验积分复杂的问题。结果确定了车装焊复合加工装备的寿命威布尔分布模型,并运用贝叶斯方法,计算出该车装焊复合加工装备的平均无故障工作时间(MTBF)。结论评估结果略低于设计要求,原因是目前该装备处于服役初期,服役初期故障数据较多。待进入稳定服役期时,故障率会有一定程度的降低后趋于稳定,MTBF会有一定幅度的增加,所以该车装焊复合加工装备MTBF基本满足设计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