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18篇 |
免费 | 13篇 |
国内免费 | 47篇 |
专业分类
安全科学 | 15篇 |
废物处理 | 18篇 |
环保管理 | 3篇 |
综合类 | 110篇 |
基础理论 | 9篇 |
污染及防治 | 18篇 |
评价与监测 | 5篇 |
出版年
2024年 | 4篇 |
2023年 | 6篇 |
2022年 | 4篇 |
2021年 | 6篇 |
2020年 | 2篇 |
2019年 | 10篇 |
2018年 | 3篇 |
2017年 | 5篇 |
2016年 | 3篇 |
2015年 | 6篇 |
2014年 | 14篇 |
2013年 | 10篇 |
2012年 | 9篇 |
2011年 | 8篇 |
2010年 | 8篇 |
2009年 | 7篇 |
2008年 | 5篇 |
2007年 | 9篇 |
2006年 | 5篇 |
2005年 | 5篇 |
2004年 | 6篇 |
2003年 | 5篇 |
2002年 | 1篇 |
2001年 | 8篇 |
2000年 | 1篇 |
1998年 | 1篇 |
1997年 | 5篇 |
1995年 | 3篇 |
1994年 | 2篇 |
1993年 | 1篇 |
1992年 | 2篇 |
1991年 | 2篇 |
1990年 | 4篇 |
1989年 | 7篇 |
1987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7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Anoxic biodegradation of dimethyl phthalate (DMP) by activated sludge cultures under nitrate-reducing conditions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Worldwide extensive use of plasticized plastics has resulted in phthalates pollution in different environment. Nitrates from industry and agriculture are also widely disseminated in the soils, natural waters and wastewaters. Dimethyl phthalate (DMP) biodegradation by activated sludge cultures under nitrate-reducing conditions was investigated. Under one optimized condition, DMP was biodegraded from 102.20 mg/L to undetectable level in 56 h under anoxic conditions and its reaction fitted well with the first-order kinetics. Using the high-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 (HPLC) and liquid chromatography mass spectrometry (LC-MS) analysis, mono-methyl phthalate (MMP) and phthalic acid (PA) were detected as the major intermediates of DMP biodegradation. When combined with the determination of chemical oxygen demand (CODCr) removal capacity and pH, DMP was found to be mineralized completely under anoxic conditions. The biodegradation pathway was proposed as DMP → MMP → PA → … → CO2 H2O.The molar ratio of DMP to nitrate consumed was found to be 9.0:1, which agrees well with the theoretical stoichiometric values of DMP biodegradation by nitrate-reducing bacteria. The results of the non-linear simulation showed that the optimum pH and temperature for the degradation were 7.56 and 31.4℃, respectively. 相似文献
102.
利用双通道在线气体和气溶胶分析仪(MARGA)在深圳冬季同时观测了PM2.5和PM10中水溶性无机离子及气态前体物浓度变化,以探究气态硝酸(HNO3)和颗粒态硝酸盐(pNO3-)的气粒分配特征.结果表明,气态硝酸和颗粒态硝酸盐总和TNO3(TNO3=HNO3+pNO3-)中,气态HNO3、细颗粒NO3-和粗颗粒NO3-三个部分的占比分别为9.6%、56.8%和33.6%.TNO3浓度日变化呈现双峰特征,上午峰值来自于细颗粒态NO3-增加,由交通早高峰排放NOx转化生成所致;白天光化学反应使TNO3的3个部分浓度均增加,TNO3在下午17:00达到全天峰值.相关分析表明,低温有利于NO3-以NH4NO3存在于细颗粒态;TNO3浓度较高时,细颗粒态NO3-占比亦升高. 相似文献
103.
目前,辽阳市的一套稀硝酸装置(11.66万吨/年)是采用法国G.P公司双加压法工艺,由山西华泰设计院和中石油工程设计公司辽阳分公司共同设计,于2004年11月建成投产的。该装置虽然是世界普遍采用的硝酸生产工艺,但仍存在许多危险有害因素(见下表)。为确保其安全运行,必须加强其潜在危险分析,提出相应的控制措施。 相似文献
104.
北海市是地下水支撑社会经济发展的典型滨海城市,研究该区水化学特征及形成机制,对服务水资源科学管理和海岸带生态环境保护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北海市合浦盆地西部地区地下水调查、水样采集与分析,综合运用水化学和同位素理论和方法揭示了控制地下水水质的主要水文地球化学过程.结果表明,地下水具有低pH值和低矿化度的显著特征.孔隙水水化学类型以硝酸型水为主,Na+和Cl-浓度沿径流方向明显增加;裂隙水以Ca-HCO3、 Ca-Cl·HCO3、 Ca·Na-HCO3和Na-Cl·HCO3型为主.地下水受大气降水补给,水文地球化学过程主要受到水岩相互作用、阳离子交换作用和人类活动的综合影响.Na+、 K+和Cl-主要来源于蒸发盐岩和硅酸盐岩,Ca2+、 Mg2+、 HCO3-和SO42- 相似文献
105.
<正> 1 前言不锈钢及高温合金材料,在加工过程中其表面产生一层氧化物通常是用酸洗法去除。酸洗经常采用的是盐酸、硫酸,对于不锈钢和特殊钢则用混酸酸洗。采用硝酸-氢氟酸混酸酸洗,具有酸洗速度快,钢材表面质量好,且不易过酸洗的优点。目前国内外生产不锈钢的厂家大多采用硝酸-氢氟酸混合酸酸洗去除不锈钢表面的氧化层。经多次酸洗,酸洗液中的金属离子增加到一定浓度,含酸量降低,失去酸洗能力即成为废液。该废液中除含有硝酸、氢氟酸外还含有 相似文献
106.
硝酸异辛酯的化学品危险性分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按照《危险化学品目录》(2015版)关于危险化学品的确定原则,为评价硝酸异辛酯的危险性分类,通过克南试验、时间/压力试验、联合国隔板试验、液体氧化性试验及闭杯闪点试验,对硝酸异辛酯的爆炸性、氧化性和易燃性进行了测试,通过查询国际权威数据库的形式分析了硝酸异辛酯的健康危害和环境危害.结果表明:硝酸异辛酯不属于有毒物质、腐蚀品;硝酸异辛酯在爆炸性试验系列1中得到肯定结果,但在爆炸试验系列2中的系列试验均得到否的结果,排除爆炸品的分类;硝酸异辛酯与纤维素质量比为1:1混合时的压力升高,不是由于其氧化性质引起的化学反应造成的压力上升,即硝酸异辛酯不具有氧化性.健康危害方面,硝酸异辛酯属于危险化学品,具体危险性类别为:严重眼损伤/眼刺激,类别2. 相似文献
107.
为研究硝酸异辛酯在储存及运输过程中的危险特性,有效预防和减少事故的发生,按照危险货物分类测试程序,通过隔板、克南、时间压力、撞击、摩擦等试验对硝酸异辛酯的固有危险性进行了评价;利用热分析技术考察了不同温升速率、水及酸雨等条件对硝酸异辛酯的热分解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硝酸异辛酯在相对封闭空间内遇热量、火焰、爆炸冲击及外部的机械刺激条件下表现出轻微的燃爆危险性,但不足以将其按照爆炸品进行管理;随着温升速率的增加,硝酸异辛酯热分解起始放热温度也逐渐增大,而水和酸雨均对硝酸异辛酯的分解具有促进作用,与纯硝酸异辛酯相比,其反应起始放热温度分别降低了12.4℃和27.2℃,放热量分别增大了387.439J/g和568.076J/g,失控分解危险性大大增加. 相似文献
109.
采用《土壤质量总铬的测定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GB/T 17137-1997)测定土壤中总铬时,需用硫酸、硝酸、氢氟酸消解,再用盐酸溶液定容.由于硫酸的共沸最高温度为317 ℃[1],在熔样时要将硫酸产生的SO3完全赶尽较困难,现用硝酸-氢氟酸-高氯酸消解土壤的标准样品和实际样品,同时消解并绘制工作曲线(简称工作曲线法),再通过标准加入法测定样品,可取得较为满意的结果. 相似文献
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