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69篇
  免费   395篇
  国内免费   1527篇
安全科学   615篇
废物处理   276篇
环保管理   234篇
综合类   2769篇
基础理论   612篇
污染及防治   612篇
评价与监测   120篇
社会与环境   24篇
灾害及防治   29篇
  2024年   124篇
  2023年   142篇
  2022年   225篇
  2021年   237篇
  2020年   157篇
  2019年   173篇
  2018年   127篇
  2017年   160篇
  2016年   153篇
  2015年   177篇
  2014年   331篇
  2013年   297篇
  2012年   266篇
  2011年   252篇
  2010年   321篇
  2009年   297篇
  2008年   260篇
  2007年   200篇
  2006年   172篇
  2005年   195篇
  2004年   152篇
  2003年   138篇
  2002年   89篇
  2001年   77篇
  2000年   44篇
  1999年   76篇
  1998年   89篇
  1997年   82篇
  1996年   61篇
  1995年   64篇
  1994年   42篇
  1993年   20篇
  1992年   33篇
  1991年   16篇
  1990年   22篇
  1989年   17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29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875 毫秒
901.
纳米沸石对土壤Cd形态及大白菜Cd吸收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8,他引:5  
通过室内培养试验研究了不同镉污染水平(1、5、10和15 mg·kg-1Cd)下,不同施用量(0、5、10和20 g·kg-1)的纳米沸石(NZ)和普通沸石(OZ)对土壤镉形态分配比例(FDC)随时间的变化情况,并通过盆栽试验进一步研究纳米沸石和普通沸石对土壤镉形态和大白菜Cd吸收的影响.室内培养试验表明,施用纳米沸石和普通沸石有效降低了土壤可交换态镉FDC,增加了铁锰氧化态镉FDC,在0~28 d的培养过程中,可交换态镉FDC呈先降后增后趋于平缓最后增加的趋势.培养结束时,沸石处理使可交换态镉FDC从0 d时的72.0%~88.0%降至30.0%~66.4%,各处理土壤镉主要以可交换态存在.盆栽试验表明,施用纳米沸石和普通沸石均显著降低了土壤可交换态镉含量和FDC,增加了碳酸盐结合态、铁锰氧化态、有机态和残渣态镉含量和FDC,以高量纳米沸石处理(20 g·kg-1)对可交换态镉的降低效果最好.土壤可交换态镉FDC与土壤p H呈显著负相关(P0.05),与大白菜地上部和根部镉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施用沸石使1和5 mg·kg-1Cd水平土壤p H分别提高了1.8%~45.5%和6.1%~54.3%,土壤可交换态镉FDC分别降低了16.3%~47.7%和16.2%~46.7%,大白菜各部位镉含量分别降低了1.0%~75.0%和3.8%~53.2%,纳米沸石对土壤和植株镉的降低效果优于普通沸石.中低量(≤10 g·kg-1)的沸石对大白菜生长有明显的促进作用,而高量沸石(20 g·kg-1)则抑制了大白菜的生长.与普通沸石相比,纳米沸石显著提高大白菜生物量的同时,也显著降低了土壤可交换态镉含量和大白菜镉含量及镉积累量.  相似文献   
902.
利用电位滴定表征了铁铈氧化物(Fe-Ce)的表面电荷特性,并使用电荷分布多位络合模型(CD MUSIC)进行了模拟,得到Fe-Ce材料的表面位质子结合常数为5.8,位密度为23.2个·nm-2,高于大多数铁氧化物的表面位密度.在Fe-Ce表面特性参数的基础上,进一步使用CDMUSIC模型对系列pH(5~9)下As(Ⅴ)在Fe-Ce表面的等温吸附实验进行了模拟.结果表明,单齿单核单质子化形态≡FeOAsO3H1.5-和双齿双核非质子化形态≡Fe2O2AsO22-共存于吸附后的Fe-Ce表面,它们的结合常数分别为31.5和34.2,电荷分布值(f)分别为0.25和0.50.使用以上模型参数,对pH 3.5~10.5范围内2种表面络合形态分布趋势进行了预测.结果表明,在偏酸性条件下,≡ FeOAsO3H1.5-形态占主导;而≡Fe2O2AsO22-形态主要存在于偏碱性的范围.  相似文献   
903.
Fe203 particle catalysts were experimentally studied in the low temperature selective catalytic reduction (SCR) of NO with NH3. The effects of reaction temperature, oxygen concentration, [NH3]/[NO] molar ratio and residence time on SCR activity were studied. It was found that Fe203 catalysts had high activity for the SCR of NO with NH3 in a broad temperature range of 150-270℃, and more than 95% NO conversion was obtained at 180℃ when the molar ratio [NH3]/[NO] = 1, the residence time was 0.48 seconds and 02 volume fraction was 3%. In addition, the effect of SO2 on SCR catalytic activity was also investigated at the temperature of 180℃.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deactivation of the Fe2O3 particles occurred due to the presence of SO2 and the NO conversion decreased from 99.2% to 58% in 240 min, since SO2 gradually decreased the catalytic activity of the catalysts. In addition, X-ray diffraction, Thermogravimetric analysis and Fourier transform infrared spectroscopy were used to characterize the fresh and deactivated Fe2O3 catalysts.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deactivation caused by SO2 was due to the formation of metal sulfates and ammonium sulfates on the catalyst surface during the de-NO reaction, which could cause pore plugging and result in suppression of the catalytic activity.  相似文献   
904.
铁碳微电解作为一种"以废治废"的高效废水预处理技术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近几十年来广泛应用于废水处理工程实践中.为了进一步提高铁碳微电解技术的处理效果,很有必要对铁碳微电解技术的反应机理深入了解,对影响铁碳微电解处理效果的各种因素进行探讨,并剖析近年来铁碳微电解技术在废水预处理应用方面的研究成果,总结该技术存在的问题并探究相应的改进技术,最后对该技术未来研究方向和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905.
有机蒙脱石负载纳米铁去除溶液中四溴双酚A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研究了改性蒙脱石负载纳米铁材料(NZVI-CMT)在甲醇-水体系中对四溴双酚A(TBBPA)的去除作用,并确定了反应温度、TBBPA初始浓度以及材料投加量等因素对去除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在25℃条件下,0.02 g NZVI-CMT对初始浓度为10 mg·L-1TBBPA溶液的去除率可达97.5%,而且NZVI-CMT对TBBPA的去除率明显高于两种单一材料即纳米零价铁(NZVI)及有机蒙脱石(CMT)的去除率(18.3%、67.3%),同时也大于两者之和(85.6%).利用NZVI-CMT对TBBPA进行重复去除实验时,前3次的去除率均可达到90%以上.通过检测降解产物并分析材料对TBBPA去除过程的特性,发现NZVI-CMT对TBBPA的去除以吸附为主,并伴有少量还原脱溴反应发生,而且较高的反应温度对降解反应有利.  相似文献   
906.
Rhodococcus sp. Ns对硝基苯酚的好氧生物降解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通过驯化富集培养,从红树林底泥中分离出6株硝基苯酚降解菌,其中Rhodococcus sp. Ns为对硝基苯酚(PNP)与邻硝基苯酚(ONP)的高效降解菌.在好氧条件下该菌可以耐受小于1.8 mmol/L的PNP,能够利用PNP和ONP为唯一碳源、能源和氮源生长并将其完全矿化.研究了Rhodococcus sp. Ns在不同pH、盐度与浓度范围下,PNP的降解特性并探讨了该菌降解PNP的途径.实验得出该菌在盐度<5‰、 pH>5的条件下能较快生长,1.5 mmol/L的PNP在96h内被完全降解,并检测到至少2种中间产物4-硝基儿茶酚(4-nitrocatechol)和1,2,4-苯三酚 (1,2,4-benzenetriol).红树林底泥中固有的细菌对PNP和ONP具有高效降解作用.  相似文献   
907.
半连续活性污泥法对污水中五价砷的去除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采用控制污泥浓度MLSS为2000mg/L的半动态试验,我们研究了活性污泥对不同浓度砷、同一浓度但有机负荷不同时的去除能力。结果表明:活性污泥对砷的吸附在1-2小时左右达到平衡状态;含20ppm、100ppm,As(Ⅴ)和污泥作用12小时后,其去除率分别为55.8%和46.3%;只有极少量As(Ⅴ)转化成As(Ⅳ);污水的有机负荷(COD)高,污泥对砷的去除率也上升。  相似文献   
908.
对大气污染物进行时空分布特征研究是开展大气污染防治的关键技术支撑.本研究基于广州市52个城市环境空气质量监测站点数据,采用系统聚类法、经验正交函数 (EOF)等方法分析了2016—2020年广州市PM2.5浓度的时空分布特征.结果表明:①2016—2020年广州市PM2.5污染改善显著,PM2.5年均浓度从35.9 μg·m-3下降至23.0 μg·m-3,达标比例由96.2%上升至100%;PM2.5干季平均浓度为湿季的1.54倍, 国控点超标天数为湿季的10.5倍;PM2.5浓度日变化曲线峰谷值浓度差由7.5 μg·m-3下降至3.9 μg·m-3,日变化幅度趋于平缓.②广州市PM2.5浓度最高值区主要分布在东西两侧,高值区域范围逐年减小,全市PM2.5浓度分布趋于均匀;采用系统聚类法可将广州市PM2.5分成北部、中北部、 南部、中南部4个污染区,其中,北部区PM2.5浓度下降率仅为其他污染区的1/2,推测其PM2.5浓度下降可能更多地由区域背景浓度的下降贡献;EOF分解前3模态累积方差贡献率达93%,分别可表征PM2.5总体污染程度、在南北方向上的区域输送特征及由外围区域向中心城区聚集的 污染特征.  相似文献   
909.
赵明 《环境教育》2013,(11):104-104
武汉市汉铁高级中学(以下简称汉铁高中)创建于1947年,是湖北省首批重点中学、湖北省示范高中。汉铁高中秉承“绿色、人文、科学、创新”的办学理念,重点推进“教育国际化、教育多元化、教育优质化、教育人文化”的发展战略,  相似文献   
910.
采用固定化微生物-曝气生物滤池与铁-炭微电解法联用的工艺方法处理含硝基苯、苯胺的废水。通过培养驯化微生物阶段、半负荷进水阶段、满负荷进水阶段的调试运行,表明:当进水CODCr<1 000mg/L、硝基苯<120mg/L、苯胺<30mg/L时,出水可达到CODCr<300mg/L、硝基苯<5mg/L、苯胺<5mg/L的设计要求。铁-炭微电解法在pH值为3~4时,对废水有一定的脱色作用,但pH值升高后脱色效果不明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