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81篇
  免费   165篇
  国内免费   488篇
安全科学   239篇
废物处理   86篇
环保管理   139篇
综合类   1357篇
基础理论   275篇
污染及防治   154篇
评价与监测   82篇
社会与环境   60篇
灾害及防治   42篇
  2024年   23篇
  2023年   60篇
  2022年   72篇
  2021年   73篇
  2020年   55篇
  2019年   76篇
  2018年   53篇
  2017年   47篇
  2016年   87篇
  2015年   80篇
  2014年   136篇
  2013年   91篇
  2012年   104篇
  2011年   115篇
  2010年   107篇
  2009年   115篇
  2008年   122篇
  2007年   89篇
  2006年   105篇
  2005年   93篇
  2004年   99篇
  2003年   69篇
  2002年   80篇
  2001年   49篇
  2000年   39篇
  1999年   45篇
  1998年   50篇
  1997年   49篇
  1996年   53篇
  1995年   40篇
  1994年   33篇
  1993年   26篇
  1992年   23篇
  1991年   21篇
  1990年   21篇
  1989年   28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3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31.
采用RAINS ASIA模型研究了"十一五"期间长三角地区实施脱硫措施前后硫沉降超临界负荷的变化.结果表明,在90%保证率下,长三角地区硫沉降的临界负荷(以S计,下同)总值为78.38万t/a;2005年该地区硫沉降的超临界负荷总值为27.98万t/a,有45.6%区域面积的硫沉降超过临界负荷;如果不实施脱硫措施,到2010年长三角地区硫沉降超临界负荷的情景将急剧恶化,硫沉降超临界负荷总值将增长18.4%,超临界负荷的区域面积将增加到48.7%;"十一五"脱硫计划如期实施后,2010年长三角地区硫沉降超临界负荷总值将在2005年的基础上下降27.4%,但仍有39.1%的区域面积超过临界负荷,须采取更严格的措施控制硫沉降量.  相似文献   
132.
耕地占补平衡政策对于我国稳定耕地面积,保障粮食安全具有重要作用,但是在政策执行过程中,占水田补旱地、破坏生态等异化行为较普遍,如何协调好耕地保护与湿地生态环境之间的关系是当前亟需解决的热点问题。本研究通过探讨耕地占补平衡政策对湿地变化的影响机制,应用转移矩阵、空间分析以及景观开发强度指数等方法,分析了耕地保护政策下湖南省湿地数量的时空变化,研究了该政策对湿地生态质量的影响,研究结果有:(1)2009~2018年水田被建设占用是湖南省湿地面积减少的主要原因之一,2014~2018年水田占补平衡政策虽然有效控制了湖南省湿地面积的减少速率,但也提高了自然湿地转为水田的比率。(2)从空间上分析,由于城市建设占用人工湿地(水田)的原因,长沙市、湘潭市、常德市等经济发达的市区是湖南湿地减少较多的区域,而洞庭湖周边地区则是自然湿地减少较大的区域。(3)2009~2018年来湖南省湿地受到人类活动干扰程度越来越大,其生态质量呈现持续下降的趋势。研究认为将来需要继续科学、系统地执行耕地占补平衡政策,在严格管控建设用地占用水田的同时,既要加强优质水田的补充,也要注重自然湿地的保护。研究成果可以为将来进一步...  相似文献   
133.
开展耕地生产力变化趋势研究对耕地占补平衡评估与耕地资源可持续利用具有重要意义。近20年来,退耕还林(草)工程和城镇化对汉江流域耕地的分布与生产力产生了重大影响。基于Google Earth Engine云平台利用时间序列土地覆被与MOD17A3 NPP数据集,采用趋势分析、变异系数、Hurst指数和GIS空间分析等方法对2001~2019年汉江流域耕地净初级生产力(NPP)的时空变化趋势、稳定性及持续性进行了分析,并对汉江流域耕地生产力占补平衡状况及区域差异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1)2001~2019年汉江流域耕地NPP总体呈波动上升趋势,2001~2010年增长态势明显快于2011~2019年。(2)汉江流域耕地NPP呈西高东低的分布格局,79%的耕地NPP值介于400~600 g C·m-2·a-1,集中分布在中上游河谷盆地;耕地NPP呈显著增加的区域占全流域耕地的53.20%,主要位于中上游河谷盆地和南阳盆地,呈显著减少的区域仅占1.06%;耕地NPP变化稳定的区域集中在上游河谷盆地以及下游荆门、应城等地,不稳定区域主要位于十堰郧阳区...  相似文献   
134.
利用嗜酸性硫杆菌的生物产酸作用处理洗毛废水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何锋  周立祥  王电站 《环境科学》2007,28(2):382-386
利用洗毛废水在低pH条件下,有机物絮凝沉降的特点,通过嗜酸性硫杆菌(Acidophilic thiobacillus)的产酸作用降低体系pH,破坏废水固有的稳定性,改变有机物的亲水性能,实现固液分离,达到去除COD的目的.试验结果表明,生物产酸作用能有效地去除废水COD,改善其脱水性能.当体系pH降至3.00, COD去除率达到最大值91.4%,处理后的废水有很好的机械脱水和沉降性能,比阻从大于9.81×1013 m·kg-1降至5.60×1011 m·kg-1.而对照处理在整个培养期内,未发生明显的改变,仅有20%的COD被去除.本研究为油脂含量高、难被生物利用的有机废水提供了一条新的处理方法.  相似文献   
135.
尾矿库废水排放量的计算和确定在尾矿库建设项目地表水环境影响评价工作中至关重要。本文采用水量平衡计算方程计算尾矿库中水的盈亏量,根据尾矿库调洪库容,确定尾矿库废水排放量。该方法的运用,为尾矿库建设项目地表水环境影响评价提供了一定的借鉴。  相似文献   
136.
水平衡测试是企业开展计划用水,合理利用水资源,提高经济、社会和环保效益的一种重要手段。本文对某生物质发电有限公司进行了水平衡测试,根据测试结果对全厂进行了用水合理化分析,并提出了节水对策,对提高其用水效率和管理水平具有重要指导意义,对同类型的生物质发电企业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37.
曝气冲刷是浸没式MBR工艺不同于常规活性污泥法工艺的关键特征,然而现行规范的曝气系统设计与运行比较粗放,缺乏气泡尺寸模拟优化方法。以可直接观测的工程规模(500 m3·d-1)膜生物反应器为研究对象,对穿孔管角度进行了优化研究,并用群体平衡模型(Population Balance Model,PBM)模型模拟污泥混合液不同粘度下的内部气泡分布情况。结果表明:穿孔管角度垂直向下、60°、45°、30°、垂直向上在膜面产生的平均剪切力分别为1.74、1.46、1.19、1.38、1.67 Pa,这表明曝气角度最优为垂直向下。0.3%、0.5%和0.8%浓度的羧甲基纤维素钠(Carboxymethyl cellulose,CMC)下产生的平均剪切力分别是1.51、1.92、2.24 Pa,气泡直径逐渐增大。且气泡尺寸越大、流速越大,分布越均匀。基于0.3%、0.5%CMC的速度实验结果与PBM模拟结果基本吻合。该研究结果可为MBR技术的工艺优化和系统控制方法提升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8.
固定化微生物技术可促进城市黑臭水体中氮磷污染物去除,但硫自养反硝化协同固定化微生物技术修复黑臭水体研究较少。通过向改性载镧膨润土基复合微生物菌剂(La-Bt基复合菌剂)中添加经S2O32-驯化培养的硫自养反硝化菌(NR-SOB),试图引入硫自养反硝化协同固定化微生物技术修复黑臭水体。在La-Bt基复合菌剂投加量为1.5 g/L时,向黑臭水体中分梯度投加不同浓度NR-SOB,研究NR-SOB协同La-Bt基复合菌剂去除黑臭水体污染物效果,并通过高通量测序分析底泥微生物群落结构变化。结果表明,当NR-SOB投加量为0.3 g/L时,对黑臭水体和底泥处理效果较好:上覆水氨氮、TN和TP去除率分别为87.42%、69.85%和71.11%;底泥酸可挥发性硫(AVS)去除率为34.76%,底泥TN和TP去除率分别为45.22%、45.04%;实验结束时底泥中厚壁菌门(Firmicutes)相对丰度从11.76%降至9.84%,硫杆菌属(Thiobacillus)相对丰度达2.82%,氮硫去除相关微生物菌属比例提升约0.95%。  相似文献   
139.
为明确浙江省龙游县环境中PM2.5的化学组分特征及来源,于2018年在龙游县3个代表性点位采集4个季节的环境PM2.5样品,分析了PM2.5中的无机元素、水溶性无机离子和碳组分含量,并采用化学质量平衡模型(CMB)计算了7类污染源的贡献率.结果表明:3个点位PM2.5平均质量浓度春季为39.63μg/m3、夏季为29....  相似文献   
140.
硫化物生物氧化脱硫技术研究现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苏静 《环境技术》2006,24(1):26-28,46
介绍了近年来国内外硫化物生物氧化为单质硫的各种脱硫技术.分析总结了硫化物生物氧化为单质硫工艺的各种影响因素,包括氧硫比、溶解氧浓度、硫化物浓度、化学氧化、微生物菌种、pH值、温度等因素.提出了生物氧化脱硫技术的发展前景.该技术将脱硫和单质硫的回收和为一体,是一种安全、低成本将含硫废液变废为宝的工艺技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