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06篇
  免费   262篇
  国内免费   717篇
安全科学   240篇
废物处理   145篇
环保管理   186篇
综合类   1497篇
基础理论   304篇
污染及防治   438篇
评价与监测   40篇
社会与环境   59篇
灾害及防治   76篇
  2024年   35篇
  2023年   95篇
  2022年   125篇
  2021年   115篇
  2020年   94篇
  2019年   100篇
  2018年   73篇
  2017年   106篇
  2016年   115篇
  2015年   112篇
  2014年   167篇
  2013年   137篇
  2012年   170篇
  2011年   156篇
  2010年   118篇
  2009年   125篇
  2008年   145篇
  2007年   131篇
  2006年   99篇
  2005年   106篇
  2004年   83篇
  2003年   84篇
  2002年   86篇
  2001年   73篇
  2000年   61篇
  1999年   33篇
  1998年   39篇
  1997年   34篇
  1996年   47篇
  1995年   28篇
  1994年   23篇
  1993年   17篇
  1992年   19篇
  1991年   11篇
  1990年   11篇
  1989年   1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8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991.
微波消解-分光光度法测定土壤中的全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分光光度法测定土壤中的全硼时样品的微波消解方法.建立了合理的分析步骤.进行了微波消解条件的选择及测定结果精密度、准确度实验.实验结果为:消解完全仅需25min,相对标准偏差7.6%,其方法的加标回收率为98.4%~112%.结果表明,微波消解-分光光度法测定土壤中的全硼是一种快速、准确且低环境污染的方法.  相似文献   
992.
针对胺改性复合吸附剂稳定性差、负载胺分散性欠佳的问题,对介孔SBA-15进行原位Zr掺杂改性,考察了载体材料表面酸性对胺分散状态及其CO2吸附性能的影响。研究表明:载体表面酸性的增强可改善聚合胺在其孔道结构中的空间分散构型,使其暴露出更多的活性位点,由此低PEI负载量下复合吸附剂(30PEI/ZrSBA-15)对CO2的吸附容量均在99 mg·g-1以上,超过50PEI/SBA-15在优选温度75℃下的吸附容量89.8 mg·g-1;且表面酸性位与端位氨基间的结合也增进了复合吸附剂的热稳定性与循环稳定性,3次循环测试后样品的CO2吸附容量没有下降。  相似文献   
993.
运用静电纺丝技术制备了磷钼酸(H3PMo12O40)/聚乙烯醇(PVA)复合纤维膜,并对复合纤维膜光催化降解甲基橙模拟废水进行了研究。红外(FT-IR)测试显示,磷钼酸在复合纤维膜中仍保持Keggin结构。通过扫描电镜(SEM)可以看出,磷钼酸的质量分数为29.4%时,复合纤维的直径最小。紫外测试表明,将磷钼酸固载于PVA复合纤维上比直接使用具有更高的光催化活性,磷钼酸质量分数为25.0%,甲基橙溶液pH=2时,甲基橙的脱色率最高。复合纤维膜热处理后在水中稳定性较好,易于回收并循环使用,循环使用10次,甲基橙的脱色率无明显变化。  相似文献   
994.
针对水环境的不确定性和模糊性,基于集对分析法和模糊理论相结合的评价模型已被广泛运用到水质评价当中。传统的评价模型在确定水质等级的复合算法中虽引入了权值的概念,但仍会出现指标浓度重复计算、信息丢失和指标权值的影响得不到体现等缺陷,具有局限性。针对这些缺陷,将基于加权后的内梅罗指数法思想应用于传统模糊-集对分析法中的复合算法上,考虑到加权内梅罗指数法兼顾极值的特性及计权性,通过取平均值和极值替代累加的方法来实现减小指标浓度重复计算的影响,同时加强复合算法中权值所占比重使得权值的作用得到充分体现。实验表明,改进的复合算法使得评价结果更为精确、客观。  相似文献   
995.
洗毛废水是洗毛生产工艺排出的兼具高COD、高悬浮固体浓度、高色度、难固液分离等典型特征,且对环境存在潜在污染的一类工业废水。通过摇瓶实验,研究了预酸化条件下,生物沥浸技术对洗毛废水的处理效果。结果表明,当洗毛废水经预酸化至pH 5.5、营养剂浓度≥4 g/L、回流比例为1:1的情况下,3个批次实验内复合菌群生物沥浸过程稳定,洗毛废水能够很好地完成生物沥浸过程。反应结束后体系pH稳定在3.0左右,COD去除率高达90%以上,色度由原来的1 875倍降到20倍,沉淀中油脂去除率高于65%,且比阻降低至原来的0.2%~0.3%。而在对照处理中,体系pH值稳定在8.0左右,COD去除率小于10%,油脂去除率不足10%,洗毛废水比阻仅降低20%。因此,采用预酸化及生物沥浸作用有利于洗毛废水酸化处理的连续运行并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996.
运用"化学沉淀法",将CeO2负载到碳纳米管(CNTs)上制备复合光催化剂,采用"单因素实验法"优化了制备条件。运用透射电镜和X射线衍射仪对复合光催化剂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负载到CNTs上的CeO2为多晶面心立方结构,尺寸大小在6~10 nm之间,其在CNTs上分散效果好,负载均匀且负载率高。在溶液pH为5,CNTs-CeO2用量为0.50 g/L并光照2 h后,酸性橙Ⅱ的光脱色率和TOC去除率分别达到64.71%和44.25%;加入0.02 mmol/L H2O2后,CNTs-CeO2/H2O2复合体系对酸性橙Ⅱ的光脱色率和TOC去除率分别提高至91.35%和82.40%。这预示着CNTs-CeO2/H2O2复合光催化氧化体系在对水中偶氮染料的光催化处理方面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97.
聚苯胺(PANI)作为吸收剂,可有效地吸附烟气中的SO2。不同于其他吸收剂的是聚苯胺具有较高的热稳定性。但聚苯胺本身为团聚结构,在脱硫过程中颗粒之间会相互融合,使其脱硫效率降低。采用凹凸棒、硅藻土、蛭石与苯胺复合制备聚苯胺基复合吸收剂,对烟气中的SO2进行吸附,可有效减少聚苯胺颗粒之间的相互接触,避免聚苯胺颗粒在脱硫过程中颗粒之间的融合。实验结果表明,聚苯胺基复合吸收剂吸附SO2实质上是其中的聚苯胺对SO2的吸附,吸附原理主要为化学吸附,当吸附温度为100~180 ℃时,吸附效果较好;吸附剂可循环使用,且仍然具有优良的吸附容量;相对于纯的聚苯胺,聚苯胺与凹凸棒、硅藻土和蛭石复合之后的吸收剂对SO2的吸附效果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998.
采用新型复合药剂开展河道底泥原位修复技术研究,通过考察河道水质改善效果、底泥中磷含量及形态的变化确定药剂的最佳投加量。结果表明,投加复合药剂对上覆水体中TN、NH4+-N和TP均有不同程度的净化效果,且净化效果随药剂量的增加而增强,最高去除率分别达到23.52%、21.79%和81.5%,上覆水体COD去除率随药剂投加量增多呈先升后降的趋势,最高(投加量为600 mg·L-1)达到57.6%。从底泥磷含量及形态变化来看,投加药剂增大了底泥TP含量并促进底泥不稳态磷向稳定态磷转化。因此,从经济成本和修复效果方面综合分析,以投加量为600 mg·L-1对底泥污染原位修复较为合适。  相似文献   
999.
对石化企业污水厂的含油剩余活性污泥进行超声-臭氧-生物质复合调理,破坏其稳定的胶体体系,降低泥饼的含水率,并对含油污泥复合调理的pH、温度、真空压力、超声波频率等影响因素进行优化;结果表明,在温度为35℃,pH值为3.0~5.0,超声波频率为33.2 kHz时,经生物质复合调理后,保持0.06 MPa真空压力抽滤10 min,滤饼的含水率可降到58.58%,满足污泥自持燃烧的要求;同时,从污泥絮体结 构、能量变化角度分析了不同温度和pH、超声波频率对含油污泥的作用机制;发现在偏酸性条件下,可减小污泥表面亲和力,促进污泥絮体凝聚;添加生物质在降低污泥含水率的同时也会降低污泥强度和可塑性;超声波对污泥除高能量作用外还具有空化作用,优化协调各因素对污泥絮凝沉降乃至自持燃烧作用均显著。  相似文献   
1000.
采用硼酸-硼砂两阶段固定化方法制备PVA-SA复合微囊藻球,综合考察了硼酸(H3BO4)、氯化钙(CaCl2)、硼砂(Na2B4O3·10H2O)、聚乙烯醇(PVA)和海藻酸钠(SA)等因素对藻球性能、固定化过程中PVA泄露及Ni2+去除效果等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以上各因素水平分别为3.5%、2.0%、3.0%、9%和1%时,成球效果、藻球性能较好,固化过程中PVA泄露量较小,Ni2+去除效率较高。两阶段固定化方法可以成功解决PVA-SA包埋固定化技术存在的水溶胀性问题,为其实际运用提供了可能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