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92篇
  免费   66篇
  国内免费   163篇
安全科学   51篇
废物处理   25篇
环保管理   21篇
综合类   397篇
基础理论   92篇
污染及防治   124篇
评价与监测   10篇
社会与环境   1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16篇
  2022年   31篇
  2021年   32篇
  2020年   36篇
  2019年   28篇
  2018年   13篇
  2017年   15篇
  2016年   22篇
  2015年   46篇
  2014年   48篇
  2013年   23篇
  2012年   46篇
  2011年   39篇
  2010年   26篇
  2009年   35篇
  2008年   32篇
  2007年   23篇
  2006年   32篇
  2005年   27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17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16篇
  1999年   14篇
  1998年   14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11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7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水葫芦厌氧发酵工程化应用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在实验室进行了接种率、破碎程度和温度等对水葫芦厌氧发酵产气率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水葫芦在中温35℃下,水葫芦和接种污泥的最佳接种率为1:1(总固体物质比),经简单切分后产气率最高,原料产气率为0.540 m3/d(以每千克固体含量计,下同);高温消化与中温消化相比,产气率无明显优势.在实验室研究基础上,对中国农村地区原有的沼气发酵工艺进行适当的改进,设计构建了5 m3 15 m3(酸化池 产气池)两级反应池,该反应池在夏季常温条件下运行良好,80 d的平均原料产气率达0.305 m3/d.  相似文献   
42.
pH值与乙酸对易腐有机垃圾水解过程的抑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外部添加水解酶比较和区分pH值和乙酸对水解的影响,结果表明:以固相挥发性固体和元素碳的减少以及液相有机碳的增加表征水解率,在pH=7时最大,144h的水解率可达66.9%;与pH=7相比,pH=8-9时,水解率降低8%-24%;pH=5-6,水解率降低40%-60%.20g·l-1乙酸的加入抑制了水解,在不同pH值条件下与不添加乙酸的水解相比,抑制程度为2%-35%,pH=7时乙酸的抑制最显著,可达35%.颗粒态物料的水解过程动力学符合Chen-Hashimoto公式.  相似文献   
43.
本文将原子荧光光谱检测技术与吹扫捕集/气相色谱检测技术联用,结合优化的碱性法消解前处理技术,建立了碱性法消解-吹扫捕集/气相色谱-原子荧光光谱(PT-GC-AFS)联用技术测定土壤和沉积物中烷基汞含量的方法,能够在一次分析中同时获得样品中甲基汞和乙基汞的含量.本文分别用酸性法和碱性法处理了沉积物标准样品ERM-CC580、沉积物实际样品和土壤实际样品,重点比较了本方法提出的碱性法消解和使用率较高的酸性法消解两种前处理方式.采用本方法处理实际样品进行了色谱分离研究,对低浓度的实际土壤样品进行了检出限实验,用3种不同浓度的沉积物和3种不同浓度的土壤样品验证了精密度,对沉积物标准参考物质ERM-CC580进行了测定,并用两种实际土壤样品和两种实际沉积物样品进行了加标回收率试验.实验表明,碱性法消解精密度和准确度优于酸性法消解,且步骤少、耗时短,使用的试剂种类少、毒性小,方法稳定性高、可操作性强,适用于分析测试实验室大量土壤/沉积物样品的烷基汞测定.采用碱性法消解土壤/沉积物样品,目标物实现完全分离,甲基汞、乙基汞的线性相关系数分别为0.9999、1.0000,最低检出限分别为0.02μg·kg~(-1)、0.10μg·kg~(-1)(取样量为0.50 g),样品分析甲基汞、乙基汞的RSD范围分别为1.0%—4.7%、2.5%—6.0%,加标回收率范围分别为85.1%—109%、90.3%—96.3%.  相似文献   
44.
纳米零价铁的制备及其去除水中对氯硝基苯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通过FeSO4与KBH4反应,利用液相还原法制备纳米零价铁颗粒(NZVI),用XRD、SEM和BET对其性能进行表征。在常温常压下利用纳米铁还原废水中的对氯硝基苯(p-CNB),探讨了反应条件对还原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制备过程中碱性物质(NaOH)的添加可以明显减小颗粒粒径,增大比表面积,提高纳米铁还原反应的效率。NZVI对于对氯硝基苯有很好的去除效果,NZVI用量、p-CNB初始浓度和pH值均对其去除效率产生影响。在纳米铁投加量为1 g/L,pH=2的条件下,添加NaOH的纳米铁能在120 min内将质量浓度为50 mg/L的对氯硝基苯基本完全降解,降解率为98.8%。此外,还对NZVI还原对氯硝基苯的机理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45.
采用丁酸对产氢污泥进行胁迫处理,经胁迫后的污泥接种厨余垃圾进行产氢实验,考察丁酸胁迫对提高产氢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低浓度胁迫能提高产氢污泥的耐丁酸性,从而提高产氢量,而胁迫浓度过高则抑制产氢污泥活性,胁迫浓度呈"horm esis"效应。实验采用的4 g/L胁迫浓度为最佳,反应结束后,丁酸浓度和产氢量分别为8 417.1 mg/L和63.72 mL/g VS,比空白提高了31.3%和114%。产氢过程中SCOD的主要来源是有机酸。对产氢污泥胞外多聚物(EPS)的测定表明,厨余垃圾酸化速率、氢气产生速率和EPS总量成正相关。  相似文献   
46.
厌氧发酵系统中回流沼液的产甲烷活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确定两阶段厌氧发酵系统合理的污泥回流时段,对厌氧发酵系统排出沼液产甲烷活性进行了研究。通过对这些沼液在后储罐放置的不同天数(0~5 d)测定其不同的活性,用间歇实验方法测定最大比产甲烷活性(Um ax.CH4)作为厌氧污泥的产甲烷活性指标。结果表明,排出的沼液产甲烷活性在不同的时间段有所不同,经实验得出沼液放置第2 d时的产甲烷活性最高,从而确定该两阶段厌氧发酵系统排出污泥合理的回流时段应该是沼液进入后储罐的第2 d。进而为在线活性污泥与后储罐最佳活性时段污泥混合的污泥回流工艺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7.
采用酸碱预处理乌梁素海典型沉水植物龙须眼子菜和挺水植物芦苇,通过厌氧发酵动力学分析、还原糖变化及微观结构解析,研究酸碱预处理对水生植物厌氧发酵联产氢气-甲烷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酸碱预处理后水生植物厌氧发酵联产氢气-甲烷两阶段累积产气量、氢气及甲烷含量均显著提高,酸处理效果优于碱处理。采用0.5 mol/L HCl预处理龙须眼子菜效果最佳,最大氢气、甲烷含量分别达42.65%和52.82%,产氢气速率为4.118 mL/h,产甲烷速率最高达14.199 mL/h。芦苇经1 mol/L HCl预处理效果最佳,最高氢气、甲烷含量分别为32.22%和65.26%。扫描电镜微观结构分析表明,酸碱预处理可显著破坏芦苇、龙须眼子菜的纤维素结构,有效增加植物与微生物接触面积,有利于厌氧发酵联产氢气-甲烷工艺的快速启动和稳定运行。  相似文献   
48.
基于活性污泥的厨余垃圾厌氧发酵产酸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以厨余垃圾和活性污泥为原料,考察了不同接种比例对厌氧发酵产物的挥发性脂肪酸产量、pH值和COD去除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当厨余垃圾和活性污泥接种比例为4∶1时,挥发性脂肪酸产量在第3天达到最大值为42.7 g/L,产率提高了40%,COD去除率达到了35.6%,pH值没有发生较大的差异,其变化幅度在4~6之间.  相似文献   
49.
不同来源废水COD、TOC与Cl-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含盐化工废水(A)、受潮汐影响的河流水(B)、城市生活污水处理厂排水(C)、采油废水(D)4种不同来源废水进行为期15 d的采样监测,测定了其COD、TOC和Cl-浓度,分析比较了3种废水指标之间的关系,其中COD分别使用重铬酸钾法、氯气校正法和碘化钾碱性高锰酸钾法3种方法进行测定.实验结果表明,4种废水Cl-浓...  相似文献   
50.
酵母菌对厨余垃圾厌氧发酵产乙酸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研究了酵母菌对厌氧发酵过程中垃圾水解速率、挥发性有机酸(VFA)产量、乙酸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控制反应器中pH值为7时,接种酵母菌后,垃圾的水解速率明显提高,产酸速率和产酸量都明显高于不接种酵母菌的反应器,乙酸浓度能够达到9 458 mg/L,占挥发性有机酸总量的58.2%。垃圾本身含有的微生物对产酸也有促进作用,酵母菌和垃圾本身含有的微生物共同作用才能使得乙酸的产生最大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