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3717篇 |
免费 | 382篇 |
国内免费 | 1431篇 |
专业分类
安全科学 | 481篇 |
废物处理 | 304篇 |
环保管理 | 249篇 |
综合类 | 2871篇 |
基础理论 | 615篇 |
污染及防治 | 819篇 |
评价与监测 | 131篇 |
社会与环境 | 20篇 |
灾害及防治 | 40篇 |
出版年
2024年 | 55篇 |
2023年 | 151篇 |
2022年 | 183篇 |
2021年 | 199篇 |
2020年 | 187篇 |
2019年 | 200篇 |
2018年 | 138篇 |
2017年 | 186篇 |
2016年 | 209篇 |
2015年 | 231篇 |
2014年 | 359篇 |
2013年 | 290篇 |
2012年 | 273篇 |
2011年 | 283篇 |
2010年 | 204篇 |
2009年 | 269篇 |
2008年 | 255篇 |
2007年 | 211篇 |
2006年 | 230篇 |
2005年 | 172篇 |
2004年 | 142篇 |
2003年 | 161篇 |
2002年 | 120篇 |
2001年 | 118篇 |
2000年 | 94篇 |
1999年 | 89篇 |
1998年 | 64篇 |
1997年 | 65篇 |
1996年 | 66篇 |
1995年 | 63篇 |
1994年 | 54篇 |
1993年 | 51篇 |
1992年 | 35篇 |
1991年 | 32篇 |
1990年 | 45篇 |
1989年 | 35篇 |
1988年 | 5篇 |
1987年 | 4篇 |
1986年 | 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553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1.
施加磷元素后对小麦抗重金属铜毒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将小麦幼苗放在含有不同浓度磷元素(1 mmol/L和10 mmol/L)和铜元素(0.16μmol/L、100μmol/L和1 mmol/L)的培养液中处理12 h后,观察植物体内铜元素的含量、叶绿素含量、抗坏血酸循环的变化.结果表明,当培养液中施加的铜元素浓度相同时,施加较高浓度的磷(10 mmol/L)能促进植物根部吸收和积累铜,并能促进铜元素从根部向地上部的运输.此外,实验结果还表明,当培养液中都含有较少量的铜(0.16μmol/L)元素时,比较磷浓度对植物体内生理反应的影响时,发现在含有高浓度磷的培养液中培养的小麦体内的受到较少的膜质过氧化损伤,光合色素的含量保持稳定.但是,当培养液中有较高浓度的铜元素(100μmol/L和1 mmol/L)时,施加高浓度的磷反而加剧了植物体内的膜质过氧化损伤和引起光合色素的分解,从而不利于植物正常的生长发育. 相似文献
912.
臭氧技术及其在水处理中的应用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近年来,由于氯消毒副产物,微污染物,难降解或有毒有机废水的治理缺乏有效的方法,以及臭氧发生设备性能的提高,臭氧技术已在饮用水和废水处理中重新受到关注且得到了新发展。臭氧技术已由最初经碱催化的直接氧化发展发展形成催化,多相催化氧化;在水处理方面,由原来的单独使用发展形成与其它方法联合作用,臭氧处理单元自身也有很大的发展。 相似文献
913.
造纸黑液碱回收的技术和经济评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造纸黑液碱回收是当今治理造纸工业污染的最主要途径.近十年来,在碱回收技术的研究和开发上取得不少成就.在此,根据有关资料,对其主要技术线路和经济效益进行评述.1 燃烧法碱回收技术1.1 基本原理燃烧法减回收技术由于开发最早,故常被称作传统法碱回收技术.该技术的基本原理为:采用将黑液中有机物烧掉的办法以消除污染,并达到回收碱和热能的目的.碱回收共包括:提取、蒸发、燃烧、苛化和石灰回收等五个生产工序,简要工艺流程见图1. 相似文献
914.
从仿真丝绸印染所独需的碱减量生产工艺出发,利用生产工艺的几个参数,对碱减量工艺产生的水污染物进行了衡算剖析。应用类此实测法对精炼、印染等工段产生的一般排水也作了概述。为仿真丝绸印染项目环境影响评价中的水污染物产生量计算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915.
916.
采用稀硫酸和稀氢氧化钠处理玉米秸秆,分析秸秆纤维组成和纤维结构的变化,并对酸、碱处理后的玉米秸秆进行厌氧干发酵试验。研究表明,采用稀酸处理玉米秸秆的还原糖产率明显高于采用稀碱处理的玉米秸秆;稀硫酸对半纤维素的去除率可达74.27%,稀碱对木质素的去除率最高可达83.94%;玉米秸秆经稀酸处理和稀碱处理后进行厌氧干发酵试验,其累积产气率和甲烷含量都有所提高,但酸法高于碱法。 相似文献
917.
918.
919.
920.
风浪作用下太湖改性沉积物对藻体絮凝去除效果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以壳聚糖改性的太湖原位沉积物为分散介质,应用Y-型再悬浮发生装置,通过定量模拟太湖常见的中等级别风情,研究再悬浮作用下,改性沉积物对蓝藻水华的絮凝去除作用.结果表明,在黏土加入量为0.2 g·L-1,壳聚糖分别为0.100和0.150 g·L-1,其蓝藻的去除率分别为93.55%和99.19%;在静止30 min后,壳聚糖加入量为0.15 g·L-1时,水体的浊度去除率达到78.60%;静止8 h后,水体的浊度去除率达到93.88%.同时,短期内壳聚糖的加入对水体中PO3-4-P有一定的去除作用.初步结果表明,在中风风情下,壳聚糖的加入量为0.15 g·L-1时,能更有效地去除蓝藻.表明利用壳聚糖改性沉积物来絮凝沉降太湖水华藻体,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对比研究表明,引入水动力强度和水柱高度定量模拟方法,在确定壳聚糖投加量絮凝除藻中,具有明显的方法优势.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