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26篇
  免费   58篇
  国内免费   256篇
安全科学   67篇
废物处理   26篇
环保管理   88篇
综合类   464篇
基础理论   42篇
污染及防治   142篇
评价与监测   4篇
社会与环境   5篇
灾害及防治   2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26篇
  2022年   45篇
  2021年   36篇
  2020年   30篇
  2019年   39篇
  2018年   24篇
  2017年   19篇
  2016年   28篇
  2015年   48篇
  2014年   63篇
  2013年   38篇
  2012年   57篇
  2011年   58篇
  2010年   44篇
  2009年   40篇
  2008年   27篇
  2007年   29篇
  2006年   28篇
  2005年   27篇
  2004年   30篇
  2003年   14篇
  2002年   22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16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84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741.
王秀军  翟磊  靖波  张健 《化工环保》2016,36(6):592-597
采用亚硫酸氢镁蒸煮法对核桃壳滤料进行亲水改性,考察了改性核桃壳滤料对油田含油污水的过滤、反洗效果,探讨了改性前后核桃壳滤料的过滤过程及乳化油捕集机理。实验结果表明:在蒸煮温度为95℃、蒸煮时间为5 h、w(MgHSO_3)为5%的条件下,核桃壳滤料接触角由改性前的117.1°降至62.4°;分4批次过滤含油污水,改性核桃壳滤料的平均出水含油量为32.3 mg/L,平均油去除率为78.5%,平均浊度为7.7 NTU,平均浊度去除率为89.7%;改性核桃壳滤料的反洗效果显著改善,反洗水含油量由520 mg/L提高到840 mg/L,核桃壳滤料增重率由4.3%下降到0.2%。  相似文献   
742.
选用4组同规格SBR反应器,在A/O/A模式下以水解酸化液为进水,调整厌/缺氧时间分别为50min/170min、90min/130min、130min/90min、180min/40min,探讨颗粒污泥在不同厌/缺氧时间下脱氮除磷特性.结果表明,厌氧时间从50min延长至90min时,污泥内碳源储存量和释磷量增加,同步硝化反硝化(SND)效率提高至62.65%,TN、TP去除率分别从81.1%、82.2%上升92.9%、98.5%.当厌氧时间从90min升至180min时,释磷量反而下降,厌氧内源性条件刺激胞外聚合物(EPS)增加造成聚羟基烷酸(PHA)合成下降,TP去除率降至88.1%;同时缺氧时间从130min降至40min,系统残留的NOX-较多,造成TN去除率降低至84%.机理分析表明系统中TN在好氧段由反硝化聚磷菌(DPAOs)和反硝化聚糖菌(DGAOs)利用PHA以SND方式消耗,并在缺氧段由DGAOs内源反硝化进一步去除,TP由PAOs和DPAOs去除,由批次实验估算得DPAOs占比在R2中最高,达41%,4组反应器运行期间颗粒均未发生解体,以水解酸化液为基质培养的颗粒...  相似文献   
743.
农村分散式污水处理设备数量多,分布零散,采用投加药剂的化学除磷工艺会使运行和管理成本倍增。鉴于此,该文以农村污水为研究对象,提供一种无须经常配药,滤料更换周期长,就能达到除磷率高、出水清澈无色度的方法。该研究在复合填料柱中进行硫杆菌的启动驯化,并在达到稳定运行时,进行基于复合填料培养硫杆菌协同钙铁矿物滤料除磷的工艺研究。通过单因素和BOX-Behnken响应面法对产酸反应、除磷反应进行优化,优化后通过串联两根反应柱起到深度除磷作用。模型优化结果表明,复合填料柱的最佳参数为:出水溶解氧为2 mg/L,上升流速为0.75 m/h,填料高度120 cm;复合滤料柱的最佳参数为:进水pH为2.8,上升流速为0.9 m/h,滤料高度75 cm。待系统稳定运行后,总磷去除率可达95%以上,出水水质符合《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 18918-2002)一级A排放标准。  相似文献   
744.
为探究外加营养中碳源种类和碳源添加方式对石油污染土壤修复的影响,该文进行了为期80 d的石油污染土壤修复实验。考察了添加营养制剂后的石油烃生物降解效果,分析了石油降解菌数量、活性、群落结构以及功能基因预测。结果表明,双碳源(乙酸和葡萄糖)营养制剂对石油降解菌的刺激效果优于单碳源营养制剂,当营养制剂中作为碳源的乙酸和葡萄糖添加比例为3∶1时,强化了石油降解菌对碳源和氮源的利用,使其数量和活性快速恢复并进行石油烃降解,石油降解菌数量高达9.89 logCFU/g,活性高达为0.66 mol/kg,石油烃降解率高达77.5%。此外,双碳源营养制剂对土壤微生物多样性造成的负面影响低于单碳源营养制剂,并且促使形成以KCM-B-112属和Obscuribacterales属为主要优势菌属的石油降解菌群落,相关石油烃降解的功能基因丰度占比高,石油降解菌的代谢能力强。  相似文献   
745.
为探讨复合菌群对含氮废水的脱氮效果,从鱼池养殖废水中分离筛选出3株脱氮能力较强的菌株LAB004、AD012和NSP101。分析3株菌株在不同复配比下的脱氮效果,从而构建脱氮复合菌群并对该复合菌群进行生长条件优化,最后以乙酸钠、麦芽糖、蔗糖和葡萄糖为碳源,分析了不同碳源对复合菌群生长和脱氮性能的影响。结果显示,当复配比为LAB004∶AD012∶NSP101=3∶2∶4(菌体体积比)时构建的复合菌群的脱氮效果最佳,该复合菌群经生长条件优化后,在接种量为8%(体积分数)、C/N(质量比)为15、pH为7.0的条件下脱氮效果较好,当以乙酸钠为唯一碳源时复合菌群18h左右达到生长峰值,脱氮率达到90%以上。由菌株LAB004、AD012和NSP101组成的复合菌群具有良好的脱氮效果,在水体氮污染治理方面具有一定的应用潜力。  相似文献   
746.
采用聚己内酯(PCL)为固体碳源和生物膜载体,研究填充率和水力停留时间(HRT)对生物膜反应器脱氮的影响。结果表明:(1)40%(体积分数)的填充率较合适,4h为最佳HRT。此时反应器硝酸盐氮去除率为88%,出水硝酸盐氮质量浓度平均值为8.80mg/L。(2)丛毛单胞菌属(Comamonas)、热单胞菌属(Thermomonas)、固氮螺菌属(Azospira)和长绳菌属(Longilinea)为反应器的主要菌属,且填充率40%的反应器以上菌属相对丰度总和最高(70%)。  相似文献   
747.
在去除沼液悬浮物(SS)的同时,最大程度地保留其氮素养分是提高沼液资源化利用价值的关键。通过静态吸附-解吸试验筛选出弱吸附氨氮的过滤介质,然后利用滤料填充柱动态过滤试验分析筛选滤料填充柱对沼液SS和氨氮浓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海砂(SSD)、沸石(ZLT)、石英砂(QSD)和氧化铝废渣(GRM)4种供试滤料中,QSD对溶液氨氮的吸附能力最低,脱附率接近SSD,且远小于ZLT和GRM。按2.4 L·h~(-1)流量进水,沼液经QSD滤料填充柱动态过滤处理后,SS去除率最高可达86.1%,0.5~1 mm粒径QSD填充柱对SS去除率普遍高于3~5 mm粒径QSD填充柱,两种粒径QSD填充柱对沼液氨氮的去除效果无明显区别;运行24 h时滤料填充柱自进水端开始出现堵塞现象,32 h后3~5 mm粒径QSD填充柱堵塞严重;若要达到沼液SS相同去除效果,0.5~1 mm粒径QSD填充柱较3~5 mm粒径QSD填充柱具有运行时间更持久和滤料层填充高度更小的优势;0.5~1 mm粒径QSD填充柱对SS去除率超过80%,且未显著吸附截留沼液氨氮,适合作为沼液SS过滤预处理单元且有利于后续氮回收。  相似文献   
748.
介绍了撬装式含油污水处理装置的研制过程.通过对液-液水力旋流技术、聚结斜板沉降技术、多滤料过滤技术等方面的研究,研制出一套撬装式含油污水处理装置,该装置具有结构紧凑、处理效果好、占地面积小、便于操作、便于运输的特点,适于小区块或边缘油田含油污水的处理.经现场实验,当停留时间仅为5 s时,即可获得较高的除油效率,在进口含油小于150 mg/L时,可将出口水中含油控制在30 mg/L以下,在进口悬浮固体含量小于100 mg/L时,可将出口水中悬浮固体含量控制在20 mg/L以下,使出口水质达到了行业标准SY/T5329-94中的中渗透率油田的B1级的注水标准,实现了含油污水处理后的就地回注,大大节省了污水处理成本.  相似文献   
749.
针对雨水径流中NO3--N含量较高易引起受纳水体富营养化的问题,利用植物碳源和硫作为电子供体构建混养反硝化系统强化脱氮.通过对比不同植物碳源(芦苇、马蔺、黄菖蒲、鸢尾)的脱氮效能和释碳性能,优选芦苇作为混养反硝化系统的有机电子供体.基于芦苇构建的不同硫碳比(0.2、0.6、0.8、1.0)混养反硝化系统运行效能表明,高硫碳比系统在运行后期NO3--N去除率(98.14%)相对稳定且反硝化条件较为适宜,但硫添加量的提高不利于芦苇持续释碳,还导致了较为明显的NH4+-N和SO42-积累现象.运行效果评价显示出0.2硫碳比系统具有最低的综合污染指数,表现出最佳的脱氮同步副产物控制能力.本研究结果可为雨水径流混养反硝化脱氮技术提供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750.
针对当前接触氧化除锰法启动期较长的问题,采用改性沸石滤料耦合次氯酸钠预氧化辅助滤柱启动,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能量色散X射线光谱(EDS)、X射线衍射(XRD)、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对滤料进行分析,探究了原水pH对滤柱启动中锰去除效率的影响,并对持续运行过程中次氯酸钠的投加量进行了优化,对改性沸石滤料进行静态吸附实验,并在进水pH分别为6.5、7.0、7.5时进行滤柱启动实验。结果表明,改性沸石滤料对Mn2+的吸附符合Langmuir模型与准二级动力学方程,当pH为5.5~8.0时,随pH升高改性沸石滤料对Mn2+的去除率上升。在3种pH条件下,滤柱的锰穿透期分别为5、8和9 d,并分别在第20、16和14天启动成功;次氯酸钠预氧化启动的3种滤柱次氯酸钠最低投加量分别为0.8、0.3与0.2 mg·L-1。SEM与XRD表征结果证实了水钠锰矿在滤料表面的出现;而EDS与XPS结果分别表明,更高的pH会同时带来滤料表面锰元素含量和锰价态的升高。以上研究结果可为地表水水厂中对除锰有利的pH范围及沸石在启动过程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