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014篇
  免费   861篇
  国内免费   2697篇
安全科学   570篇
废物处理   220篇
环保管理   462篇
综合类   5820篇
基础理论   884篇
污染及防治   925篇
评价与监测   233篇
社会与环境   331篇
灾害及防治   127篇
  2024年   232篇
  2023年   558篇
  2022年   635篇
  2021年   595篇
  2020年   367篇
  2019年   459篇
  2018年   341篇
  2017年   309篇
  2016年   371篇
  2015年   422篇
  2014年   590篇
  2013年   419篇
  2012年   422篇
  2011年   425篇
  2010年   398篇
  2009年   419篇
  2008年   388篇
  2007年   294篇
  2006年   324篇
  2005年   252篇
  2004年   236篇
  2003年   212篇
  2002年   142篇
  2001年   104篇
  2000年   84篇
  1999年   80篇
  1998年   80篇
  1997年   73篇
  1996年   75篇
  1995年   54篇
  1994年   50篇
  1993年   43篇
  1992年   26篇
  1991年   25篇
  1990年   33篇
  1989年   30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57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96 毫秒
951.
利用碳酸盐岩管道模型调查了不同流量条件下苯和甲苯的自然衰减行为,以及通过添加高浓度硝酸盐了解苯和甲苯的增强生物修复效果。结果表明:1岩溶管道中苯和甲苯存在明显的自然衰减,有氧降解是其重要的路径;2管道流量越大,对苯和甲苯浓度的衰减越不利;3添加硝酸盐难以促进反硝化去除苯和甲苯。影响自然衰减和增强修复效果的主要因素除了管道流量外,更主要的可能是由于管道内固体表面积小而不利用于微生物生长与发育。  相似文献   
952.
以玉米秸秆为原材料,在350℃下采用限氧裂解法制备了4种粒径的生物碳(BC-9.31、BC-20.26、BC-71.07、BC-101.90,数字代表样品的中值径,单位μm),对比研究了15℃、25℃、35℃、45℃下生物碳对锶的吸附行为,旨在阐明生物碳粒径和溶液温度对生物碳吸附锶的耦合影响。结果表明:生物碳粒径和溶液温度对等温吸附曲线的基本特征影响较小,Freundlich模型能较好地拟合吸附过程(R2=0.915~0.997,N=0.513~0.745);生物碳吸附锶是以熵驱动为主的物理吸附过程,熵变ΔS为75.66~99.43 J/(mol·K),焓变ΔH为18.18~25.84 k J/mol;生物碳对锶的吸附性能大体与溶液温度呈正相关,与颗粒粒径呈负相关,同时颗粒粒径与溶液温度存在耦合影响;生物碳粒径越小,锶吸附过程受温度影响越小;温度越高,锶吸附受粒径影响越小。  相似文献   
953.
针对FPSO油气泄漏引发的火灾风险,建立热-结构耦合分析模型,采用ANSYS Workbench软件对工艺区设备泄漏、火灾事故及灾害下结构响应进行数值模拟,重点分析工艺处理模块Ⅰ区设备温度分布及热变形情况。通过对比不同油气泄漏速率和环境风速下火灾发展、危害范围和结构受损程度,探讨油气泄漏孔孔径和风速对火灾后果的影响。结果表明:稳定发展火灾下工艺处理模块Ⅰ区设备周围环境维持高温状态;泄漏孔附近结构受损最严重,原油热处理器受火灾损害发生大的变形;随泄漏孔孔径增大,火灾危害范围扩大,结构发生大变形的区域增大,d=40 mm时原油热处理器受损最严重,d=60mm时结构受损区域最大,大部分结构受损程度加剧;来风风速的变大使得火灾更加剧烈,设备受损区域扩大,受损程度加剧,结构火灾风险加大。  相似文献   
954.
加卸载作用下裂隙岩芯渗透性变化规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光滑平行板裂隙加载渗流规律难以准确反映实际工程裂隙岩体卸荷渗流特性的问题,利用水力压裂方法制作了天然岩芯裂隙,开展了裂隙试件受轴压、围压加载和卸载作用的渗流试验,并将裂隙试件的CT扫描图像导入ABAQUS软件,对粗糙裂隙受载时的应力和变形规律进行了数值模拟。结果表明:裂隙面的法向应力是影响裂隙渗流的主要因素;在加载阶段,粗糙裂隙面受载产生接触应力致使接触部分产生变形和破坏,裂隙接触刚度增大,裂隙宽度非线性减小,渗透率降低速率越来越小;在卸载阶段,弹性变形逐步恢复,裂隙宽度缓慢增加,渗透率先缓慢增大,当载荷卸到一定值后,在孔隙压力作用下裂隙张开、渗透率突然增大。研究结果表明了粗糙裂隙与光滑平行板裂隙对载荷敏感性不同的机理,反映了实际工程裂隙岩体卸荷渗流特性。  相似文献   
955.
煤层瓦斯流动存在启动压力,在预抽钻孔抽采瓦斯的后期瓦斯渗流出现非Darcy渗流的现象,同时煤层瓦斯压力、吸附膨胀应力、有效应力等物性参数亦发生改变。为得到为得到启动压力对抽采的影响作用,基于煤岩弹性理论和瓦斯渗流理论,研究了在启动压力作用下非Darcy渗流现象,得到了考虑启动压力的达西定律,建立了考虑启动压力、地应力、吸附膨胀应力、孔隙压力共同作用的煤岩瓦斯流固耦合数学模型。采用建立的模型对漳村煤矿2601工作面瓦斯抽采钻孔间距进行数值模拟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建立的考虑启动压力的煤岩瓦斯流固耦合数学模型具有一定的可靠性,一定负压下启动压力影响钻孔抽采范围。最终给出了漳村煤矿2601工作面预抽钻孔抽采设计参数。  相似文献   
956.
人工湿地设计及运行参数对挥发性烷基硫化物去除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冯琳  甘莉  王化杰  莫苹  黄玉明 《环境科学》2010,31(2):345-351
以中试规模的潜流人工湿地水处理试验场为对象,研究了床体长宽比、填料粒径、水位、水力负荷和温度(季节)等设计及运行参数对二甲基硫(DMS)及二甲基二硫(DMDS)等挥发性烷基硫化物去除的影响.通过1 a的运行及监测分析,结果表明,当湿地系统水力负荷为12~86 cm.d-1时,人工湿地系统对所研究的挥发性烷基硫化物具有很好地去除作用,对DMS及DMDS的去除率分别为86%及95%;方差分析表明,水力负荷和温度(季节)是影响所研究的污染物去除的2个主要因素;水力负荷对出口水中DMS的浓度有显著性影响(p0.01);温度(季节)对出口水中DMS及DMDS的浓度有显著性影响(p0.01);床体长宽比、填料粒径大小及水位对出口水中DMS及DMDS的浓度无显著性影响(p0.05).通过溶解氧和氧化还原电位的分析,发现本湿地系统内为强还原环境(Eh-300 mV),结合硫酸盐、硝酸盐、亚硝酸盐等电子受体及溶解有机物(如TOC及乙酸)浓度在湿地系统中的变化趋势,推测DMS及DMDS的去除主要是通过硫酸盐还原及产甲烷化作用进行的.  相似文献   
957.
SBR工艺处理晚期垃圾渗滤液的脱氮特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采用有效容积为1 200 m3的SBR反应器处理晚期垃圾渗滤液,进行生物脱氮特性研究.结果表明,通过投加粪水调节进水C/N,能显著提高SBR反应器对晚期垃圾渗滤液中氮素污染物的去除效果,其中第112~136 d的TN平均去除率高达82.62%,出水TN≤190 mg.L-1,COD≤400 mg.L-1;能在反应器内达到各种生物脱氮反应的平衡状态,BOD5与TN去除量的比值稳定在1.43左右.在稳定平衡阶段,通过对反应器内氮素污染物和SO24-的含量变化进行周期跟踪监测,发现在搅拌回流阶段存在NH4+-N和SO24-的同时等比例去除现象,去除率分别为27.06%和76.17%,反应器内存在同步硝化反硝化和同步脱氮除硫(SO24-)过程;量化分析了反应器内各种生物脱氮反应,得到异养反硝化、同步硝化反硝化、同化作用、同步脱氮除硫(SO24-)和内源呼吸反硝化对TN去除量的贡献率分别为62.6%、33.8%、7.0%、26.1%和2.7%.  相似文献   
958.
为考察实际高氨氮垃圾渗滤液短程生物脱氮过程DO对以NO2--N为电子受体反硝化动力学的影响,本研究采用缺氧/厌氧UASB-SBR生化系统处理实际高氨氮垃圾渗滤液,在SBR系统实现稳短程生物脱氮(120d运行)的基础上,取SBR反应器内的污泥进行pH8.0条件下不同DO浓度梯度反硝化批次试验,从而确定DO对以NO2--N为电子受体的溶解氧抑制系数(K′O)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DO对反硝菌的NO2--N还原活性具有明显影响,与缺氧状态相比,DO为0.4和0.6mg·L-1时,其还原活性分别降低了49.0%和16.3%左右.DO与NO2--N还原速率两者呈指数负相关.DO对NO2--N为电子受体K′O具有显著影响,存在明显的分段现象,每一DO范围内,K′O恒定.  相似文献   
959.
黄土高原沟壑区小流域土壤有机碳与环境因素的关系   总被引:20,自引:1,他引:19  
魏孝荣  邵明安  高建伦 《环境科学》2008,29(10):2879-2884
研究不同环境要素共同作用下的土壤有机碳分布特征及其与环境因素的关系对于全面准确评估黄土高原地区土壤有机碳状况和土壤碳循环具有重要意义.结合野外调查和室内分析,研究了黄土高原沟壑区典型小流域土壤不同组分有机碳分布特征及其与地形条件、土地利用方式和土壤类型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黄土沟壑区小流域土壤总有机碳变异较小(变异系数为34%),高活性有机碳变异较大(变异系数为43%),有机碳的变异性随其活性的增强而增大.各组分有机碳之间极显著正相关,而且在不同环境条件下的含量顺序一致.各组分有机碳在不同地形条件下以塬面土壤最高,沟道土壤最低:在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以林地和农田土壤较高,草地土壤较低;在不同土壤类型中则以黑垆土最高,红土最低.不同环境条件下各组分有机碳之间的关系分析表明,环境条件不但直接影响有机碳的分布,还通过影响有机碳不同组分之间的关系来改变其分布特征.研究区总有机碳与活性有机碳之问的关系受环境条件影响最大,中活性与高活性有机碳之间的关系受环境条件影响最小.  相似文献   
960.
SBR中生物除磷颗粒污泥的反硝化聚磷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反硝化聚磷菌(DNPAOs)可利用厌氧储存的聚.3.羟基丁酸(PHB)以硝酸盐和亚硝酸盐为电子受体进行过量吸磷和反硝化,从而达到在低碳源下脱氮除磷的双重目的.本试验在SBR反应器中,采用厌氧,缺氧/好氧(A/A/O)交替运行的方式.将富集聚磷菌(PAOs)的颗粒污泥成功地诱导为具有反硝化聚磷能力的颗粒污泥.诱导结束后P的去除率在90%以上,NOx-N的去除率在93%以上,厌氧段释磷量在25-33 mg/L,缺氧段每去除lg NOx-N吸收P约1.3 g;典型周期运行结果显示,厌氧段最大比释磷速率(SRPR)为18.39 mg/(g.h),缺氧段最大比吸磷速率(SUPR)为23.72 mg/(g·h),最大比反硝化速率(SDNR)为18.19mg/(g·h),好氧段最大SUPR为17.15 me,/(g·h):颗粒污泥中DNPAOs的数量由诱导前的14.9%增加到80.7%.与除磷颗粒污泥相比.反硝化聚磷颗粒污泥沉速提高0.16-0.7倍,比重提高0.003 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