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21篇
  免费   104篇
  国内免费   127篇
安全科学   140篇
废物处理   62篇
环保管理   40篇
综合类   441篇
基础理论   61篇
污染及防治   60篇
评价与监测   4篇
社会与环境   7篇
灾害及防治   37篇
  2024年   10篇
  2023年   44篇
  2022年   39篇
  2021年   37篇
  2020年   40篇
  2019年   35篇
  2018年   25篇
  2017年   24篇
  2016年   34篇
  2015年   24篇
  2014年   57篇
  2013年   31篇
  2012年   33篇
  2011年   35篇
  2010年   38篇
  2009年   40篇
  2008年   54篇
  2007年   52篇
  2006年   37篇
  2005年   42篇
  2004年   30篇
  2003年   16篇
  2002年   17篇
  2001年   13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85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61.
为研究空心楼盖板柱增强节点的抗震性能,进行了3个板柱节点在低周往复荷载作用下的拟静力试验,对节点的承载能力、开裂模式、破坏形态、滞回曲线、位移延性、刚度退化和耗能能力等进行了较为系统的研究。结果表明:平行布管方式下空心板柱节点的承载力、刚度、耗能能力和刚度退化等抗震性能指标均优于正交布管方式布管下的板柱节点;配置型钢剪力架能显著提高空心楼盖板柱节点承载力与抗震性能,配置弯起钢筋对节点抗震性能提高的作用不明显。建议工程应用时综合考虑空心楼盖板柱节点的抗冲切与抗震需求来选择增强元件,同时根据建筑平面布局和抗侧力结构布置等情况,合理选择空心芯管的布置方向,以提高结构整体抗震性能。研究成果可为采用空心管(或柱状芯材)的空心楼盖板柱结构的研究和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2.
利用废旧冰箱拆解的聚氨酯泡沫塑料(PU)和聚丙烯(PP)、聚丙烯接枝马来酸酐(PP-g-MAH)为原料,采用物理化学回收技术制备PU/PP复合材料。用正交实验法分析PU填充量、PU粒径和PP-g-MAH 3个因素对PU/PP复合材料力学性能影响的显著性。结果表明,PU填充量对PU/PP复合材料拉伸性能有显著影响,对冲击性能和弯曲性能没有显著影响;在本文的实验范围内,PU粒径对PU/PP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影响不大;而PP-g-MAH投加量对PU/PP复合材料具有一定的影响。确定的优化工艺配方为:PU 40%;PU粒径选择2.00 mm;PP-g-MAH投加量10%。采用优化工艺制备的PU/PP复合材料的密度为1 042.88 kg/m3;冲击强度为2.9 kJ/m2;拉伸强度为10.30 MPa;拉伸模量为1 100 MPa;弯曲强度为18.5 MPa;弯曲模量为733 MPa。  相似文献   
63.
高强混凝土梁受拉底面粘贴补强纤维布后,延性降低显著。为提高补强梁的综合性能,利用四点弯曲梁静载试验,在补强加固梁梁端及跨中实施不同的锚固方式,对比不同锚固组合下加固梁的强度和延性。研究表明:端部U锚能改善加固梁破坏模式,提高加固梁的延性和强度及补强纤维布的利用率。端部U锚联合跨中全包锚固能进一步提高加固梁的延性,显著提高补强纤维布的利用率,且能平衡变形性和承载力在安全储备中的比重;在补强纤维布断裂后,能有效限制补强纤维布的剥离和滑移,继续发挥补强作用,使加固梁延性和强度得以恢复;能对包裹区混凝土产生约束作用,提高混凝土的延性。因此端部U锚联合跨中全包锚固是合理且有充分安全储备的锚固方式。  相似文献   
64.
为实现新风在通过空调进入室内前已被优化的目的,搭建了一套开式循环系统。通过对活性碳纤维进行浸渍改性,采用比表面测定、SEM观察、XPS分析、傅里叶变换红外谱图分析对改性前后活性碳纤维进行了表征;定量研究了室外氮氧化物初始浓度、温度和风速等环境因素对改性前后活性碳纤维吸附氮氧化物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改性对活性碳纤维表面活性官能团种类、含氧官能团数量、表面微观结构及比表面积等特性均有显著影响,提高了其对氮氧化物的吸附效率;室外初始浓度、风速、温度对改性前后活性碳纤维吸附氮氧化物效率的变化趋势基本一致;改性前后活性碳纤维对氮氧化物的吸附率随初始浓度的升高而逐渐降低,随过滤器处风速增大先升高后降低,随过滤器处温度的升高先升高后降低。改性后活性碳纤维对空气中氮氧化物的吸附率明显提高,可以将其应用于空调系统中。  相似文献   
65.
针对地下水1, 1, 1-三氯乙烷污染问题,通过溶液插层和液相还原法制备了纳米零价铁-聚乳酸-生物炭复合材料;采用扫描电镜观察、热重分析、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分析和X射线衍射分析等手段对复合材料进行了表征;研究了复合材料在厌氧条件下协同胞外呼吸菌(Shewanella oneidensis MR-1)去除水中1, 1, 1-三氯乙烷的效果;确定了材料的最佳使用条件;探讨了协同体系中污染物的去除机理。结果表明:复合材料中纳米零价铁和聚乳酸颗粒较为均匀地分散于生物炭表面;材料中生物炭、聚乳酸和纳米零价铁的最佳质量比为7∶1∶2,材料最佳投加量为1.0%,且其对不同浓度污染物均有明显去除效果;在最佳条件下,培养360 h后协同体系中1, 1, 1-三氯乙烷的最大去除率为94.61%;复合材料促进胞外呼吸菌的异化铁还原脱氯是协同体系去除污染物的主要机理。该铁基生物炭复合材料能够有效协同胞外呼吸菌提高水中1, 1, 1-三氯乙烷的去除率,且具有良好的缓释长效性。  相似文献   
66.
活性碳纤维吸附处理对硝基苯酚生产废水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采用活性碳纤维(ACF)吸附处理对硝基苯酚(PNP)生产废水,考察了动态吸附和脱附过程.实验结果表明,在298 K、pH 4时,最佳进水流量为0.25 L/h,ACF的有效吸附量为439.3 mg/g,PNP去除率大于99.95%,TOC去除率大于99.5%,脱附率大于99.5%,ACF的吸附--脱附性能稳定.ACF吸附和电解相结合的工艺能有效去除废水中的有害物质,回收利用PNP和氯化钠,实现了PNP的清洁生产.  相似文献   
67.
介绍了活性碳纤维(ACF)的孔结构及表面官能团,综述了国内外ACF改性技术的研究现状.ACF的改性主要包括孔结构调控和表面化学改性,表面化学改性包括氧化还原法、表面负载法、浸渍法、热处理法、远程等离子体处理法、微波辐照法等,也可将多种方法结合来对ACF进行改性,以改善和提高ACF的吸附性能.在总结现有研究的基础上,对ACF改性技术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68.
废旧线路板非金属材料综合利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废印刷线路板处理技术日益成熟,大量的废线路板非金属粉亟需处理。从环境保护和资源回收的角度,综述了废印刷线路板非金属粉的资源化利用。  相似文献   
69.
针对目前云南省某煤矿排放废水中Mn~(2+)超标的问题,利用一种新型复合材料进行除锰试验.该复合材料是纳米分子筛与硅藻土经合理复配后,掺入复配絮凝荆形成的.试验中优化了不同材料的复合方式、絮凝剂的复配比例与用量.利用复配的多孔材料,对云南某煤矿含有大量悬浮物、Mn~(2+)质量浓度为5.32 mg/L的黑色废水及Mn~(2+)质量浓度为42.mg/L的红褐色废水进行了Mn~(2+)去除效果研究.结果表明,黑色废水中Mn~(2+)去除率达到70%,出水pH值为7.9;红褐色废水中Mn~(2+)去除率达到91.0%,出水pH值为7.1.与此同时,还研究了废水中Fe~(3+)、固体悬浮物(SS)对Mn~(2+)去除效果的影响,废水中Fe~(3+)的存在使pH降低,并与Mn~(2+)产生竞争吸附,对复合材料除锰有不利影响,而SS的存在对Mn~(2+)的去除效果没有显著的影响.  相似文献   
70.
采用活性碳纤维(ACF)活化过一硫酸盐(PMS)深度处理焦化废水生化出水。采用单因素实验考察了PMS浓度、ACF质量浓度和初始pH对焦化废水生化出水中的COD和色度去除效果的影响,并采用响应面法优化了反应条件。实验结果表明,在PMS浓度为18.3 mmol/L、ACF质量浓度为4.2 g/L、初始pH为5.3的条件下,焦化废水生化出水中COD和色度去除率分别为85.3%和92.0%。ACF可有效吸附水中污染物,ACF表面起到催化作用的活性点位是碱性官能团,且经过4次重复使用对焦化废水仍能保持一定的处理能力。三维荧光光谱分析结果表明,ACF-PMS体系可有效去除水中的类富里酸和类腐殖酸物质,并降解大部分芳香蛋白类物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