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70篇
  免费   46篇
  国内免费   127篇
安全科学   49篇
废物处理   14篇
环保管理   18篇
综合类   296篇
基础理论   84篇
污染及防治   37篇
评价与监测   15篇
社会与环境   20篇
灾害及防治   10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24篇
  2022年   21篇
  2021年   28篇
  2020年   14篇
  2019年   20篇
  2018年   16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16篇
  2015年   16篇
  2014年   30篇
  2013年   20篇
  2012年   34篇
  2011年   30篇
  2010年   27篇
  2009年   33篇
  2008年   28篇
  2007年   31篇
  2006年   20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16篇
  2002年   15篇
  2001年   14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14篇
  1998年   2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4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54 毫秒
521.
水位梯度对小叶章湿地土壤微生物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通过3 a野外控制试验,研究了不同水位梯度(-10~30 cm)条件下,小叶章湿地植物地上生物量和0~15 cm以及15~50 cm土壤总有机碳(TOC)、微生物量碳(MBC)、基础呼吸(BR)、微生物商(Cmic/Corg)、代谢商(qCO2)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不同水位条件下植物地上生物量差异显著(p0.05),积水水位10 cm的植物地上生物量最高,且积水水位0~20 cm保持较高的生产力;积水水位变化对土壤TOC、MBC、BR、Cmic/Corg、qCO2影响显著(p0.05).土壤TOC和BR对积水水位变化的响应趋势一致,0~15 cm土壤TOC和BR在零积水水位最高;15~50 cm土壤TOC和BR随着积水水位的升高而降低,与土壤MBC和Cmic/Corg的变化趋势相同,其中MBC变化最为明显;而qCO2随着积水水位的增加而增大.随着积水水位的增加,土壤微生物群落发生改变和土壤微生物活性降低,其中积水水位30 cm的土壤微生物活性最低,对有机碳的累积与分解过程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522.
周丹丹  赵华  李源  郭礼宝  王婷  董双石 《环境科学》2010,31(4):1002-1007
研究了以锥形流化床作为混凝装置时混凝反应的控制因素,以及该工艺的混凝效率和形成絮体特征,并对该工艺的混凝机制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填充颗粒性质、床高和表观流速等参数的变化会引起床内速度梯度G和反应时间T的变化.设置沉淀时间为20min,该工艺对高岭土悬浊液的混凝效率随着Camp值GT的增加呈上升趋势.G值在169.2~189.7s-1区间内时,混凝效果受反应时间的影响较敏感.但当G值低于169s-1时,过低的G值限制了颗粒的碰撞,混凝效果随反应时间的增加不再升高.分析认为,锥形流化床反应器内部颗粒的无规则运动产生涡旋和沿床高方向表观流速逐渐减小等特征使其作为混凝装置具有可行性.但在相近的G和反应时间下,与机械混凝装置相比,该锥形流化床混凝装置形成的絮体当量尺寸较大,但平均密度稍小.  相似文献   
523.
文章以黄石220kV向家咀输变电工程为研究对象,通过现场调研和监测,根据《500kV超高压送变电工程电磁辐射环境影响评价技术规范》(HJ/T24-1998)附录A、B、C推荐的计算模式并借助计算机软件定量的预测出该项目投产运行后对周边环境电磁辐射的环境贡献值,同时通过测量同电压等级、容量以及同导线型号的宜都220kV郭飞线(郭飞变电站至飞凤变电站)的电磁辐射现状验证预测结果,得出研究结论并对输变电线路电磁辐射提出保护措施和建议。  相似文献   
524.
采用针对16SrRNA和18SrRNA基因的引物,对武汉东湖不同营养水平湖区的浮游生物宏基因组进行凝胶电泳分析(PCR-DGGE)的指纹分析,并探讨宏基因组与环境重金属的关系.结果表明,PCR-DGGE分析共获得82条谱带,其多态率为82.9%,特有谱带占31.7%.I~V站点的谱带分别为36,34,44,50,56条.5个站点浮游生物群落PCR-DGGE指纹结构的聚类分析(UPGMA)分成两大类:I、II、Ⅲ站为一类,IV、V站为一类,这与重金属(铅、铬、汞、镉、砷、铜)浓度对各站点的聚类分枝关系相一致.相关分析显示,变性梯度凝胶电泳(DGGE)谱带所代表的分类单元数(OTUs)与镉、铬的浓度存在较明显的相关性,其相关系数分别为-0.942(P0.05)和-0.928(P0.05).  相似文献   
525.
以富集聚磷菌的活性污泥为基础,研究了不同进水氨氮浓度对强化生物除磷(EBPR)系统的除磷效果、微生物胞内聚合物(PHA)代谢过程及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SBR反应器运行6 d后,进水氨氮浓度为1、5、10、15和20 mg·L-1的系统除磷效率最终分别稳定在0、4%、80%、98%和65%左右.试验前后各系统...  相似文献   
526.
采用梯度扩散薄膜(DGT)技术,以太湖9个采样点所采集的27个沉积物柱样为研究对象,研究沉积物中DGT所测量的磷浓度(DGT-P)与铜绿微囊藻生长量之间的关系,同时与4种常规的生物可利用性磷方法[(水溶性磷(WSP)、易解析磷(RDP)、藻可利用磷(AAP)和NaHCO3提取磷(Olsen-P))]进行比较,评价不同提取方法获得的太湖沉积物生物可利用性磷与铜绿微囊藻生长量的关系.结果表明,DGT-P与藻生长量的相关系数为R2=0.941(P<0.01),高于4种生物可利用性磷提取法的相关系数(WSP,0.780、RDP,0.806、AAP,0.849、Olsen-P,0.910).结果表明DGT技术可以作为预测原位沉积物磷的生物可利用性的工具.  相似文献   
527.
微絮凝-大梯度磁滤工艺去除水中浊度及有机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微絮凝-大梯度磁滤工艺对水中浊度和有机物进行处理,考察了该工艺在不同硫酸铝投加量、磁场强度和磁滤速度下的处理效果,试验结果表明:该工艺对浊度及有机物都有很好的去除效果,浊度的平均去除率为80%以上,有机物的平均去除率达到55%以上,优于传统的处理工艺,但该工艺受磁滤速度的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528.
复合菌系BYND-8的种群组成及其对沼气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明确1组在中温下(30℃)高效分解木质纤维素的复合菌系的菌群组成.研究复合菌系预处理秸秆对沼气发酵的影响,利用平板分离法和变性梯度凝胶电泳(DGGE)法研究了中温木质纤维素降解复合菌系BYND-8的菌种组成多样性,通过添加该复合系菌液到以牛粪为原料的沼气发酵体系,研究了添加秸秆降解液对沼气产量的影响.利用平板法分离...  相似文献   
529.
机动车技术水平和道路路况是影响机动车尾气排放的两大因素。本文以中山、佛山和广州三个城市为代表城市,首先采用问卷调查和实时采集交通流视频的方式收集三个城市的机动车技术水平信息和道路路况,并分析了上述三个城市的燃油类型和累计行驶里程和交通流的分布特征。分析结果衰明,备城市的机动车技术水平特征及差距,其中广州的出租车、公交车已规模推广环保型燃料,各类车型燃料使用比例不同使得尾气成分有一定差异;广州公交车累计行驶里程和年均行驶里程分布较靠后,公交系统的使用率较高;出租车年均行驶里程低于佛山、中山。在交通流分布上,广州总交通量大于中山;广州各级道路交通量呈梯度递减分布,小时交通量差距较大;中山仅国道承担较大范围的运输,其他各级道路分布形状统一,非工作类出行比例低。  相似文献   
530.
为探讨旅游踩踏对世界自然遗产地梵净山地区植物根系真菌群落的影响,在梵净山海拔1100,1500和2000m处设置极重度踩踏区、重度踩踏区、中度踩踏区、轻度踩踏区和未踩踏区,利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植物根系真菌群落特征.结果表明:子囊菌门(Ascomycota)为优势真菌门,晶杯菌科(Hyaloscyphaceae)、皮盘菌科(Dermateaceae)、小蔓毛壳科(Herpotrichiellaceae)和球囊霉科(Glomeraceae)为优势科.中度踩踏区或轻度踩踏区植物根系真菌具有较高丰富度和多样性,旅游踩踏、海拔、旅游踩踏和海拔交互作用均显著影响植物根系真菌群落组成.海拔、旅游踩踏、根组织密度和叶生物量显著影响植物根系真菌丰富度,Shannon指数受海拔、旅游踩踏、比根长、根碳含量和叶生物量的显著影响.旅游踩踏、海拔、土壤全碳、土壤全磷、根碳含量、平均根直径、叶生物量和叶碳含量显著影响植物根系真菌群落结构,其中土壤和植物根叶碳磷含量对塑造真菌群落的贡献最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