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09篇
  免费   59篇
  国内免费   123篇
安全科学   326篇
废物处理   16篇
环保管理   34篇
综合类   347篇
基础理论   60篇
污染及防治   34篇
评价与监测   27篇
社会与环境   13篇
灾害及防治   34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27篇
  2022年   49篇
  2021年   37篇
  2020年   37篇
  2019年   21篇
  2018年   22篇
  2017年   35篇
  2016年   23篇
  2015年   32篇
  2014年   48篇
  2013年   28篇
  2012年   41篇
  2011年   37篇
  2010年   49篇
  2009年   42篇
  2008年   39篇
  2007年   37篇
  2006年   33篇
  2005年   23篇
  2004年   29篇
  2003年   21篇
  2002年   19篇
  2001年   23篇
  2000年   13篇
  1999年   16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11篇
  1996年   19篇
  1995年   14篇
  1994年   10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12篇
  1991年   9篇
  1990年   9篇
  1989年   4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9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62 毫秒
701.
建设化工区需对企业进行合理规划布局,且化工区风险预警和防范具有优先性问题,需要对企业进行有效的风险分级。现有研究中的区域风险源分级方法上存在较大的不足。根据化工区风险源的特点,基于环境风险评价和灰色系统的基本理论,探索性的将灰色聚类分析方法应用于化工区风险源分级中。建立了一套适合化工园区的指标,对各个企业进行聚类分析,划分风险等级。以大连市某化工区为例,筛选8个指标,并选取了6个化工企业进行灰色聚类分析。将它们归为4个不同的风险级别。该方法不仅能较全面地反映化工区各个风险源的风险级别,对风险源的规划、布局和管理起到较好的决策支持作用,而且能指导预警和防范体系的建立,合理分配有限的资源。  相似文献   
702.
老山隧道的防水重点和薄弱环节及工程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隧道渗水是隧道开挖过程中普遍面临的问题。老山隧道位于碳酸盐岩山区,该地区水文地质条件复杂、生态环境脆弱敏感,确定防治水的重点及对策是工程中面临的重要课题。本文结合老山隧道工程,在地质调查、隧道涌水观测与防治水现场试验的基础上,对老山地区的水文地质及地下水循环特征,特别是断裂控水规律作了深入研究,提出了碳酸盐岩地层富水性断裂的工程分类与防控对策;分析了结构防水的薄弱环节之成因,并提出了相应的工程对策。  相似文献   
703.
重金属污染场地治理管理模式及分级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结合我国当前重金属污染场地的管理状况,对重金属污染场地管理应执行的管理程序和工程技术方案的选择进行分析,提出了开展重金属污染场地分级分类管理的重要意义和分级分类方法,并对重金属污染场地分级分类管理的方法进行了较为系统的分析,为我国重金属污染场地治理和修复工作的开展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704.
黄棕壤中不同粒径组分的提取分级与表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王楠  姚佳佳  高彦征  刘娟 《中国环境科学》2012,32(12):2253-2260
以去离子水为分散剂,采用连续分级法,结合使用筛分、沉降、离心及错流超滤(CFF)等技术,将60目黄棕壤提取分级为细砂粒(50~250μm)、粉粒(5~50μm)、粗黏粒(1~5μm)、细黏粒(0.1~1μm)、纳米微粒(<0.1μm)5个组分;采用激光粒度仪、透射电镜(TEM)、X射线衍射(XRD)等方法对分级结果进行了表征.激光衍射粒度分析所测得各组分实际粒径分布结果与划定的粒径分级范围均很好吻合,表明按上述方法对土壤颗粒进行分级是有效、可行的.TEM观察到的纳米粒级成分呈规则球形,绝大部分颗粒粒径在20~40nm之间,有少部分大颗粒团聚体存在.  相似文献   
705.
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水污染物排放标准是农村环境管理的重要依据,关系到污水处理技术和工艺的选择,以及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和运行维护成本.通过对北京市、重庆市及浙江省等地区农村生活污水排放标准进行对比,发现现有标准存在适用范围不清晰、分类分级思路不全面及控制指标选择不合理等问题.因此,基于优化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水污染物排放标准的制订提出3点建议:①明确标准适用于规模 < 500 m3/d的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②根据排水去向、处理设施规模以及尾水资源化利用因素等的不同进行标准分级.③建议选择pH、ρ(SS)、ρ(CODCr)、ρ(NH3-N)、ρ(TN)、ρ(TP)及ρ(动植物油)等作为控制指标,其中ρ(TN)和ρ(TP)适用于出水直接排入封闭水体或超标因子为氮、磷的不达标水体的处理设施,ρ(动植物油)适用于含农家乐废水的处理设施,有条件的地区可在上述控制指标的基础上适当增加,如阴离子表面活性剂浓度、类大肠菌群数、色度等.因此,提出因地制宜、及时修订、完善农村生活污水处理技术评估方法以及加强处理设施资金保障等建议,确保标准的顺利实施,切实做到污染物减排.   相似文献   
706.
减磷配施有机肥对紫色土旱坡地磷素流失的消减效应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韩晓飞  高明  谢德体  王子芳  陈晨 《环境科学》2016,37(7):2770-2778
采用野外径流小区对紫色土旱坡地2014年雨季(5~8月)3次典型降雨产流进行定点监测,研究了优化施肥(P)、优化施肥+猪粪有机肥(MP)、优化施肥+秸秆还田(SP)、优化施肥量氮磷钾均减20%+猪粪有机肥(MDP)、优化施肥量氮磷钾均减20%+秸秆还田(SDP)、不施磷肥(P0)等不同方案对紫色土旱坡地地表径流和壤中流磷素流失的影响.结果表明,壤中流是雨季径流主要输出途径,而次降雨地表径流总磷(TP)平均含量和流失负荷都远高于壤中流;地表径流磷素流失是紫色土旱坡地雨季磷素流失主要方式.发现减磷配施有机肥对紫色土旱坡地坡面径流中磷素流失有显著消减效应,SDP、MDP分别比优化施肥P的总磷含量降低57%和48%,配施秸秆效果好于配施猪粪有机肥.次降雨磷素平均流失负荷为0.01~0.26kg·hm~(-2),磷素平均流失负荷表现为PMPSPMDPSDPP0.减磷配施猪粪和秸秆有机肥对土壤磷素地表径流损失具有显著消减效应,但增加壤中流磷素淋失风险.  相似文献   
707.
为提高不同粒径段大气颗粒物质量浓度及化学组成测量数据的准确性,使用惯性撞击式采样器对北京、千烟洲和鼎湖山3个站点的大气颗粒物分9个粒径段进行了采集,从质量浓度偏差和化学组成的角度进行了方法学探讨.结果表明,在恒温25℃、恒湿50%平衡条件下,称量石英材质的采样膜获得的PM2.1质量浓度相对于TEOM在线PM2.5观测结果的正偏差为20%左右,正偏差诱因是环境空气相对湿度过高.干燥(10%湿度,25℃)微环境平衡处理方法有利于采样后膜片中H2O析出,使得上述正偏差降低至8%.通过条件实验,确定了石英膜采样前后在干燥器中放置72h平衡后称重、差减获得各级质量浓度的方法,可将偏差控制在可接受范围之内.基于这种方法获得的PM2.1质量浓度与TEOM在线PM2.5观测结果呈显著线性相关(R2=0.89,P0.05).为达到通过化学成分重构质量浓度的需求,建立了同步使用石英膜采集样品并用于水溶性成分、有机碳和元素碳含量分析,而使用纤维素膜采样后用于金属元素分析的方案.应用上述方案对样品进行了全化学分析,对PM2.1质量进行了重构,重构获得的质量浓度与称重获得PM2.1质量浓度也呈显著线性相关(R2=0.89,P0.05).  相似文献   
708.
滇池沉积物磷形态的水平分布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以滇池33个表层沉积物样品为试验材料,采用分级提取的方法逐步提取沉积物中铁磷、铝磷和钙磷,分析沉积物中各磷形态的水平分布特征,结果表明:滇池沉积物总磷浓度的水平分布呈现南北高、中间低的状况,总磷的平均浓度为2 728 mg/kg,局部浓度超过13 000 mg/kg;铁磷、铝磷含量相对较低,不足30%,钙磷和有机磷含量较高,占70%以上;H+浓度影响活性磷的状态,与沉积物铁铝磷显著相关;铁铝磷作为总磷的重要组成部分与总磷显著相关(R=0.701,p0.01)。  相似文献   
709.
土壤环境质量评价中,缺少统一的环境质量标准,其后续的环境质量分级工作就缺少一定的依据,常用的污染综合指数评判原则不能系统完善的确定土壤环境质量分级问题.模糊等价关系聚类可以利用原始的监测数据,已知土壤背景值的条件下,通过科学系统的计算方法,确定出不同置信水平下的研究区域土壤环境质量分级.通过实例表明模糊等价关系聚类在土壤环境质量分级中过程简便、层次清晰、供选择性强.同时,在不同置信水平下的模糊等价关系聚类结果还可以结合土壤监测值,确定今后土壤污染防治的重点区域和方向.  相似文献   
710.
我国工业VOCs减排控制与管理对策研究   总被引:5,自引:11,他引:5  
王海林  张国宁  聂磊  王宇飞  郝郑平 《环境科学》2011,32(12):3462-3468
对我国工业挥发性有机物(VOCs)排放进行了研究,其中包括工业VOCs的排放特征、控制现状与管理政策.我国工业VOCs具有排放强度大、波动范围宽、地域分布不平衡等特点,集中分布在京津地区、山东半岛、长三角和珠三角地区.现有的主流控制技术包括吸附回收、催化燃烧、蓄热燃烧、生物净化以及吸附浓缩/催化燃烧联用技术,污染控制的重点领域在石油化工、油气回收、造船与集装箱以及印刷、制药、皮革加工等行业.VOCs管理比较薄弱,相关的法律/法规/标准较少,监管尚不到位.研究认为VOCs治理应以重点区域、典型行业为对象,逐步推进,以实际削减量为目标,通过技术筛选、示范工程等途径,建立健全相关行业VOCs排放法规/标准,并辅助于相关的排放登记制度与分级收费制度,可有效减少VOCs的整体排放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