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73篇
  免费   61篇
  国内免费   300篇
安全科学   30篇
废物处理   20篇
环保管理   19篇
综合类   430篇
基础理论   247篇
污染及防治   71篇
评价与监测   10篇
社会与环境   6篇
灾害及防治   1篇
  2024年   16篇
  2023年   29篇
  2022年   42篇
  2021年   40篇
  2020年   31篇
  2019年   36篇
  2018年   28篇
  2017年   23篇
  2016年   27篇
  2015年   38篇
  2014年   45篇
  2013年   41篇
  2012年   45篇
  2011年   43篇
  2010年   50篇
  2009年   50篇
  2008年   45篇
  2007年   38篇
  2006年   29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15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18篇
  2001年   18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16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3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3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141.
142.
通过比较纳米氧化铜(CuONPs)和微米氧化铜(CuOMPs)在两种土壤中Cu2+的溶出及其对脲酶活性影响,结合产生脲酶活性抑制效应的Cu2+浓度阈值,研究了CuONPs和CuOMPs对土壤脲酶活性的毒性效应机制.结果表明:CuONPs和CuOMPs的Cu2+溶出量随其浓度增加而增加,溶出比率随浓度增加而减少,两者在红壤中Cu2+的溶出均比在乌栅土中高;在1~1000mg·kg-1范围内,CuONPs对土壤脲酶活性产生了显著(p≤0.05)或极显著(p≤0.01)的抑制效应;同浓度下,CuONPs在土壤中的Cu2+溶出及其对脲酶活性的抑制效应均大于CuOMPs;在相对低浓度(1~10mg·kg-1,红壤;1~100mg·kg-1,乌栅土)下,CuO的纳米态对土壤脲酶活性具有抑制毒性,在相对高浓度(≥50mg·kg-1,红壤;≥500mg·kg-1,乌栅土)下,CuO的纳米态和溶出Cu2+共同作用引起了脲酶活性抑制;与CuONPs不同,CuOMPs只有通过溶出Cu2+抑制土壤脲酶活性,其颗粒态对脲酶活性无显著影响;值得注意的是,在低浓度(1mg·kg-1)下CuONPs对土壤脲酶活性具有微米态和离子态所没有的抑制毒性,说明其对土壤酶影响应存在特殊机理,值得进一步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43.
为探究木麻黄(Casuarina spp.)根区土壤理化特性及酶活性与青枯病发生的关系,进而为加强生物防治提供参考.选取位于广东省潮州市饶平县大埕镇、湛江市吴川市塘尾镇和湛江市徐闻县前山镇的3个木麻黄人工林为研究对象,在每个林分下分别设置3个样地,每个样地采集木麻黄青枯病感病植株和健康植株根区土壤各3份,共54个土壤样...  相似文献   
144.
反硝化聚磷菌的富集及富集污泥活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依据DPB原理,利用SBR动态反应器和静态释/聚磷装置。以A2/O厌氧段污泥为种泥,进行以硝酸盐为电子受体的反硝化聚磷菌的富集,并对富集有反硝化聚磷菌的污泥进行了反硝化聚磷活性性能考察。结果表明,利用硝酸盐为电子受体的反硝化聚磷菌存在于A2/O厌氧段污泥中,反硝化聚磷菌占总聚磷菌的比例为23%,该种污泥可作为反硝化聚磷工艺的种泥;由于常规的聚磷菌被淘汰聚磷菌的数量由6.8×107个/mL减少到1.1×103个/mL,但通过选择和富集聚磷菌总数由1.1×103个/mL增加到8.2×104个/mL,且反硝化聚磷菌占聚磷菌总数的比例也由23%提高到94%,磷酸盐去除率由最初的9.86%上升到95.2%,出水磷酸盐的浓度为0.79mg/L;通过改变进水中不同磷酸盐浓度验证体系处于稳定状态。  相似文献   
145.
改良物质添加在改善土壤理化性质的同时也可能会导致土壤重金属累积.实验设置了对照(CK)、有机肥(OM)、聚丙烯酰胺+有机肥(PAM+OM)、秸秆覆盖+有机肥(SM+OM)、秸秆深埋+有机肥(BS+OM)和生物菌肥+有机肥(BM+OM)共6个处理方式,研究不同改良物质添加对滨海盐碱地土壤重金属和土壤酶活性的影响,以及二者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与CK处理相比,不同处理下土壤Cr、Cu、Ni和Pb含量呈现上升趋势,其中SM+OM和PAM+OM处理分别对Cr和Cu含量的影响最为显著,而BM+OM处理对Ni和Pb含量影响最为显著.与CK处理相比,改良物质添加后土壤蔗糖酶和脲酶活性显著上升,其中BM+OM处理效果最好;碱性磷酸酶活性呈现上升趋势,但上升程度较小;过氧化氢酶活性无显著变化.冗余分析表明前两轴累积可解释酶活性变异特征的70.3%,单一重金属对土壤酶活性影响的重要性大小依次为:Ni>Cu>Cr>Pb.  相似文献   
146.
利用平板培养法对2个不同蔬菜连作地块的微生物种群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2地块中细菌数量都明显减少,黄瓜连作地块上放线菌和真菌数量均小幅减少,而西红柿轮作地块上放线菌和真菌数量略有增加。土壤酶活性试验表明,两地块上土壤脲酶活性增加,过氧化氢酶活性降低。  相似文献   
147.
采用固体平板和液体摇瓶培养方法,研究了赤霉素、2,4-D、吲哚乙酸和萘乙酸4种激素对平菇-126菌丝生长及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吲哚乙酸虽然能提高发酵液胞外蛋白的含量和过氧化物酶活性,但对菌丝的生长起抑制作用,这与吲哚乙酸能引起平菇菌丝裂解和细胞膜渗漏有关;萘乙酸、低浓度2,4-D能促进菌丝的伸长;萘乙酸、赤霉素在低浓度下也能促进菌丝的分枝,对菌丝的生长整体上起促进作用。除吲哚乙酸外,其他3种激素对平菇菌丝生长影响都有两重性:低浓度下能促进菌丝的生长,浓度过高则会对菌丝生长产生毒害作用。  相似文献   
148.
稻草覆盖对红壤旱地棉田土壤肥力和生物学性状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淑彬  杜传莉  黄国勤  赵其国 《生态环境》2011,20(11):1687-1692
通过对棉田进行不同量的稻草覆盖,研究了不同稻草覆盖量对土壤的化学性状和生物学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稻草覆盖不但能改善土壤的化学性状,增加土壤微生物,同时能增强土壤酶活性。棉花种植前和收获后相比,稻草覆盖能够明显增加土壤有机质、全氮、全磷、全钾和速效钾的质量分数,并随着覆盖量的增加而升高,而速效氮、速效磷质量分数在棉花种植前和收获后相比呈下降趋势。少量覆盖最有利于土壤微生物的增加,中量覆盖放线菌和硝化细菌会有所减少,大量覆盖反而会让部分微生物减少。另外,稻草覆盖处理均有提高土壤中过氧化氢酶、蔗糖酶及脲酶活性的作用,且过氧化氢酶、蔗糖酶的活性随着稻草覆盖量的增加而增强。  相似文献   
149.
针对青山湖流域水体氮(N)污染问题,采用乙炔抑制法研究青山湖湖滨带全年不淹水区域(NFZ)和淹水区域(平均水位为0、5、15和25cm,分别记为WL0、WL5、WL15和WL25)池杉(Taxodium ascendens)-落羽杉(Taxodium distichum)防护林0~40 cm土壤反硝化酶活性(DEA)特征及其影响因素,本研究可为明确湖滨带池杉-落羽杉防护林对水体N污染的控制及其生态功能提供数据支持和理论支撑.结果表明:研究区土壤DEA均值(范围)为130.89(7.83~716.7)μg·kg-1·h-1,且具有较为明显的空间分异特征.WL0~WL25区域在水位增加情形下土壤NO3-N、DOC、SOC和TN含量的增加共同驱动土壤DEA的增加,而土壤反硝化微生物功能基因丰度不是DEA变化的主要影响因素.NFZ区域较低的土壤含水量是该区域土壤DEA显著低于WL0~WL25区域的主要原因.WL0~WL25区域土壤NO3-N、DOC、SOC和T...  相似文献   
150.
传统生物滞留池对N、P去除效果较差且不稳定,甚至会出现N、P的负去除现象.文章采用改良复合填料,结合双层填料和滤池饱和区组合设置,构建了4组模拟生物滞留实验柱,分别加入传统填料(C1)和改良复合填料(C2、C3、C4),并设置滤池饱和区的组合式排水系统以强化脱氮除磷效果.利用半合成模拟雨水作为实验进水对出水中氮磷的去除效率进行了评价和比较.此外,还评价了介质深度、干旱期对生物滞留柱中磷的截留和反硝化酶活性的影响.填充C2的实验柱对总磷的去除效果最佳(93.70%);填充C1的实验柱对总磷的去除效果较差(57.36%);填充C3的实验柱去除硝酸盐和总氮的性能最佳(分别为83.54%和92.15%).结果 表明,通过改良填料羟基铝蛭石污泥、双层填料和滤池饱和区组合设置,可以有效地改善径流水质,并可为高效雨水处理提供新的生物滞留池配置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