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73篇
  免费   61篇
  国内免费   300篇
安全科学   30篇
废物处理   20篇
环保管理   19篇
综合类   430篇
基础理论   247篇
污染及防治   71篇
评价与监测   10篇
社会与环境   6篇
灾害及防治   1篇
  2024年   16篇
  2023年   29篇
  2022年   42篇
  2021年   40篇
  2020年   31篇
  2019年   36篇
  2018年   28篇
  2017年   23篇
  2016年   27篇
  2015年   38篇
  2014年   45篇
  2013年   41篇
  2012年   45篇
  2011年   43篇
  2010年   50篇
  2009年   50篇
  2008年   45篇
  2007年   38篇
  2006年   29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15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18篇
  2001年   18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16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3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3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751.
酸雨,降尘对莴苣和小白菜3种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2  
用酸雨(A)、降尘(D)、酸雨和降尘(A+D)处理生长在紫色中性土和紫色酸性土上的莴苣和小白菜,以研究3种处理对2种蔬菜中超氧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和过氧化物酶(POD)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3种处理可提高莴苣中的SOD和CAT的活性,且以(A+D)处理最为明显.与CK相比,在酸性土中,(A+D)处理可使SOD活性提高11.1%~21.2%,CAT活性提高15.5%~22.7%;3种处理可使小白菜POD活性提高,其中中性土(A+D)处理可使POD活性比CK提高50%~52%.  相似文献   
752.
本文综述了建国以来福建省土壤磷及磷肥施用的研究成果,从中反映出亚热带地区土壤磷素的含量、固定、供应与有效化状况、磷肥肥效演变及其影响因素等。  相似文献   
753.
应用流式细胞技术(FCM)及PI/FDA染色方法,在不同Cu2浓度处理后,从细胞膜完整性、脂酶活性两方面同时研究了Cu2 处理对微囊藻细胞的急性毒性作用.检测结果表明,在不同浓度Cu2 处理M.aeruginousa1h时,PI荧光检测显示藻细胞膜的完整性几乎没有受到影响,而FDA荧光检测则表明藻细胞的脂酶活性在一定浓度受到刺激.在Cu2 处理24h时,随着Cu2 浓度的增高,PI和FDA荧光强度变化的概率均呈明显的浓度抑制型变化,说明在此时Cu2 作用下FDA荧光的下降,不仅与细胞内脂酶活性受到抑制有关,而且也是高浓度Cu2 作用下细胞膜受损而导致细胞内含物外流的结果.图3参16  相似文献   
754.
土壤的芘污染与土壤酶活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选择芘作为多环芳烃(PAHs)代表污染物、敏感土壤酶作为污染物的生态毒理指标,探讨芘暴露下土壤酶活性的变化。结果表明:芘的添加浓度>50μg·kg-1时,对土壤脲酶、土壤脱氢酶活性有先抑制、后激活的作用,对土壤磷酸酶活性有激活作用;芘的添加浓度为50~1200μg·kg-1时,对土壤过氧化氢酶活性没有影响。土壤脲酶、脱氢酶、磷酸酶活性有可能作为芘污染土壤的生态毒理指标。  相似文献   
755.
长期配施秸秆对灰漠土质量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利用国家灰漠土肥力与肥料效益长期定位试验,采用长期不施肥、常规施化肥和长期配施秸秆(玉米秸秆或小麦秸秆)等不同施肥措施相比较的方法,研究长期秸秆还田土壤养分的年际变化,以及对土壤动物、微生物、酶活性的影响。研究发现:⑴长期配施秸秆能提高土壤速效氮、磷、钾含量,平均分别提高15%、48%和22%;⑵配施秸秆对土壤昆虫群落呈正向作用且贡献最大,主要增加了大型、中小型农田土壤动物的个体总数和优势类群数量,尤其是疣跳科和等节跳科动物个体数量增加近10倍;⑶土壤养分与土壤细菌、固氮菌、氨化细菌、纤维分解菌和反硝化细菌呈正相关,秸秆还田激发土壤有益微生物的生长和类群数量,使土壤微生物类群数量比对照增加15%~44%;⑷土壤养分与土壤磷酸酶、脲酶、蔗糖酶活性呈正相关,与过氧化氢酶呈负相关,秸秆还田增强土壤蔗糖酶、磷酸酶和脲酶活性,特别是脲酶和蔗糖酶活性平均提高26.5%。结果表明,长期配施秸秆提高了土壤动物丰富性和微生物多样性,增加了土壤酶活性,同时生物类群和酶活性的增加也改变了土壤生态环境,加速了土壤熟化。  相似文献   
756.
苯并(a)芘和芘暴露对梭鱼肝脏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在实验生态条件下,浓度范围0.1-0.5ug/L的苯并(a)芘和芘的短期暴露(7d),50ug/L浓度组造成梭鱼肝脏SOD活性先抑制后诱导的效应,5ug/L浓度在7d的暴露中,SOD活性未出现诱导而是抑制。同样在50ug/L浓度下,苯并(a)芘暴露4d后SOD活性出现诱导,而芘在暴露7d后才出现诱导,这间接反映了苯并(a)芘和芘的毒性大小。这些结果说明梭鱼肝脏SOD活性与苯并(a)芘和芘暴露有一定的相关性,可以作为海洋环境多环芳烃污染监测的一种生物标志物。  相似文献   
757.
针对镍镉电池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泡沫式镉极板 ,提出了一条“溶解 萃取 沉淀”法生产碳酸镉的工艺路线。试验探讨了H2 SO4 溶解活性材料、P2 0 4 萃取Cd、H2 SO4 反萃Cd、Na2 CO3 沉淀Cd的条件  相似文献   
758.
氟化氢对植物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采用人工熏气方法研究HF污染条件下大豆和菜豆叶片中4种抗氧化酶的活性变化,结果表明它们对氟的敏感性差异很大:超氧化物歧化酶最为敏感,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和非特异性过氧化物酶次之,而过氧化氢酶活性基本无变化,就两种供试植物而言,大豆的抗氧化酶对氟更为敏感;就植物生长阶段而言,开花期的抗氧化酶对氟的敏感性较苗期为大。在此基础上提出,氟污染环境中植物SOD、A-POD和N-POD的活性受抑与植物氟害有关。  相似文献   
759.
760.
石墨烯以其优异的导电性、较大的比表面积,在超级电容器领域得到广泛关注。本研究以氧化石墨烯为原料,通过磷酸浸渍,然后经高温还原处理制备掺磷石墨烯电极材料,通过XRD、SEM等手段表征其结构,并应用恒流充放电、循环伏安等技术考察其电化学性能。结果显示,氧化石墨烯经处理后得到还原的同时掺杂了磷元素。掺磷石墨烯的比电容提高接近2倍,显现了较好的电容特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