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885篇
  免费   459篇
  国内免费   2005篇
安全科学   292篇
废物处理   216篇
环保管理   212篇
综合类   3927篇
基础理论   631篇
污染及防治   897篇
评价与监测   120篇
社会与环境   52篇
灾害及防治   2篇
  2024年   43篇
  2023年   179篇
  2022年   222篇
  2021年   276篇
  2020年   209篇
  2019年   242篇
  2018年   143篇
  2017年   150篇
  2016年   211篇
  2015年   283篇
  2014年   412篇
  2013年   294篇
  2012年   367篇
  2011年   363篇
  2010年   299篇
  2009年   337篇
  2008年   349篇
  2007年   302篇
  2006年   250篇
  2005年   229篇
  2004年   174篇
  2003年   198篇
  2002年   134篇
  2001年   110篇
  2000年   91篇
  1999年   79篇
  1998年   73篇
  1997年   55篇
  1996年   51篇
  1995年   37篇
  1994年   40篇
  1993年   26篇
  1992年   40篇
  1991年   24篇
  1990年   25篇
  1989年   30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34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01.
5种复垦植物对铁尾矿养分及微生物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沙枣、柽柳、白柠条、杨柴和八宝景天等5种植物用于铁尾矿现场小区试验,研究植物生长2a后对于铁尾矿养分及微生物的影响。结果表明:沙枣可显著促进铁尾矿中氮素积累,白柠条和八宝景天对速效氮提升效果较好。白柠条、杨柴、八宝景天3种植物根际铁尾矿中全磷含量较高;白柠条根际尾矿中速效磷含量最高。铁尾矿中有机质含量以柽柳和杨柴2种植物最高。杨柴根际铁尾矿中细菌、真菌和放线菌的数量在5种植物中均居首位,而八宝景天根际铁尾矿中3种微生物数量均最低。微生物总数由高到低依次为:杨柴沙枣白柠条八宝景天柽柳。总之,杨柴和沙枣2种植物可以提升铁尾矿养分及微生物数量上,更适于作为铁尾矿上生态重建植物。  相似文献   
902.
微生物活动对富营养化湖泊底泥磷释放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前,影响内源磷释放的物理、化学因素已有较为系统的研究,而微生物对磷释放的影响一直以来并未有确切的结论。针对上述问题,文章首先研究能够有效抑制水体微生物增殖的方法,并建立了能有效控制微生物活性的对照模型,在此基础上进一步研究微生物的存在对底泥磷释放的影响。结果表明,按50 mg/L添加量分别加入铜、铬和镉3种重金属离子,无法抑制上覆水中微生物的活性,而40%的甲醛溶液是较好的微生物抑制剂;当底泥和上覆水中微生物数量增加时,微生物的活动会导致泥水界面氧化还原电位降低,同时细菌代谢过程产生的酸类会溶解底泥中难溶的磷酸盐,从而促进底泥磷的释放,释放量可达底泥总磷原有含量的20.11%;反之,底泥会吸附上覆水中的磷,增加量占底泥原有总磷的15.02%。  相似文献   
903.
针对磷石膏基充填料浆在管道输送中易磨损等问题,测定了料浆的理化参数,确定了料浆流变模型,运用FLUENT软件对料浆的管道输送过程进行数值模拟,探究料浆输送过程中的压力、流速、剪切应力的分布规律,计算沿程阻力损失,并通过料浆在L型管道中的输送试验对数值模拟结果进行验证。结果表明:数值模拟结果与试验结果相差10%左右,说明利用数值模拟方法可以为矿山充填管路的设计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904.
人工湿地系统除磷包括基质除磷和植物除磷。本文通过研究三个试验块在不同植物、不同水力负荷、干湿交替运行等条件下人工湿地除磷的效率,得出人工湿地植物在整体除磷效率中占10~15%的贡献,植物系统完备的人工湿地总除磷效率高,并且抗冲击负荷能力更强,具有更高的除磷恢复能力。在不同的植物选种中,黑麦草比吉祥草系统更加稳定。  相似文献   
905.
给水厂铝污泥特性分析及吸附氮磷性能试验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对典型给水厂铝污泥的元素组成及含量、比表面积和孔径结构、结构基团等特性进行了系统分析。利用静态试验对其吸附水溶液中氨氮和磷酸盐的性能进行考察,确定了其吸附等温线、吸附速率模型及参数。分析表明:铝污泥中铝、铁、硅等元素含量较多,污泥本身以无定形的非晶体物质为主,具有较大的比表面积和发达的孔隙结构,孔径处于介孔范围,红外光谱分析表明铝污泥中含有大量的铝羟基络合物(Al—OH)和Si—O—Si键。铝污泥对磷和氨氮的吸附等温线可分别用Langmuir和Freundlich等温式描述,吸附动力学符合拟二级动力学模型,铝污泥对氨氮的吸附存在快速吸附后并解吸至稳定的现象。  相似文献   
906.
文章利用铁尾矿、pH调节剂及堆肥(污泥)、保水剂等构建人工土壤,通过优化调整水泥和pH调节剂含量进行试验考察植物的生长情况。以沙打旺、高羊茅、多花木兰和紫穗槐作为试验植物,分析植物的成活数、株高、地上部干重、地下部干重4个指标。就单一作物而言,沙打旺的适宜人工土壤配比为D6M12,高羊茅的适宜人工土壤配比为D6M12,多花木兰的适宜人工土壤配比为D6M18,紫穗槐的适宜人工土壤配比为D6M12,而4种作物混种情况下适宜的人工土壤配比为D6M12。  相似文献   
907.
赤泥强化型河岸带模拟系统对再生水中磷去除效果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刘平  秦晶  王超 《环境科学》2011,32(4):1015-1019
为了探讨不同比例赤泥施入量对再生水磷去除效果的影响以及植物在再生水净化过程的作用,利用赤泥中富含钙、铁、铝等金属氧化物对磷具有较强吸附性能的特点,构建了室内赤泥强化型河岸带模拟系统.结果表明,赤泥最适施入质量分数为2.5%~5.0%,此时TP去除率为82%~76%,出水磷浓度约为0.22~0.29 mg/L,SRP/TP比值为74%~75%.当赤泥施入量为2.5%时,相比无植物系统,有植物系统的磷净化效率提高了4%,约为86%,出水磷浓度为0.17mg/L.这些结果表明赤泥可以适当比例直接掺混于河岸带的土壤中,这为其提高对再生水中磷的去除能力提供了一种新途径.  相似文献   
908.
水生生物对三唑磷的物种敏感度分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水环境中日益严重的有机磷农药污染问题,选择广泛使用的三唑磷作为研究对象,利用其对水生生态系统中不同营养层次生物物种的半数效应浓度(median effective concentration, EC50),建立了基于对数-逻辑斯蒂分布的水生生物物种敏感度分布(species sensitivity distribution, SSD)模型,并采用概率图和吻合度检验方法对该模型进行了检验和评价.结果表明,水生生物对三唑磷的 SSD 服从对数-逻辑斯蒂分布,其参数为 α=-0.4788±0.2381,β=0.7546±0.1078.基于该 SSD 模型,获得三唑磷的 5% 危害浓度(hazardous concentration for 5% of the species, HC5)值为 1.992×10-3 mg/L,并推导出三唑磷的最大浓度基准值(criteria maximum concentration, CMC)值为 9.96×10-4 mg/L.对 HC5、CMC 与单一物种的安全浓度的比较研究指出,基于 SSD 方法制定环境质量标准更为严格,也更接近于真实的生态环境.另外,根据渤海莱州湾海域中三唑磷的监测数据,预测了其对物种的潜在影响比例(potentially affected fraction, PAF)为 0.36%,对该水域生态环境的影响处于较低风险水平.  相似文献   
909.
太湖重金属和营养盐污染特征分析   总被引:14,自引:8,他引:6  
袁和忠  沈吉  刘恩峰 《环境科学》2011,32(3):649-657
对太湖各湖区采样点沉积物的重金属Zn、Cu、Mn、Cr、Pb及营养盐Fe-P、TP含量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太湖重金属含量高于地壳中的背景值,Cr和Pb富集程度高于其他金属.几乎所有采样点的沉积剖面的Pb含量自底部向表层迅速增加,表明1950年以来太湖流域含Pb等污染物的工业废水大量排放.竺山湾的重金属及营养盐的污染程度...  相似文献   
910.
智能化控制SBBR处理不同C/N城市污水脱氮除磷性能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自主研发的智能化控制系统,以智能化控制的运行方式使序批式生物膜反应器(SBBR)形成交替运行的好氧-缺氧环境,对不同C/N人工模拟城市污水进行了脱氮磷实验研究.该实验中控制反应器内水温为25℃±1℃,曝气量为150 L/h,进水COD浓度为300 mg/L、TP浓度为5 mg/L,以TN浓度为30、60、90 mg...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