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7篇
  免费   11篇
  国内免费   69篇
安全科学   2篇
废物处理   13篇
环保管理   4篇
综合类   83篇
基础理论   52篇
污染及防治   13篇
评价与监测   19篇
社会与环境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15篇
  2013年   16篇
  2012年   15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3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1.
用络合萃取法对磺酸型有机废水进行预处理的研究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鲁军  周洪德 《化工环保》1995,15(2):67-72
采用络合萃取法对磺酸型有机废水进行预处理,研究了萃取过程中废水PH、萃取睡稀释凤加量对废水萃取效果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当PH为1.0时,萃取剂和稀释剂按废水;萃取剂;稀释剂=100:10:25的投加,可取得较好的效果。萃取后的络合相经碱解分离即可回收萃取剂,萃取剂循环使用10次,废水的COD去除率无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112.
全氟辛烷羧酸(perfluorooctanoic acid,PFOA)和全氟辛烷磺酸(perfluorooctyl sulfonate,PFOS)等长链全氟化合物(perfluorinated compounds,PFCs)具有持久性、生物累积性和毒性,近年来发现一些短链PFCs具有相对较短的半衰期,可以成为PFOA和PFOS的替代品,这些物质包括C4和C6结构的PFCs,如全氟丁烷羧酸(perfluorobutanoic acid,PFBA)、全氟己烷羧酸(perfluorohexanoic acid,PFHx A)、全氟丁烷磺酸(perfluorobutyl sulfonate,PFBS)和全氟己烷磺酸(perfluorohexyl sulfonate,PFHx S)。为解析我国城市污水厂短链PFCs污染水平和地域分布特征,本研究调查了我国不同地区17座城市污水处理厂的进水、二沉出水和污泥中4种短链PFCs的分布和浓度水平。结果表明4种短链PFCs、PFOA和PFOS在17座污水厂进水中检出率均为100%(6种目标物单体浓度范围:0.19~274.72 ng·L-1);污泥中PFOS和PFOA检出率为100%(PFOS:2.08~72.31 ng·g-1,PFOA:1.03~24.81 ng·g-1),PFBA、PFHx A检出率为100%(0.60~3.33 ng·g-1),PFBS和PFHx S的检出率分别为42.11%和63.16%。在污水厂进水中,将PFOA和PFOS与其同类的短链PFCs浓度进行比较,发现短链PFCs分别相对于PFOA和PFOS的比例最高可达93.47%和94.57%。4种短链PFCs、PFOA和PFOS的地域分布差异明显,总浓度呈现出华东、华南地区高于西北、东北、华北地区的趋势,其中华东地区调查的污水处理厂浓度最高。污水厂4种短链替代物主要通过污水排放,不同污水厂的日排放总量(污泥和出水)为0.25~273.07 g·d-1,万吨水排放量范围为0.04~1.37 g。研究将为我国全氟化合物替代物污染和控制提供数据基础和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13.
2—羟基— 5—磺酸基苯基重氮氨基偶氮苯与 Ni( )在 OP存在下 ,于 p H=1 0的硼砂缓冲溶液中形成 2∶ 1红色络合物 ,λmax=530 nm,ε=6.0× 1 0 4 L· mol- 1·cm- 1 ,Ni( )含量在 0~ 0 .2 4 mg/ L符合比耳定律。用于电镀废水中镍的测定 ,结果满意。  相似文献   
114.
采用浸渍法制备了Mn2O3/γ-Al2O3催化剂,在超临界水中催化氯化降解1,5-萘二磺酸,探索了催化剂Mn2O3活性组分负载量、催化剂空速和反应溶液pH对Mn2O3/γ-Al2O3催化剂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Mn2O3/γ-Al2O3的催化活性在一定范围内随Mn2O3活性组分负载量的增加而提高;在一定范围内,Mn2O3/γ-Al2O3空速越小,模拟废水的COD去除率越高;Mn2O3/γ-Al2O3催化活性在反应溶液呈酸性情况下比碱性时高.  相似文献   
115.
为初步探讨全氟辛烷磺酸(Perfluorooctane sulfonate,PFOS)的细胞免疫毒性,采用每天1次经口灌胃染毒的方法,研究了PFOS经口重复剂量染毒对C57BL/6小鼠淋巴细胞增殖功能和NK细胞活性的影响.选择雄性C57BL/6小鼠40只,随机分为4组.实验组PFOS染毒剂量分别为5、10、20mg·kg-1(bw),对照组给予2%Tween-80.每天1次经口灌胃染毒7d后,制备脾脏T淋巴细胞悬液,以刀豆蛋白A(ConA)和大肠杆菌脂多糖(LPS)作为刺激源,采用MTT法检测T、B淋巴细胞增殖功能,乳酸脱氢酶释放法检测NK细胞活性.结果表明,10mg·kg-1和20mg·kg-1PFOS染毒组小鼠体重呈明显的下降趋势,且小鼠胸腺和脾脏指数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而各PFOS染毒组小鼠肝脏指数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PFOS各染毒组T淋巴细胞的增殖功能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10mg·kg-1和20mg·kg-1PFOS染毒组小鼠NK细胞的活性显著降低(p<0.05).研究结果显示,PFOS暴露可降低小鼠淋巴细胞增殖功能和NK细胞活性,表明PFOS具有免疫抑制效应.  相似文献   
116.
鄱阳湖表层水中全氟辛酸和全氟辛烷磺酸污染现状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阐明鄱阳湖表层水中全氟辛酸(PFOA)和全氟辛烷磺酸(PFOS)的污染现状,于2011年4月7~9日采集鄱阳湖的表层水样30份和长江水样2份,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三重四极杆串联质谱/质谱法检测样品中PFOS和PFOA含量,探索鄱阳湖表层水中PFOS和PFOA的污染水平及空间分布特征。结果表明: PFOS和PFOA的浓度范围分别为未检出~071 ng/L和030 ~189 ng/L,均值分别为035 ng/L和110 ng/L。而位于长江的0号点水中PFOA和PFOS含量分别为1511 ng/L和081 ng/L。鄱阳湖表层水中的PFOS和PFOA在整体上都呈现南部高于北部的趋势,这可能是由鄱阳湖的水动力条件和其周边PFCs污染源分布不同所致。以上研究结果显示,鄱阳湖表层水中PFOS和PFOA处于较低的污染水平  相似文献   
117.
新兴污染物BP-3和BP-4的好氧生物降解性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欧洲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的生物降解测试标准方法——301F测压呼吸计量法,考察了2-羟基-4-甲氧基二苯甲酮(BP-3)和2-羟基-4-甲氧基二苯甲酮-5-磺酸(BP-4)的好氧生物降解性能,并研究了降解动力学及共代谢现象。实验结果表明:BP-3和BP-4的可生物降解率分别为68.36%和41.34%;根据OECD快速降解性判定标准,BP-3划归为易快速降解物质,而BP-4为不易快速降解物质;两种物质的生物降解可用一级动力学描述,半衰期分别为1.986 d和2.806 d;根据欧盟法规《化学品的注册、评估、授权和限制》(REACH法规),BP-3和BP-4均非持久性物质;与苯甲酸钠共存时,BP-3和BP-4的降解过程均表现出共代谢现象。  相似文献   
118.
全氟辛酸(PFOA)与全氟辛烷磺酸(PFOS)因分布范围广、难降解且毒性大而受到社会广泛关注.本文采用臭氧耦合超声(O3-US)体系降解PFOA与PFOS,探究了体系内不同初始pH值、载气流量与超声强度条件对PFOA与PFOS降解效果的影响,并分析了O3-US体系的作用机制及其对PFOA与PFOS的氧化降解机理.结果表明,O3-US体系可高效降解PFOA与PFOS,在最佳条件下,PFOA反应30 min降解率高达92.14%,PFOS反应12 min降解率高达98.26%.机理分析表明,反应体系中主要的活性氧化物包含羟基、超氧自由基与单线态氧,其中,单线态氧起主要作用.通过分析PFOA与PFOS的降解中间产物,推断PFOA、PFOS的降解路径为Kolbe脱羧、脱磺和醇化反应.O3-US体系降解PFOA、PFOS的效率高,应用性强,可为开发新兴有机污染物处理技术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19.
本文以双壁碳纳米管(double-walled carbon nanotubes,DWCNTs)为基础材料,通过化学沉淀法制备了磁性双壁碳纳米管(magnetic double-walled carbon nanotubes,m-DWCNTs),研究了pH和吸附剂投加量对全氟辛烷磺酸(perfluorooctane sulfonate,PFOS)的吸附影响.采用扫描电镜(SEM)、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X射线衍射(XRD)和VSM对吸附前后的m-DWCNTs进行了观察,并进行了吸附动力学模型和等温线模型拟合.结果表明,磁化后的双壁碳纳米管包覆了铁的氧化物,出现了Fe3O4的特征衍射峰,具有超顺磁性,饱和磁化强度为66.07 emu·g-1. m-DWCNTs对PFOS的吸附更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方程(R2>0.95)和Langmuir等温吸附模型(R2>0.95).随着m-DWCNTs投加量的增加,吸附量逐渐降低,去除率逐渐升高.吸附量随着pH值的增加而逐渐降低,...  相似文献   
120.
杨宁  李飞  杨志敏  曹威  苑宝玲 《中国环境科学》2021,40(11):4770-4778
研究了维生素B12(VB12)催化纳米零价铁(nFe0)仿生还原降解工业级全氟辛磺酸(PFOS).结果表明,VB12催化nFe0不仅能够降解支链PFOS,而且也能够同时降解直链PFOS,这是首次报道直链PFOS的仿生还原降解.PFOS降解过程可用准一级动力学模型模拟,且升高温度有利于PFOS的还原降解去除和脱氟.超高效液相色谱-四级杆飞行时间质谱(UPLC-QTOF)定性分析表明,PFOS仿生降解产物包括4种全氟磺酸类(全氟碳链长度为C4~C7)、9种全氟羧酸类(全氟碳链长度为C2~C7、C10、C11和C13)和5种多氟代酸类(即H-全氟己酸、H-全氟庚酸、H-全氟辛酸、H2-全氟辛酸和H-全氟辛磺酸)化合物.全氟磺酸类和全氟羧酸类化合物首次在VB12仿生催化降解PFOS的产物之中检出,其中全氟十一烷酸(C10)、全氟十二烷酸(C11)和全氟十四烷酸(C13)等长链化合物第一次在降解PFOS过程中被发现.在降解样中检出的H-全氟烷烃(链长为C2~C7、C10、C11和C13)是否是PFOS的仿生降解产物,还有待进一步研究确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