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7篇
  免费   11篇
  国内免费   69篇
安全科学   2篇
废物处理   13篇
环保管理   4篇
综合类   83篇
基础理论   52篇
污染及防治   13篇
评价与监测   19篇
社会与环境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15篇
  2013年   16篇
  2012年   15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3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51.
研究低剂量全氟辛烷磺酸(perfluorooctane sulfonate,PFOS)对大鼠幼仔肝脏中microRNA的表达及脂肪酸代谢的影响,并且从microRNA分子角度探讨PFOS对肝脏相关功能影响的分子毒性机制及预测其他一些潜在的毒性效应。PFOS染毒剂量为3.2mg·kg-1,对照组给予同等体积的含2%的聚氧乙烯山梨糖醇酐单月桂酸酯乳化剂(Tween 20),利用高通量miRNA芯片技术观察了胚胎期和哺乳早期经PFOS染毒后出生第1和7天(PND1和PND7)大鼠肝脏组织miRNA的表达情况。结果显示,PFOS能够引起仔鼠肝脏microRNA表达量的变化,PND1和PND7时显著变化的microRNA个数分别为46和9个。miR-125a-3p、miR-23a*、miR-25及miR-494同时在PND1和PND7显著性表达,PND1呈现下调性变化,PND7呈现上调性变化。通过生物信息学和统计学分析发现:PFOS具有大鼠肝脏早期发育毒性,而且胚胎期的毒性效应强于哺乳早期;大鼠幼仔肝脏早期发育中,PFOS对其糖脂代谢及细胞凋亡过程具有毒性效应;胚胎期和哺乳早期,在低剂量PFOS暴露下,β和ω氧化代谢是肝脏脂肪酸代谢的主要方式;脂酰COA合成酶、脂酰COA脱氢酶及烯酰COA水合酶等脂肪酸代谢过程的关键酶,是PFOS暴露下microRNA潜在的靶分子。研究表明,PFOS具有多种肝脏早期发育毒性,低剂量PFOS暴露下,microRNA能够调节肝脏脂肪酸代谢相关靶基因的表达,进而调控脂肪酸代谢过程。  相似文献   
152.
深圳市表层土中氟化物组成及分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探究深圳市表层土中氟化物的组成及其与土壤性质参数(有机碳和pH值)的相关关系,应用氟离子选择电极法测定了深圳市表层土中总氟(TF)、可萃取有机氟(EOF)的含量,用固相萃取分离富集与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的方法分析了深圳市表层土中全氟化合物(PFCs)的残留水平.结果表明,深圳市表层土中氟化物主要以无机态存在,呈TF>>EOF>> IF(可鉴别F,即以氟计量的总PFCs)的分布规律; EOF仅占TF的0.04%,IF占EOF的0.32%,显示近99.7%的EOF仍属未知.深圳市表层土中PFOA、PFOS分别占∑PFCs的43%(18%~100%)和20%(n.d.~44%),是表层土中主要的PFCs污染物,就空间分布而言,∑PFCs呈西高东低的趋势.表层土中EOF和∑PFCs含量受土壤性质参数的影响,pH值与EOF(P<0.05)、∑PFCs(P<0.01)含量呈负相关,有机碳则与EOF、∑PFCs呈正相关(P<0.01).  相似文献   
153.
154.
用废F-8020型离子膜制备全氟磺酸溶液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郎万中  许振良  石卫  童蔚 《化工环保》2005,25(6):466-468
以氯碱工业中废弃并再生的全氟离子交换膜(PFIEM)F-8020为原料,制备了全氟磺酸(PFSA)溶液。结果表明,钠型PFIEM比酸型PFIEM更适于制备PFSA溶液;当溶解温度为210℃、溶剂配比V(异丙醇):V(水)为1:1时,可得到质量分数为8.41%、透光率为98.43%的PFSA溶液,PFIEM的溶解率为68%。制得的PFSA溶液能够满足工业生产的质量要求。  相似文献   
155.
石旻飞  张瑞斌  黄珺 《环境化学》2023,(8):2834-2842
选取表面流人工湿地和垂直潜流人工湿地为研究对象,通过露天实验研究了不同湿地类型对复合污染水体中营养盐和PFOS的去除效果.结果表明,3种湿地对复合污染水体中营养盐和PFOS均具有较好的去除能力,且不同湿地类型对各污染物的去除效果有所差异.高浓度(100μg·L-1)PFOS抑制风车草生长,SFCW植物PFOS含量达到的实验最高值,为(181.93±8.28)μg·g-1;低浓度(1μg·L-1)PFOS促进了风车草的生长,VFCW2植物总生物量达到的实验最高值,为(1130.33±36.98)g;VFCW2对营养盐和PFOS的去除表现最优,在高浓度(100μg·L-1) PFOS下,PFOS去除率仍然可达95.87%—99.86%;低浓度(1μg·L-1) PFOS强化了VFCW1和VFCW2对NH3-N的去除,去除率分别为60%—65%和68%—72%.PFOS的去除主要取决于人工湿地的土壤吸附和植物吸收,SFCW、VFCW1和VFCW2土壤PFOS吸附占比分别为(50.86...  相似文献   
156.
采用光镜和电镜的方法,探讨了高浓度全氟辛烷磺酸(PFOS)急性暴露对斑马鱼(Danio rerio)鳃显微结构的影响.暴露组PFOS浓度分别为0.5、1、2mg·L-1,同时设对照组,连续暴露7d,取鳃制备石蜡切片,进行光镜和扫描电镜观察.结果表明,7d后PFOS暴露组斑马鱼鳃部均有不同程度的损伤,石蜡切片上可观察到暴露组鱼鳃上皮细胞坏死脱落,鳃小片断裂或融合,并伴有鳃丝充血,且病变程度随PFOS浓度的升高而加重;扫描电镜下可观察到暴露组鱼鳃鳃丝表面分泌物增多,鳃丝细胞脱落或水肿,鳃小片前端细胞破损.高浓度PFOS急性暴露可在短期内对斑马鱼鳃组织造成严重损伤,且损伤程度存在剂量依赖效应.  相似文献   
157.
采用人工土壤培养法,通过14 d急性暴露试验,研究了全氟辛烷磺酸(PFOS)对赤子爱胜蚓(Eisenia fetida)的死亡率、谷胱甘肽硫转移酶(GST)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以及DNA损伤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PFOS对蚯蚓14 d-LC50为478.0 mg·kg-1,显示为低毒;急性暴露期间,PFOS显著抑制蚯蚓生长,生长抑制率随着PFOS浓度增加而增大,且有良好的剂量效应关系(r=0.951,P<0.01);PFOS对蚯蚓GST和CAT活性均没有显著性影响,没有观察到剂量效应关系;PFOS可致蚯蚓体腔细胞DNA损伤,不同浓度的PFOS对蚯蚓体腔细胞尾长、尾部DNA含量和尾矩的影响具有一定的剂量效应关系(P<0.01),与对照组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上述结果表明,PFOS对蚯蚓的存活影响显示为低毒,但是对生长有一定影响,可致蚯蚓体腔细胞DNA损伤。  相似文献   
158.
高飞 《化工环保》2015,35(3):300-304
以二甘醇单丁醚-二甘醇单乙醚-对二甲苯体系为萃取剂,0.1 mol/L的Na OH溶液为反萃取剂,采用三级萃取-反萃取法处理4,4’-二氨基二苯乙烯-2,2’-二磺酸氧化废水,考察了萃取和反萃取的影响因素,并对废水中的可用有机资源进行了回收。实验结果表明:在V(二甘醇单丁醚)∶V(二甘醇单乙醚)=1∶3、V(醇醚)∶V(废水)=2∶5、V(对二甲苯)∶V(废水)=1∶5的最佳萃取条件下,经三级萃取工艺处理后,平均COD去除率达92.0%、平均脱色率达96.4%、BOD5/COD0.3,可生化性明显增强;最佳反萃取条件为V(Na OH溶液)∶V(有机相)=13∶24、反萃取温度60℃;平均总硝基化合物回收率达88.9%,平均萃取剂回收率达96.7%,回收的萃取剂可循环使用。该工艺对废水处理的综合成本约为700~1 000元/t。  相似文献   
159.
铁碳微电解预处理TNT红水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为了寻求经济有效的TNT红水处理技术,对铁碳微电解工艺预处理TNT红水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当pH值为3,铁碳质量比0.25∶1,曝气3 h时,COD去除率达到10.1%,2,4-二硝基甲苯-3-磺酸(2,4-dinitrotoluene-3-sulfonic acid,2,4-DNT-3-SA)和2,4-二硝基甲苯-5-磺酸(2,4-dinitrotoluene-5-sulfonic acid,2,4-DNT-5-SA)的去除率分别可达到10.4%和12.0%;铁碳微电解可以将TNT红水中部分有机物进行转化或去除,经过铁碳微电解后,红水中的有机物从原来的11种变为16种。大部分有机物得到了不同程度的转化,其中1,3,5-三硝基甲苯相对含量降低得最多。  相似文献   
160.
研究了 F- 与茜素磺酸锆的褪色反应条件 ,建立了一种负吸光度法测定微量氟化物的新方法 ,F- 量在 0~ 1 5μg/2 5 ml范围内与负吸光度值呈线性关系 ,方法已用于环境水中微量氟的测定 ,RSD为 0 .2 5 %~ 4 .2 % ( n=5 ) ,回收率为93.1 %~ 1 0 2 .0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