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86篇
  免费   51篇
  国内免费   71篇
安全科学   269篇
环保管理   12篇
综合类   234篇
基础理论   22篇
污染及防治   13篇
评价与监测   9篇
社会与环境   5篇
灾害及防治   44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16篇
  2021年   23篇
  2020年   19篇
  2019年   21篇
  2018年   19篇
  2017年   14篇
  2016年   22篇
  2015年   25篇
  2014年   44篇
  2013年   21篇
  2012年   37篇
  2011年   34篇
  2010年   26篇
  2009年   27篇
  2008年   31篇
  2007年   25篇
  2006年   24篇
  2005年   28篇
  2004年   15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16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9篇
  1989年   8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0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9 毫秒
241.
为揭示四川盆地臭氧(O3)的空间分布格局及其驱动因子,通过对2015~2017年四川盆地18城市82个国控环境监测站的O3浓度观测数据,使用空间自相关,空间热点探测及地理探测器等地统计方法分析研究.结果表明:2015~2017年四川盆地O3浓度总体呈现上升趋势(由2015年的(79.95±18.82) μg/m3上升到2017年的(88.64±11.67)μg/m3),污染态势逐年加重.盆地中西部成都,资阳,雅安等城市O3浓度最高,且高值区范围逐年扩大.O3浓度的空间分布呈现出显著的聚集性规律(空间正相关,Moran's I指数大于0),且年聚集区(H-H聚集区或L-L聚集区)主要呈现为H-H聚集区分布在盆地中西部,L-L聚集区分布在盆地东南部.此外,年聚集区的年际变化与浓度变化态势基本一致,即O3浓度上升(降低)的区域转变为H-H聚集区(L-L聚集区).基于地理探测器定量分析了二十个社会经济及自然驱动因子对O3浓度空间分异的影响,结果显示社会经济因子占主导作用,其中城建用地占区面积比重(驱动值,q=0.5734),人口密度(q=0.5479)的驱动作用最为突出,自然因子中年降水量(q=0.4592)具有最显著的驱动作用;地理探测器双因子交互对O3浓度空间分异的影响有明显的交互增强作用(每个单因子q值平均增大了1.5~2.1倍),且交互均值(即各因子交互q值的均值)与最大交互值逐年增大.在使得交互值达到最大驱动值的双因子中,出现频率最高的是人口密度(7次)和工业烟粉尘排放量(7次).  相似文献   
242.
沈自才 《装备环境工程》2020,(3):I0003-I0004
除力、热、磁等环境外,航天器在轨期间,还将遭受空间辐射、空间原子氧、空间等离子体、空间碎片、空间污染等特殊环境及其效应的考验,引起航天器用材料、器件、组件等在轨性能退化,甚至失效。随着我国航天科技的发展,尤其是大型空间基础设施的建设、可重复使用航天器和以月球探测为代表的深空探测任务的推进,以及航天器空间环境效应地面模拟实验能力的提高,对航天器空间特殊环境与效应及其评价均有了新认识、新发展和新成果。  相似文献   
243.
京津冀PM2.5时空分布特征及其污染风险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分析京津冀及其周边区域2013年典型污染事件中PM2.5的时空分布特征及污染风险因素,根据国家城市环境空气质量实时发布数据和京津冀地区地理国情信息监测成果,采用空间数据挖掘方法对PM2.5污染的热点区域进行了划分;并采用地理探测器定量分析了PM2.5污染风险因子及其影响程度. 结果表明:在选取的京津冀6个城市中,在PM2.5污染事件统计上存在保定—廊坊—北京—天津—承德—张家口的污染顺序. PM2.5污染在空间上呈河南省(山东省)—河北省—北京市(天津市)一线的带状分布特征,在单次污染事件中,城市间的PM2.5污染存在空间运移关系. 空间热点探测表明,京津冀及其周边区域主要分为5个热点聚集区,其中3个高值区分布在北京市、天津市、河北省和山东省的中部,面积分别为5.31×104、10.26×104、5.04×104 km2. 在8个污染风险因子中,污染企业总数(影响力为0.97,下同)、降水量(0.93)、地形坡度(0.89)对PM2.5污染的影响显著高于其他风险因子;其他风险因子影响力排序依次为人口数量(0.60)、降水量大于0.1 mm的降水日数(0.57)、地表覆盖类型(0.52)、年均相对湿度(0.51)、年均风速(0.33),但风险因子间相比没有显著性差异. 研究显示,京津冀地区PM2.5污染的主要因素是污染物排放,其次,气象要素中的年降水量和自然地理环境中的地形坡度也是影响PM2.5污染特征的重要风险因子.   相似文献   
244.
近年来有关锂同位素的研究及其应用已成为水环境领域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锂的两个稳定同位素(~6 Li和~7 Li)之间相对质量差较大,容易产生明显的同位素分馏,研究表明温度是控制锂同位素分馏的关键因素,扩散驱动以及配位数差异也会对锂同位素分馏产生重大影响。自然界中锂同位素的组成变化很大,δ7 Li值在-40‰~+50‰之间变动,不同地质体的δ7 Li值的明显差异使锂同位素的应用范围更加广泛。锂元素较高的化学活动性决定了它能够积极地参与各种水环境演化过程,并被作为新的示踪工具应用于环境水体污染、水循环以及卤水形成与演化等领域。概述了锂同位素作为良好的示踪工具在水环境领域取得的最新研究成果,以期为拓展锂同位素在环境地质方面的应用研究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245.
高家坪隧道岩溶水系统识别及涌水量预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查明在建宜保高速高家坪隧道内ZK45+995m处突水点的补给来源以及隧道区的水文地质条件,并预测可能的涌水量,在对隧道区内岩溶发育规律调查分析的基础上,先后在隧道区开展了两次地下水示踪试验,结果查明:高家坪隧道内ZK45+995m处突水点的补给来源于隧道北侧的下埫岩溶洼地,汇水面积为0.66km2,突水点所处的岩溶管道为黄龙洞岩溶水系统的西支,为单一岩溶管道类型,地下水最大流速为341 m/d,平均流速为244m/d,地下水流速快,管道介质相当发育。根据示踪试验划分的黄龙洞岩溶水系统与干洞坪岩溶水系统边界范围,并利用黄龙洞泉长期降雨量-泉流量监测数据,采用大气降雨入渗法预测高家坪隧道ZK45+995m处突水点未来可能遭遇的最大涌水量为13 216m3/d,正常涌水量为5 940m3/d,为隧道防治水方案的制定提供了水文地质依据。  相似文献   
246.
通过开展真实火灾实验和数值模拟研究,考察隧道内温度变化情况,对比分析不同高度的分布式感温光纤对温升或温差的响应规律,进一步研究光纤敷设间隔与隧道高度的关系。结果表明,光纤敷设的最大间隔应随着隧道高度的增加而逐渐减小。最后,对照国内各地方标准及其他国家的标准规定,得到不同敷设高度感温光纤对应的最优光纤敷设间距。该研究结果对分布式光纤火灾探测系统的实际应用有一定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247.
抛光打磨作业场所浮游金属粉尘具有爆炸性,实现对其质量浓度实时监测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在分析了浮游金属粉尘带电机理和电荷感应法粉尘质量浓度检测原理的基础上,针对棒状和环状探测电极存在的问题,设计了一种螺旋环状探测电极。通过建立螺旋环状探测电极的空间灵敏度,证明了螺旋环状探测电极感应信号强度高,并为螺旋环状探测电极的匝数、半径、绝缘层厚度等具体参数的设计提供了参考依据;此外对通过螺旋环状探测电极的结构设计分析,证明了螺旋环状探测电极与外界具有较高的绝缘性,确认螺旋环状探测电极是基于电荷感应法理想的探测电极。最后实验证明:采用螺旋环状探测电极的电荷感应法浮游金属粉尘质量浓度传感器检测误差低于10%,具有较高的检测精度。  相似文献   
248.
利用线形声学传感电缆来进行入侵探测的周界系统现已被广泛应用。钢制的链节式围栏是最常见最经济的围界屏障,所以“麦克风”围栏探测系统通常安装在这种介质上。在以往的文章中我们提到了一种新的传感器产品——IntelliFIBER,即探测光缆,也描述了将其安装在链节式围栏上运行的各项性能表现。本文概括了光纤传感器在上述各种围栏类型上的安装方式。介绍了布设的各个步骤,句.括安装、探测不同类型入侵威胁的灵敏度校准和执行记录。对于在安装中得到的实际测试数据,以及传感器综合测试环境(S.I.T.E)测试场都有描述,还有在同样环境下的链节式围栏的对比数据。  相似文献   
249.
中国省域碳排放及其驱动因子的时空异质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选取30省(自治区、直辖市)行政单位作为基本空间单元,依据2003-2010年中国统计年鉴和中国能源统计年鉴数据,采用探索性空间分析(ESDA)方法和地理加权回归模型(GWR),分析八年间碳排放影响因素及其影响程度的时空分布,揭示我国碳排放的区域差异及其驱动因子的时空异质性。研究结果表明:在2003-2010年间,碳减排潜力相对较大区域主要集中在中东部地区,并有向四周扩展的趋势;全国省域碳排放存在较为显著的空间正相关性,且相关性的总体趋势呈现出先上升后下降的空间格局,表明在碳减排的进程中,全国碳排放量的总体空间差异在逐步缩小;碳排放的驱动因子存在明显的时空异质性,如GDP驱动因子在不同省域影响程度不同,而且2006年的GDP驱动因子的回归系数普遍高于2003年,人口影响因子也存在省域的异质性,2010年人口回归系数高于2003年;GDP对碳排放的影响最为显著,影响显著的区域从2003年西部转移到中东部,2010年又移回西部,这进一步说明碳减排与经济增长的复杂关系,意味着碳减排和经济发展并重需要优化经济发展方式,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相似文献   
250.
简要介绍了后向拉曼散射的测温技术及光时域反射技术,阐述了分布式光纤感温火灾探测系统的技术原理、系统框架及主要特点。针对当前城市地铁火灾安全问题,设计了一种应用于地铁区间隧道的分布式光纤感温火灾探测系统,结合该系统在某地铁隧道中的实际应用情况,说明了其在地铁区间隧道中的布网方式及工程实施方案。经在该地铁的试运行,发现该系统的实际运行情况良好,实现了设计初的技术指标。该系统在预防地铁区间隧道火灾、保证地铁隧道安全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