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8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安全科学   1篇
环保管理   6篇
综合类   16篇
基础理论   2篇
社会与环境   24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4篇
  2019年   3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4篇
  2004年   1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资源禀赋对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资源禀赋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社会-经济-环境系统稳态存在与发展的物质基础,在现今中国乃至世界得到了广泛关注。由于长期以来,资源禀赋受到人类经济活动的极大影响和干扰,资源禀赋的流动和利用受到市场运行机制的控制,这一现象已经成为影响和制约各个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关键。首先基于对资源禀赋有关定义的理解,列举分析了资源禀赋消耗的时空差异,并且指出传统市场经济体制对资源禀赋的作用与影响以及其与区域可持续发展的核心关系。考虑到资源禀赋对于区域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作用,针对区域间经济活动影响资源分配、利用效率等问题,文章提出:1)运用系统生态学视角重新考虑与评估经济活动所造成的严峻生态环境形势;2)兼顾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与生态效益多重发展目标,建立合理的资源开发与分配政策目标;3)实施循环经济促进可持续发展,提高资源禀赋合理利用效率;4)通过多角度、系统化评价方法,开展资源禀赋形成、组成及价值核算等相关研究;5)在国民经济发展过程中建立资源禀赋消耗的约束性指标。从以上5个方面出发,提出了在生态文明的起点下有效促进资源禀赋合理开发利用与区域协调发展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32.
潘家华 《环境保护》2007,(21):20-22
环境与发民的辨证关系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工业化、城镇化、市场化和国际化进程迅猛发展,而境内的环境和自然资源禀赋都是既定的,不可以扩张的;利用国外资源与市场,一方面可以增加自然资源供给,另一方面也增大了环境压力.  相似文献   
33.
对我国沿海风能资源开发利用的思考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我国沿海地区具有丰富的风能资源,开发前景十分广阔,是打造“海上三峡”新能源基地的希望所在。分析了沿海风能资源的察赋,指出了我国沿海岸区是建立大型风力发电场的理想之地,在此基础上提出发展我国沿海绿色能源基地的构想。  相似文献   
34.
为了实现中国经济发展模式的转型,资源、环境与经济水平协调发展是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根本途径之一。耦合度用来衡量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系统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的协调发展程度,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然而,在实证分析中,耦合度公式出现取值范围判断的错误。论文着重讨论并修正了耦合度公式出现的错误,并将之推广到n个系统。运用修正后的耦合度公式,建立经济发展-资源禀赋-生态环境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然后计算中国大陆31个省域单元2003—2014年三系统耦合度和协调度,最后进行空间分析。研究发现,在2003—2014年间,从总体来看,耦合度和协调度呈现逐年上升态势。从耦合度的时空演变来看,空间分布变化较小。31个省域单元耦合度具备明显的空间集聚现象。然而,协调度在空间上呈现随机分布。  相似文献   
35.
长期以来.经济学界普遍认为.廉价的劳动力成本支撑着中国经济的高速增长。一方面.它支撑着我国对外贸易中的高出口率,另一方面,又是吸引外商投资的重要因素。按照赫克歇尔-俄林的要素禀赋理论.在我国劳动力资源丰富的情况下,我国的优势产业是劳动密集型行业.低廉的劳动力成本是其比较优势。  相似文献   
36.
保增长、促调整是当前党和国家工作的重点,各地以科学发展观引领发展,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支持经济发展和行业振兴的新政。嘉兴资源禀赋少、环境承载能力弱,当前更应善于抓机遇,勇于创新,积极探索环境保护新道路,充分发挥生态环保工作在优化经济发展、促进社会和谐中的“总闸门”、“调节阀”、“助推器”和“防火墙”作用。积极构建废弃物回收与再利用模式,最大限度地降低自然资源的消耗;建设绿色政府、  相似文献   
37.
环境是人类进行生产和生活的场所,是影响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各种自然因素的总和,不论是简单再生产还是扩大再生产,都是以环境作为再生产的物质基础。长期以来,人类通过开发利用和改造自然环境,获取大量资源,造成了资源枯竭和生态严重退化;同时又大量排放废弃物,造成环境污染严重,对经济发展带来严重后果。  相似文献   
38.
生态补偿是激励生态保护红线区农户主动参与人为活动限制政策,实现生态保护红线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有效政策工具。为深入了解生态保护红线区农户人为活动限制的受偿意愿,将其决策过程分解成补偿参与意愿和受偿额度两个阶段,基于布迪厄的社会实践理论,构建资本禀赋与受偿意愿的理论分析框架,利用江西省和湖北省4个县(区)生态保护红线区微观调查数据,运用双栏模型实证分析资本禀赋对生态保护红线区农户人为活动限制受偿意愿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1)有效的人为活动限制补偿激励应不低于农户的平均受偿意愿,对应调查区域的补偿标准应不低于0.23万元/(户·a);(2)经济资本对人为活动限制补偿参与意愿和受偿额度均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其中农业收入比重、人口负担比和住房结构对补偿参与意愿具有正向影响,劳动力数量和人均耕地面积对受偿额度具有正向影响;(3)文化资本对人为活动限制补偿参与意愿的影响不确定,但对受偿额度有显著的负向影响,其中村集体活动参与对补偿参与意愿具有正向影响,外出打工经历对补偿参与意愿和受偿额度均有负向影响;(4)社会资本对人为活动限制补偿参与意愿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但对受偿额度的影响不确定,其中村干部信任程度和陌生人信任程度对补偿参与意愿具有正向影响,邻居信任程度和贷款难易程度对受偿额度具有负向影响,手机联系人数和社会声望对受偿额度具有正向影响。因此,在未来的生态保护红线区生态补偿机制设计中,要分层分阶段推进人为活动限制补偿政策,充分重视农户的经济资本、文化资本和社会资本对其人为活动限制受偿意愿的影响。  相似文献   
39.
湿地广泛分布于世界各地,是一种重要的生态系统,具有多种生态服务功能。主要分析了中国湿地现状,介绍了湿地在生态、经济、社会等方面的功能,对目前国内外湿地的研究特点与进展进行了分析与讨论,为今后湿地资源可持续利用、保护及研究提供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40.
作为一种典型的绿色生产方式,秸秆还田兼具环境污染治理与资源循环利用之效,但现实中农户响应并不积极。个体的意愿选择通常会面临着个人及家庭资本禀赋的约束,为探究农户在秸秆还田问题上是否也面临着相同的境况,本文基于相关理论分析,提出了资本禀赋水平和结构会对农户秸秆还田投资意愿产生作用的假说,利用实地调研数据,运用熵值法和CVM方法对农户的资本禀赋水平和结构、秸秆还田投资意愿与水平进行了评价分析,以Probit和Tobit模型实证检验了资本禀赋及其结构对农户秸秆还田投资意愿的影响效应。结果表明:(1)农户的资本禀赋水平存在较大差异,各类资本禀赋按照水平排序为:社会资本(97.99)自然资本(95.42)物质资本(94.88)经济资本(94.23)人力资本(90.01),结构方面以社会资本占优型农户居多,占比40.49%,人力资本占优型的农户个数为0。(2)仅有35.26%的农户愿意投资秸秆还田,但投资意愿水平分布较为均衡,平均投资意愿约为5.62—15.94元/666.7m2·季。(3)自然资本(地形)、物质资本(家电数量)、人力资本(性别比例)、经济资本(收入稳定性和融资能力)和社会资本(制度信任)等水平的提升以及资本禀赋结构的优化均被证明可显著增强农户秸秆还田的投资意愿,可见农户秸秆还田投资意愿不高或因资本禀赋约束所致。由此提出了加强农户资本禀赋积累,优化农户资本禀赋结构的政策建议,以促进秸秆还田等绿色生产方式的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