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82篇
  免费   99篇
  国内免费   229篇
安全科学   217篇
废物处理   19篇
环保管理   51篇
综合类   593篇
基础理论   149篇
污染及防治   81篇
评价与监测   8篇
社会与环境   16篇
灾害及防治   76篇
  2024年   16篇
  2023年   37篇
  2022年   50篇
  2021年   55篇
  2020年   35篇
  2019年   33篇
  2018年   24篇
  2017年   37篇
  2016年   39篇
  2015年   50篇
  2014年   77篇
  2013年   71篇
  2012年   34篇
  2011年   53篇
  2010年   36篇
  2009年   58篇
  2008年   55篇
  2007年   39篇
  2006年   56篇
  2005年   47篇
  2004年   42篇
  2003年   33篇
  2002年   38篇
  2001年   25篇
  2000年   23篇
  1999年   20篇
  1998年   17篇
  1997年   20篇
  1996年   27篇
  1995年   14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13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9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2篇
  198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4 毫秒
931.
为了深入探讨絮体破碎行为对其分形成长及结构的影响,借助一种简化的絮体破碎模式对絮体破碎/再形成过程进行计算机模拟。通过对比分析破碎前后虚拟絮体的形态特征及其统计特性,得出如下主要结论:(1)絮体发生破碎后,所形成碎片的形态特征直接影响着再形成絮体的形态及恢复程度;(2)絮体外围枝杈结构的破坏,有利于运动粒子进入絮体内部或者均匀地排列在凝聚核周围,改善絮体质心附近颗粒的空间分布,从而有效地提高其致密性和抗剪切破坏能力;(3)在絮体分形成长过程中,存在一个使其由各向同性向各向异性过渡的临界状态,之后发育良好的枝杈对其余枝杈生长的抑制作用增强。此外,在实际操作时还应严格控制絮凝体系的物化条件,不宜使絮体过度破碎,以获得较好的絮凝效果。  相似文献   
932.
老冲积黄壤各粒径组分对镉与硒竞争吸附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研究区域土壤中硒的环境改良及镉-硒复合污染的治理效果,采用批量吸附法进行了黄壤原土和去除土壤组分(有机质、游离氧化铁)原土的各粒径微团聚体,以及Cd2+-SeO_3~(2-)共存下黄壤原土及去除组分(有机质、游离氧化铁)原土吸附SeO_3~(2-)的热力学试验。结果表明:1)黄壤原土及各粒径的微团聚与黄壤去除各组分(有机质、游离氧化铁)原土及各粒径微团聚体的SeO_3~(2-)吸附量具有相同的分布趋势,吸附量从大到小依次为0.002 mm、0.002~0.053 mm、原土、0.25~2 mm、0.053~0.25 mm,土壤在去除有机质、游离氧化铁后吸附量减小,吸附量从大到小依次为原土、去除有机质土、去游离氧化铁土,其结果用Langmuir方程拟合最好;2)镉的存在明显抑制了原土对SeO_3~(2-)的吸附,在不同添加顺序下SeO_3~(2-)吸附量从大到小为共同加入、先镉后硒,土壤组分对不同添加顺序下SeO_3~(2-)的吸附没有明显影响,在SeO_3~(2-)初始质量浓度为200μg/L时,随Cd2+质量浓度增加,SeO_3~(2-)吸附量先下降,后略有上升,Freundlich方程对以上结果拟合效果较好;3)土壤吸附SeO_3~(2-)反应是自发放热反应,SeO_3~(2-)在Cd2+的影响下从溶液聚集到土壤表面过程中生成的分子种类和数量减少,Cd2+通过影响土壤表面性质进而影响SeO_3~(2-)的吸附,且土壤游离氧化铁比有机质对SeO_3~(2-)有更强的亲和力。  相似文献   
933.
运用Gambit软件建立了污泥好氧发酵堆体的多孔介质模型,通过自行设计的实验装置获得了堆体的通风粘性阻力系数和惯性阻力系数以及功能膜压差与透气量之间的关系,用Fluent软件分析了堆体不同截面形状及底部通风管数量对堆体通风均匀性的影响,为确定合理的通风管数量及截面几何形状提供理论依据。对上海奉贤区城镇污水厂污泥处理工程发酵仓进行堆体流场模拟,确定堆体采用小拱形截面形状,堆高2m,宽8m,底部设置4条通风管,实际运行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934.
以寒温带兴安落叶松(Larix gmelinii)林为研究对象,分析其土壤团聚体的分布及其有机碳含量特征,并探讨各土壤因子对团聚体稳定性的影响。在兴安落叶松林内设置28块30 m×30 m的样地,以0—10、10—20、20—40、40—60 cm分层取土样,测定各理化指标含量、不同粒级土壤团聚体及其有机碳含量。结果表明,兴安落叶松林土壤团聚体各粒级含量高低为(0.25—2 mm粒径)团聚体>(<0.053 mm粒径)团聚体>(0.053—0.25 mm粒径)团聚体,各粒级团聚体表层(0—10 cm)含量均显著区别于其他各层;土壤团聚体的平均质量直径(MWD)、几何平均直径(GMD)分别为0.53 mm和0.22 mm,分维数(D)为2.78,土壤团聚体稳定性较高且存在剖面差异;土壤有机碳主要分布于0.25—2 mm粒径的大团聚体中(34.51g·kg-1),贡献率为52.10%,粒径0.053—2 mm土壤团聚体中有机碳含量最低(6.30 g·kg-1),贡献率为16.42%;随土层深度增加,各粒级团聚体有机碳含量和0.25—2 mm团聚体有机碳贡献率逐渐减小,<0.25 mm团聚体贡献率逐渐增大,40 cm以下各粒级贡献率趋于稳定;兴安落叶松林土壤团聚体的粒径分配和稳定性受到林龄和林型的显著影响;大团聚体(0.25—2mm)含量与土壤总有机碳(SOC)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P<0.01),微团聚体(<0.25 mm)含量与Al、Mg等金属氧化物含量呈显著正相关关系(P<0.05);大团聚体(0.25—2 mm)含量和MWD、GMD指标与pH值呈极显著负相关关系(P<0.01),与土壤含水量、速效钾、有效磷、有机磷呈显著正相关关系(P<0.05)。综上,土壤有机质和金属氧化物分别为兴安落叶松林土壤0.25—2 mm大团聚体和<0.25 mm微团聚体的主要胶结物质,土壤水分、养分和酸碱条件对团聚体的形成和稳定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935.
浙江温岭人群暴露参数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以浙江温岭市人群为研究对象,在借鉴美国国家环境保护局(US EPA)暴露参数方法学的基础上,以问卷调查方式进行不同途径下人群呼吸、皮肤、经口等暴露参数的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地区男性、女性的呼吸速率分别为13.95和10.88 m3/d,分别比美国低34.81%和7.80%;男性、女性的体表面积分别为1.89和1.65 m2,分别比美国低3.57%和2.37%.研究地区成人饮水量为3 355.9 mL/d,饮食量为1 288.6 g/d,主要食用米、面及其制品和蔬菜,分别占41.63%和29.50%.如在同等条件下参考美国暴露参数,将会造成呼吸暴露剂量和经口暴露剂量偏小,而皮肤暴露剂量偏高的现象,在对浙江地区人群进行暴露评价和健康风险评价研究时,将会造成2.03%~80.59%的误差.   相似文献   
936.
有机硅是以硅氧为主链 ( - O- Si- O- )的半无机高分子化合物。在其生产中未反应硅粉和催化剂的混合物称为废触体 ,主要成分为硅粉、铜、碳和水等。目前 ,国外生产 1 0 0 kg有机氯硅烷产生废触体3.5 kg,且得到了很好的治理 ,而我国则为 1 0~ 1 1kg,尚未得到妥善处理。国内年产废触体约 1 40 0 t,若能回收利用 ,有着可观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针对这种情况我们对某厂的废触体的处理进行了研究。有机硅废触体的处理方法主要有 :( 1 )氧化还原法回收单质铜 ;( 2 )利用废触体合成苯基单体 ;( 3)回收二价铜盐 ;( 4 )利用硅粉合成四氯化硅。由…  相似文献   
937.
中国—瑞典暖体假人测试服务装热阻的比较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两个不同假人在不同实验室对相同配套服装测试服务热阻进行了比较,并用配对样本T检验法对两组热阻值的一致性进行了检验,结果表明:在实验要求,实难方法基本桢的前提条件下,不同实验室间不同假人对相同配套服装的测试结果无显著差异,这对促进暖体假人测试技术的推广应用和学术交流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38.
常温条件下服装热阻测试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常温环境条件下模拟低温环境用暖体假人测试服装热阻的实验技术进行了研究。通过提高假人皮肤温度的控制水平,适当提高皮肤温度与环境湿度的差值,只要保证△T在一定的范围内,常温与低温下热阻的测试结果就无明显差异。这样,常温条件下服装的热学性能实验就能代替低温条件下的测试实验,克服实验条件的限制,从而促进暖体假人测试技术的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39.
酵母菌对味精生产中离交尾液的处理初探   总被引:7,自引:4,他引:3  
通过富集培养并利用选择性培养基分离筛选到2种能适应味精生产过程中离交尾液(COD为40690mg/L,NH4+-N含量为16914mg/L)的酵母菌,经鉴定分属于嗜盐假丝酵母(Candida halophila)和粘红酵母(Rhodotorula glutinis).这二种菌混合培养时在pH4~9范围内其COD去除率均可达到80%以上;对于10倍、3倍、2倍稀释的离交尾液,48h之内,其COD去除率均可高达84.5%,日平均去除速度COD/SS均在1.0kg/(kg@d)以上,远高于对照的活性污泥法[对于10倍稀释液最高去除率为78.9%,去除速度为0.34kg/(kg·d)],同时也高于国内报道的其他酵母菌菌株.经处理后,还原糖可去除95.7%,而NH+4-N没有明显变化.  相似文献   
940.
李久海  潘根兴 《环境科学》2005,26(6):131-136
老化是指有机污染物进入土壤后,随着时间的增加,其生物有效性、毒性和可浸提性会逐渐下降的现象.采用室内培养法研究了外加多环芳烃芘在2种水稻土乌栅土(潜育型水稻土)和黄泥土(潴育型水稻土)及其不同粒组团聚体中的老化现象,并采用二氯甲烷提取和蚯蚓吸收试验比较了培养老化后外加多环芳烃芘的可浸提性和生物有效性的变化.结果表明,培养90d后芘的浸提率下降了15%~23%,蚯蚓的摄食量也下降了37%~67%,说明外加有机污染物进入水稻土后发生了显著的老化现象,从而降低了其环境移动性和生物有效性.但不同粒径团聚体中老化程度没有差异,不过对蚯蚓的生物有效性存在差异.因此,并不能根据土壤中有机污染物的含量来预测其环境风险和生物有效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