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82篇
  免费   99篇
  国内免费   229篇
安全科学   217篇
废物处理   19篇
环保管理   51篇
综合类   593篇
基础理论   149篇
污染及防治   81篇
评价与监测   8篇
社会与环境   16篇
灾害及防治   76篇
  2024年   16篇
  2023年   37篇
  2022年   50篇
  2021年   55篇
  2020年   35篇
  2019年   33篇
  2018年   24篇
  2017年   37篇
  2016年   39篇
  2015年   50篇
  2014年   77篇
  2013年   71篇
  2012年   34篇
  2011年   53篇
  2010年   36篇
  2009年   58篇
  2008年   55篇
  2007年   39篇
  2006年   56篇
  2005年   47篇
  2004年   42篇
  2003年   33篇
  2002年   38篇
  2001年   25篇
  2000年   23篇
  1999年   20篇
  1998年   17篇
  1997年   20篇
  1996年   27篇
  1995年   14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13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9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2篇
  198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91.
为准确测算尾矿膏体排放的堆积坡度,在已有研究的基础上,分析了膏体坡面明渠流动的自适应变化过程,提出膏体恒定均匀流动时的平衡坡降等同堆积坡度。研究平衡坡降状态下,明渠流动断面、临界流速以及阻力系数的确定方法,建立堆积坡度测算的基本流程和方法。以某铜矿为背景,测算不同质量分数及排放流量条件下膏体的堆积坡度,结果表明:流量一定,质量分数越高堆积坡度越大;质量分数一定,排放流量越大堆积坡度越小;推荐该矿排放质量分数70%,排量150 m3/h,此时堆积坡度为5.34%,尾矿库占地面积较原湿式排放降低27%。  相似文献   
992.
本文通过对比配用不同材质能量交换芯体的全热交换器在不同环境湿度条件下所测得的新风出口风量结果,研究和探讨了全热交换器受环境湿度影响而导致风量测试结果差异的原因。结果表明,能量交换芯体受环境湿度变化引起的流道形变是影响全热交换器新风出口风量的主要原因,对于使用复合纤维作为透析膜和支撑件材料的芯体,全热交换器提供的新风风量受环境湿度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993.
普通药物中大部分是具有一对对映异构体手性结构的手性药物(CDs),且CDs作为一种新型微污染物在水体中被频繁发现.该药物因其种类和组成的不同,内部的对映异构体可能会表现出特异性,如体现在毒性、与蛋白质结合吸收以及在河流中自然衰减率等方面.而高级氧化法(AOPs),如空化(水力空化和声空化)、Fenton法和光催化法等技术手段,在去除CDs方面已表现出较大潜力.本研究基于对映体结构,全面梳理了CDs的性质、来源及对人类健康的影响,拟探究水环境中典型CDs的手性反转和药理学立体选择性特征,并归纳了水力空化方法联合AOP技术对萘普生、布洛芬等典型CDs去除效果特点,重点讨论了该方法作用机理与其利弊,探究最优适用条件,最终归纳出目前CDs分离分析技术的瓶颈及未来环境中CDs去除技术的研究趋势.  相似文献   
994.
通过比较研究,探讨了坡地赤红壤结构退化过程的特征.结果表明,与地带性自然植被下的坡地赤红壤比较,次生植被或人工植被下的坡地赤红壤结构退化现象明显,表现在表土砂化,即砂粒含量相对增加,粘粒含量相对减少;土壤结构稳定性下降,主要体现在较大粒径水稳性团聚体减少;土壤孔隙性变差,主要体现在容重增加和较大孔径孔隙减少.对自然赤红壤而言,容重增加、较大孔隙减少更为明显:对耕型赤红壤而言,土壤结构稳定性下降,表土砂化更为突出.  相似文献   
995.
厌氧消化是实现有机废弃物资源化最有效的技术之一,实现形式是产生生物沼气.作为一种清洁能源,生物沼气可以有效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进而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产甲烷古菌位于厌氧发酵链末端,是生物沼气主要成分甲烷的直接生产者.在厌氧消化系统中,产甲烷古菌与发酵链前端微生物以及各种天然和人工电子传递体存在着活跃的电子互营过程,对于维持厌氧消化系统的稳定性和改善生物沼气的生成效率具有重要作用.本文综述近年来报道的在强化厌氧消化过程中常用的铁基与碳基电子传递体与产甲烷古菌的相互作用机制,着重介绍两类电子传递体通过自身氧化还原反应或物理性质与产甲烷古菌细胞膜上的氢酶和细胞色素c进行电子互营的微观作用机理,分析两类电子传递体通过参与胞外电子传递过程与产甲烷古菌能量代谢可能存在的耦合机制,其中乙酸型产甲烷古菌基于电子歧化传递在进行胞外三价铁呼吸过程中存储能量,从而增强产甲烷代谢,改变了目前对甲烷生成的生化和生态学理解,极大推进了产甲烷古菌与胞外电子传递体相互作用的研究.产甲烷古菌胞外电子传递路径的不清晰和其细胞膜上蛋白功能的不确定是制约产甲烷古菌与电子传递体相互作用机制研究的重要因素.因此提出利用快速发展的...  相似文献   
996.
海洋环境中的微塑料作为近年来备受国内外关注的一种新型污染物,具有颗粒小、难去除和分布广等特性,并且易携带有毒有害物质,易被生物吸收,因此海洋微塑料成为影响珊瑚礁生态系统健康的重要因素.研究近岸珊瑚礁海域水体中微塑料的污染分布特征有助于了解陆源污染对近岸珊瑚礁生态系统的影响,为珊瑚礁海域生态环境保护提供基础数据.为探究中国南海近岸珊瑚礁海域(文昌和徐闻海域)表层水体中微塑料的分布特征,本研究采用拖网法(0.33 mm)在该海域设置10个站位并收集表层水体中的微塑料样品,经过微塑料鉴定及数据统计分析后,得出以下结论:(1)南海近岸珊瑚礁海域表层水体微塑料的平均丰度为(1.186±1.370) n·m-3,高于外海珊瑚礁海域;与国内外其他近岸海域相比,其丰度处于中等水平.(2)粒径0.1—3.0 mm范围内的微塑料数量检出最多,占总数的82.1%;文昌珊瑚礁海域微塑料的主要成分是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主要颜色为白色,形状以纤维为主;徐闻珊瑚礁海域主要成分为聚丙烯、聚乙烯、聚苯乙烯,主要颜色为白色和透明,形状分布相对均匀,以片状和泡沫状为主.(3)南海近岸珊瑚礁海域表层水...  相似文献   
997.
以长白山原始阔叶红松林样地为平台,样方中胸径小于1 cm的乔木幼苗为研究对象,基于2012-2014年连续3年的幼苗调查数据,利用广义线性混合模型分析影响群落乔木幼苗存活的生物邻体和生境异质性,探讨阔叶红松林幼苗存活影响因素及物种共存机制.结果显示:(1)生物邻体和生境异质性对幼苗存活都有显著影响,适宜大树生长的局域生境可能同样也适宜幼苗的存活,幼苗在林冠开阔度较高和土壤中含有较高有效氮、全磷和全钾的区域存活率较高.(2)幼苗个体之间存在明显的竞争,较多的幼苗邻体会显著降低幼苗的存活率.2年生幼苗存活分析中同种幼苗邻体与幼苗存活呈显著负相关,表明存在负密度制约效应.(3)随着存活年龄的增加,生境异质性对幼苗存活的影响逐渐增大.本研究验证了负密度制约效应和生境异质性对该温带森林乔木幼苗存活有着重要影响,各个因子的相对重要性随着种子传播方式、年龄级以及物种而发生变化,证明群落多样性维持和物种共存会随着个体发育过程的不同而变化.  相似文献   
998.
离梦有多远     
睁开惺忪的睡眼,瞟了一眼床边的日历:2023年11月3日。套上脚下沉重的衣服,汇入了奔波着的人潮中。太阳刺得我睁不开眼,到处都是光亮刺眼的一片,只好戴上墨镜。幸亏出门前仔细地涂了几层厚厚的防晒霜,不然一定会像上次一样把脸晒伤,可是我的皮肤仍旧疼痛,仿佛我会熔化成一摊,然后蒸发成气体去填补臭氧的空洞。  相似文献   
999.
杜伟 《环境化学》2011,30(10):1833-1834
六溴环十二烷(HBCD)是除十溴联苯醚、四溴双酚A之外的世界第三大阻燃剂产品,主要用作添加性的阻燃剂添加在热塑性塑料中.HBCD为添加型阻燃剂,易从产品中释放进入环境.HBCD的难降解性及高辛醇-水分配系数使其在动物体脂肪组织中具有潜在生物累积性,能够对动物体内分泌和免疫参数产生影响,导致人体基因重组  相似文献   
1000.
湖北金罗家遗址剖面总厚度为171 cm,平均10 cm采集一个样品,共采集17个样品。考古遗址年代顺序主要根据考古器物(如陶片、瓷片、砖瓦块等)颜色、图案、花纹和形态类型等与已确定年代的考古器物特征进行对比分析,进而确定不同文化层的时代顺序。文章对考古土壤中多环芳烃的分布、植硅体类型和炭屑进行了研究,并对多环芳烃可能来源、植硅体组合和炭屑及其意义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在最下部的生土层样品未检测到多环芳烃,古文化层土壤样品均检测出了多环芳烃,不同文化层土壤中的多环芳烃的分布特征也是不同的,在个别文化层土壤中的多环芳烃还表现出一些异常。利用多环芳烃来源地球化学参数甲基菲/菲(MPh/Ph)和荧蒽/芘(Fl/Py)的比值对金罗家遗址考古遗址土壤中的多环芳烃的来源进行了初步判断,考古土壤多环芳烃的MPh/Ph值范围主要在0.34~0.89之间(除F13样品值为1.30外),Fl/Py值范围主要在1.92~5.88之间(除F8样品值为10.82外),说明多环芳烃的来源主要是热成因。而荧蒽/菲、苯并蒽/菲和苯并芘/菲等可以作为与陆生植物和化石燃料的燃烧有关芳烃的产物的标志,这些多环芳烃可能与人类活动有一定的关系,说明考古遗址土壤中的多环芳烃记录能够反映生活在该遗址上一些人类社会经济发展和活动的信息。因此,多环芳烃是人类活动的良好指示物。同时,在整个剖面土壤中还检测出大量的且种类多样的植硅体和炭屑,植硅体类型主要有:方型、长方型、扇型、哑铃型、鞍型、齿型、帽型、棒型和尖型等。植硅体组合能够恢复当地的古植被,也可以反映古人类在选择和利用植物有关的生活和生产活动。其古植被生长是与古气候变化相适应的,在西周时期文化层,以C3植物为主;东周时期文化层,以C4植物为主;唐宋时期文化层,以C3植物为主,明清时期文化层,以C4植物为主。炭屑是植物有机体不完全燃烧的产物,炭屑分析是研究历史上人类活动的方法之一。在金罗家遗址样品炭屑分析中,从不同古文化堆积层的变化背景中分离出了因人口增长或火灾造成的2个炭屑高峰值,第一个峰值为东周时期,另一峰值为明清时期,这两个峰值与自西周(1 000 BC)以来历史记载的该地区2个人口繁盛和经济发达时间基本相符。在对考古土壤中的多环芳烃、木本型植硅体和炭屑对比分析中,它们的变化规律存在着较好的一致性。这些说明生活在遗址的人类利用和改造自然环境的时候,自然环境也可能影响着人类社会的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