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4篇
  免费   13篇
  国内免费   34篇
安全科学   10篇
废物处理   1篇
环保管理   23篇
综合类   135篇
基础理论   21篇
污染及防治   22篇
评价与监测   19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12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14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16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4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2 毫秒
71.
本文通过实验摸索出粪大肠菌群的一种十管发酵法。该方法与国家标准方法多管发酵法原理相同,节省了人力、物力,同时兼顾了实验结果的准确性。该方法检测下限为2MPN/100ml,适用于地表水和废水。  相似文献   
72.
通过在人工蚯蚓培养床上对剩余污泥进行为期1 a的脱水、干化等稳定处理,结果表明蚯蚓培养床集浓缩、脱水、稳定、处置和综合利用等多种功能于一身.剩余污泥经蚯蚓食用后其SS,COD和重金属去除率分别达98%,94%和90%,为污泥处置提供了新途径.且该培养床设备简单、管理方便、无二次污染.增殖的蚯蚓和产生的蚯蚓粪都可创造一定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73.
研究了畜粪、木屑混合物经蚯蚓处理后水溶性有机物(DOM)分子量及荧光光谱变化.结果表明,经蚯蚓处理后畜粪、木屑混合物中DOM分子量呈整体降低趋势,分子量分布范围变宽,但其DOM分子量仍高于无蚯蚓处理;蚯蚓处理后混合物DOM中的富里酸含量及分子结构芳香化程度增加明显.进一步就蚯蚓处理前后DOM与Cu(Ⅱ)配合后的荧光光谱分析表明,蚯蚓处理后DOM更易与Cu(Ⅱ)产生配合反应并导致其直链变短或芳香基团的裂解;DOM中与Cu(Ⅱ)配合的基团主要包括—OH和—NH2等;且蚯蚓处理后DOM 中的富里酸类物质更易与Cu(Ⅱ)发生配合反应.  相似文献   
74.
王震  孔德芳  汪家道 《环境工程》2012,(Z2):82-84,112
以掺硼金刚石(BDD)作电极的自制电解槽装置处理医院污水的消毒效果。在全回流处理模式下消毒处理医院废水,采用多管发酵法测定粪大肠菌群数。掺硼金刚石(BDD)作电极,在电极间距为2mm、医院污水Cl-浓度为200mg/L、pH值在7.0~8.0范围内、电流密度8mA/cm2、接触时间≥9s的条件下,对医院污水粪大肠菌群的去除率最佳,出水满足《医疗机构污水排放标准值》粪大肠菌群数均不得超过500MPN/L。掺硼金刚石(BDD)作电极的自制电解槽装置处理医院污水不需要添加化学药剂,对粪大肠菌群消毒效果好。  相似文献   
75.
于2009年5月至2010年4月分5个季度调查了湛江湾海域表层海水中粪大肠菌群(FC)的时空分布,并分析了FC与主要环境因子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湛江湾FC数量介于2~16 000/L之间,年均值为907/L;季节变化表现为2010年春季>2010年冬季>2009年春季>2009年夏季>2009年秋季的模式;在水平分布上,FC数量呈现由北部海区向西南海区、东部海区递减的分布格局。相关分析显示FC与13个主要环境因子未呈现显著的相关性,有待于进一步深入研究。根据海水水质标准,以FC数作为评价指标表明该海湾受陆源污染的程度较轻。  相似文献   
76.
本方法主要研究滤膜法在实际监测工作中的可行性,利用实际水样对滤膜法与发酵法的监测结果进行比对,并对滤膜法的重复性和准确度进行监测研究。  相似文献   
77.
粪肠球菌是一种通常寄居在人和动物胃肠道中的机会致病菌,并广泛存在于环境中。其可通过基因的水平转移获得抗生素抗性。纳米二硫化钼(molybdenum disulfide, MoS_2)是一种新型的二维层状材料,有广泛的应用前景,但缺乏对纳米MoS_2完整的生物安全评价。本研究以粪肠球菌为接合模型,将纳米MoS_2加入接合体系中研究其对信息素诱导质粒pCF10接合转移的影响。研究发现,纳米MoS_2具有促进接合转移的作用,其中25 mg·L(-1)的纳米MoS_2促进效果最明显,可以将接合频率提高5倍~8倍。因为纳米MoS_2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对细胞膜通透性、细胞内活性氧水平和接合转移调控基因的表达都没有产生明显影响。纳米MoS_2具有吸附性能,而且又是片层状的结构,这使得其可以附着在细菌表面,促进细菌的聚集,进而促进pCF10质粒接合转移的发生。  相似文献   
78.
采用酶底物法和多管发酵法及快速纸片法,比对分析了分组环境水样中的大肠菌群,采用无菌水和标准菌种ATCC 25922(大肠埃希菌)标准菌种检验3种方法的假阳性率与假阴性率,结果表明,固定底物酶底物法与多管发酵法用于水中粪大肠菌群(耐热大肠菌群)检测结果具有一致性。  相似文献   
79.
蒋静 《环保科技》2004,10(4):40-41
对城市近郊区禽畜养殖业污染现状及存在问题进行了分析,并针对性地提出了加强禽畜养殖业环境监督管理的对策和措施。  相似文献   
80.
酵母菌-细菌联合修复石油污染土壤研究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室内模拟方法研究热带假丝酵母菌(Candida tropicalis)和粪链球菌(Streptococcus faecalis)对石油污染土壤的联合修复,并监测修复过程中土壤脱氢酶活性、石油污染组分的变化. 结果表明:酵母菌-细菌混合菌剂在对石油烃的去除中表现出协同作用,连续培养32 d后混合菌处理组对总石油烃(TPH)的去除率达到29.9%,较单菌处理组高约50%;混合菌处理组脱氢酶活性高于单菌,并与石油烃去除率呈很好的相关性;前期低分子量烷烃降解效果明显,对于C15~C21的高分子量烷烃的降解效果主要在第32天时显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