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36篇
  免费   67篇
  国内免费   158篇
安全科学   144篇
废物处理   11篇
环保管理   85篇
综合类   508篇
基础理论   159篇
污染及防治   47篇
评价与监测   15篇
社会与环境   48篇
灾害及防治   44篇
  2024年   12篇
  2023年   42篇
  2022年   56篇
  2021年   49篇
  2020年   30篇
  2019年   29篇
  2018年   32篇
  2017年   33篇
  2016年   33篇
  2015年   50篇
  2014年   66篇
  2013年   60篇
  2012年   69篇
  2011年   68篇
  2010年   55篇
  2009年   48篇
  2008年   48篇
  2007年   51篇
  2006年   26篇
  2005年   41篇
  2004年   22篇
  2003年   19篇
  2002年   16篇
  2001年   13篇
  2000年   15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10篇
  1996年   10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10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7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6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71.
于2007年7月下旬在辽东湾进行了29个站位的大型底栖动物调查,共发现大型底栖生物79种;其中包括多毛类18科24种,甲壳动物15科19种,软体动物13科24种,棘皮动物4科6种,其他类群5种.整个调查区内大型底栖动物的优势现象不明显,优势度指数大于1%的物种仅有5种,分别为光滑河篮蛤、日本倍棘蛇尾、日本浪漂水虱、纽虫和西格织纹螺.调查区内底栖动物种类数、栖息密度以及生物量的高值区与低值区呈斑块状互相嵌套.大型底柄动物的平均栖息密度为68.28 m-2,平均生物量为22.75 g/m2;其中软体动物的平均栖息密度为30.52 m-2,生物量为6.92 g/m2;多毛类的平均栖息密度为14.48m-2,生物量为4.15g/m2;甲壳类的平均栖息密度为12.76 m-2,生物量为1.86g/m2;棘皮动物平均栖息密度为6.38 m-2,生物量为8.64 g/m2.1959年渤海各分区大型底栖动物的平均牛物量为10.29~12.83 g/m2.与其相比,除莱州湾外,目前各分区的平均生物量(16.45~22.75 g/m2)均显著升高,变化幅度有所增大.  相似文献   
972.
我国城市绿化覆盖率快速增长,带来了植被与建筑混合区域的火灾隐患。以常见城市绿化树种龙柏为研究对象,开展了单树树冠火对其相邻建筑的热辐射规律实验研究,测量了不同间距情况下建筑物一层和二层窗户位置的辐射热流密度,并在圆柱火焰模型的基础上,将圆柱火焰分为下层的稳定火焰区和上层的间歇火焰区,提出了分层圆柱火焰模型。结果表明,分层圆柱火焰模型可以准确描述树冠火辐射热流密度最大值随高度和距离的增加而递减的变化趋势。单一圆柱火焰模型理论的结果表明竖直方向上热流密度随高度变化不大,未能准确描述辐射热流密度竖向变化规律;分层圆柱火焰模型计算的辐射热流密度比单一圆柱火焰模型更符合实验结果,能更好地预测安全距离。  相似文献   
973.
活性污泥-生物膜复合工艺在春夏之交常发生红斑顠体虫的爆发性繁殖,使系统性能恶化。用烧杯实验模拟活性污泥-生物膜复合工艺,保持填料投配率为30%,分别在不同温度下(20,25,30℃)运行实验装置,待运行稳定后,接种红斑顠体虫,创造条件以观察红斑顠体虫是否发生爆发性繁殖。实验结果发现,红斑顠体虫在25℃和30℃都不同程度产生了爆发性繁殖,最大种群密度分别达到383个/mL和200个/mL,同时,红斑顠体虫的爆发性繁殖不会对进出水的COD和氨氮去除产生影响;在温度25℃和30℃时,红斑顠体虫爆发性繁殖都导致了总氮的释放,红斑顠体虫种群密度分别大于等于66个/mL和50个/mL可分别作为红斑顠体虫在25℃和30℃发生爆发性繁殖的标志;实验也证明了红斑顠体虫的爆发性繁殖不会产生大量啃食生物膜的现象;用SPSS做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得出红斑顠体虫的最大种群密度与总氮的释放显著相关。  相似文献   
974.
海床土体剪切波速(Vs )是确定海床场地设计地震动参数及土?海洋工程结构体系动力分析所必须的一个基本的土动力参数。结合某伶仃洋跨海通道海床钻孔实测 Vs剖面,基于目前现有的研究成果,分别采用线性模型、二次多项式模型、幂函数模型和对数函数模型对比分析了陆域土 Vs与深度 H 的经验关系式对该海域土 Vs的适用性, 得出结论如下:Vs?H 关系的二次多项式模型适用于该海域砂类土(粗砂、细砂、粉砂)Vs的预测,Vs均随 H 的增大而增大;现存的陆域土 Vs?H 关系不适用于该海域黏性土(粉质黏土夹砂、粉质黏土)Vs的预测。引入土的密度 ρ 作为另一变量,建立了基于双变量 Hρ 的海域黏性土 Vs的预测模型。此外,该海域淤泥和淤泥质土由于埋深较浅、土质柔软,其 VsH 无明显的相关性。该成果可为伶仃洋海域工程建设中海床土体 Vs的确定提供科学的预测依据。  相似文献   
975.
本文对矸石山复垦种植的主要影响因素及复垦种植技术进行了研究和评价。根据矸石山表层风化程度的不同,可分别采取直接复垦、薄覆盖复垦及厚覆盖复垦三种方式。山西省的矸石山大多可直接复垦或薄覆盖复垦,此种复垦方式可节省投资,且种植效果与黄土地相似。  相似文献   
976.
利用长庆油田第三采油厂6 000 t/a规模的间接热解吸含油污泥处理厂实际运行后的产物渣土对不同植物进行了种植实验和掺混制砖实验,以产物渣土的成分分析为理论基础,以种植实验中植物的成活率和制成砖的抗压强度为依据,证明了利用渣土、本地黄黏土、农家有机肥土按5:3:2比例调配的混合土壤可以供作物正常生长;5%比例渣土含量的普通烧结红砖的抗压强度满足建筑制砖技术要求。对含油污泥经过高温间接热解吸后的渣土用作植被种植、建筑制砖的最终处置方式进行可行性探讨,为含油污泥的"无害化""资源化"的处置方式进行了初步探究。  相似文献   
977.
张汉澍 《环境教育》2015,(Z1):38-41
<正>"谁控制了石油,谁就控制了所有国家;谁控制了粮食,谁就控制了全人类。"这是美国前国务卿基辛格曾在20世纪70年代的一句著名格言。身处转基因商业化种植的十字路口,中国这个世界第一人口大国正面临一场重大的抉择。过去10年,有关转基因种植产业化的争论从没有平息过,然而却没有任何一年的争论有这一两年来得彻底和深入。挺转派:转基因能解决粮食问题"每年中国出口欧洲和日本的大米中都有因被  相似文献   
978.
1 9世纪40年代,由马铃薯病害引发的爱尔兰大饥荒,给爱尔兰民族留下了永远的精神创伤,这一灾难也给后世广大发展中国家在作物种植模式特别是关系国计民生的粮食种植上以深刻教训,由此警示后人不但要反思引发这一悲剧的社会制度根源,还要反思生态系统与自然环境对人类社会发展与进程的重大影响,因此以环境学的视角去重新审视全球背景下的"哥伦布大交换"(Colombian Exchange),马铃薯在爱尔兰悲与喜的历史也就具有了  相似文献   
979.
黄土高原小流域坡沟系统降雨型滑坡侵蚀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野外对坡沟系统分峁坡和沟坡采样,及原状土室内干密度测定和不同含水量下抗剪强度力学实验,得到了峁坡和沟坡土壤干密度随高程的变化规律,建立了小流域坡沟系统土体的抗剪强度随含水量的变化规律,为小流域土壤侵蚀定量计算和降雨型滑坡侵蚀预报模型参数的确定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80.
通过实验探讨了非饱和状态粘土的抗剪强度指标与速度和密度之间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抗剪切试验速度越快,强度与粘聚力越大,速度对内摩擦角影响不显著;密度增加,强度、粘聚力和内摩擦角对应增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