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2565篇 |
免费 | 85篇 |
国内免费 | 195篇 |
专业分类
安全科学 | 583篇 |
废物处理 | 46篇 |
环保管理 | 437篇 |
综合类 | 1388篇 |
基础理论 | 162篇 |
污染及防治 | 79篇 |
评价与监测 | 25篇 |
社会与环境 | 69篇 |
灾害及防治 | 56篇 |
出版年
2024年 | 5篇 |
2023年 | 37篇 |
2022年 | 64篇 |
2021年 | 57篇 |
2020年 | 58篇 |
2019年 | 39篇 |
2018年 | 35篇 |
2017年 | 40篇 |
2016年 | 49篇 |
2015年 | 87篇 |
2014年 | 295篇 |
2013年 | 166篇 |
2012年 | 216篇 |
2011年 | 237篇 |
2010年 | 194篇 |
2009年 | 130篇 |
2008年 | 188篇 |
2007年 | 173篇 |
2006年 | 128篇 |
2005年 | 127篇 |
2004年 | 99篇 |
2003年 | 96篇 |
2002年 | 61篇 |
2001年 | 70篇 |
2000年 | 51篇 |
1999年 | 19篇 |
1998年 | 18篇 |
1997年 | 24篇 |
1996年 | 17篇 |
1995年 | 5篇 |
1994年 | 11篇 |
1993年 | 10篇 |
1992年 | 10篇 |
1991年 | 7篇 |
1990年 | 9篇 |
1989年 | 12篇 |
1986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284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271.
中国的美国梦会变成世界的恶梦吗?对于中国13亿人口,美国梦正在变成中国梦。数百万的中国人已经过上美国式的生活:食用更多肉类,开私家车,出国旅游,像美国人那样把迅速增加的收入用于其他开销。尽管这些美国生活方式的消费者还只是中国人口的一小部分,但中国对世界资源的需求已经变得相当可观。 相似文献
272.
273.
土地利用方式下土壤有机碳特征及影响因素——以后寨河喀斯特小流域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喀斯特小流域土壤有机碳空间分布与土地利用之间的关系,基于网格法在后寨河流域挖掘了2 755个土壤剖面,并采集了22 057个土壤样品。分析了后寨河流域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土壤有机碳密度特征。结果表明:后寨河流域土壤有机碳密度主要受人为干扰、土壤厚度与岩石裸露率的制约。不同利用方式土壤有机碳密度(0~100 cm)总体上呈现以下规律:水田>旱地>经果林地>园地>草地>弃耕地>坡耕地>乔灌木林地>乔木林地>荒地>灌木林地>灌草地。后寨河流域100 cm土壤有机碳平均碳密度为8.70 kg/m2,低于中国土壤有机碳平均密度10.83 kg/m2,总有机碳储量为5.39×108 kg。科学合理地进行土地利用方式调整与管理,可以增大喀斯特小流域土壤有机碳储量。 相似文献
274.
《环境科学与技术》2017,(1)
为了更好地改善公路隧道中的空气环境,减少对隧道周边环境的二次污染,需采用比通风技术稀释空气污染物更合理高效的空气净化手段。综合国内外公路隧道空气污染物治理技术的研究进展,结合国内外公路隧道中静电除尘技术的应用实例介绍了静电除尘器(ESP)用于隧道除尘的工作原理和工作过程。在实验模拟和应用实例中,ESP对粉尘颗粒(PM)的去除效率均可达90%以上除尘效率高并且除尘相对比较彻底。同时对ESP的布置方式进行了阐述,结合其它空气净化装置,提出了一种与ESP相配合的隧道空气污染物综合治理方案。实验表明,将隧道空气首先通过ESP除去PM后再对气态空气污染物如一氧化碳(CO)等进行吸附处理,CO等气态污染物的去除效率会大大提高。结合国际上现有的隧道空气净化技术成果,对中国公路隧道空气污染物治理技术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275.
哈尼梯田地区农户粮食作物种植结构及驱动力分析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哈尼稻作梯田系统作为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GIAHS),具有极高的生态、经济、文化价值。近年来,以粮食产量增长为导向的农耕技术和作物品种单一化趋势,给哈尼梯田地区带来了严重的生态和食品安全问题。论文以农户生产行为作为切入点,从主要粮食作物的经济效益、耕地资源特征、村落发展类型、农户的家庭特征与资源禀赋进行实证研究,分析了哈尼梯田地区农户粮食作物种植结构现状及驱动因素。结果表明:1)调查涉及的41.23 hm2有效耕地中,按种植总面积排序,杂交稻、玉米、水果类作物位居前三。2)本地传统粮食作物--梯田红米,种植总面积和户均种植面积远小于经济效益较高的杂交稻和兼有饲料用途的玉米。同时,农户倾向于将其种植在质量较差、海拔较高的耕地上。3)作物的经济效益和耕地海拔及质量对替代性作物(如杂交稻和红米)的种植选择影响较大;个体农户层面上,农户特征与资源禀赋在不同程度上对不同作物的种植选择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276.
20世纪90年代,青藏高原地区开始推行草地承包到户制度,但因种种原因,草地承包落实并不彻底,出现了单户利用和联户利用共存的局面。两种利用方式产生的原因及各自对社会-生态系统的影响引起了学术界的高度关注,已有众多研究人员对此问题进行了深入研究。论文通过对国内外相关文献的分析和总结,对这一研究领域中所取得的主要进展进行了回顾,并凝练出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如对单户利用正面影响和对联户利用负面影响的认识不足等。在此基础上,有针对性地指出了未来研究应予以加强的几个方面,尤其需加强单户和联户利用的实证对比研究。 相似文献
277.
江西丰城生态硒谷土壤硒有效性及其影响因素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了解丰城市生态硒谷土壤的供硒能力及其影响因素,通过实地调查采样,对丰城生态硒谷96个0~20 cm耕层土壤样品中硒含量、形态分布、重金属含量及部分土壤理化性质进行研究,并探讨与土壤硒有效性的关系。结果表明,该地区土壤全硒质量比变幅(541~831μg/kg)达到富硒土壤标准。易被生物利用的水溶态硒和可交换态硒质量比较少且在不同土壤样品中差异较大,变幅分别为10.30~38.23μg/kg和10.68~38.45μg/kg,且与土壤全硒有一定的相关性。土壤全硒、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和土壤理化性质均对土壤硒的有效性产生影响,其中稻田土壤的供硒能力大于旱地,全P和速效P均与水溶态硒呈极显著正相关,在土壤硒有效性一定的条件下,全硒含量较高的土壤能够向作物提供较多的有效硒。 相似文献
278.
2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