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87篇
  免费   53篇
  国内免费   131篇
安全科学   11篇
环保管理   33篇
综合类   336篇
基础理论   208篇
污染及防治   24篇
评价与监测   16篇
社会与环境   40篇
灾害及防治   3篇
  2024年   9篇
  2023年   18篇
  2022年   15篇
  2021年   18篇
  2020年   30篇
  2019年   21篇
  2018年   21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15篇
  2014年   29篇
  2013年   27篇
  2012年   34篇
  2011年   48篇
  2010年   27篇
  2009年   41篇
  2008年   36篇
  2007年   34篇
  2006年   26篇
  2005年   23篇
  2004年   25篇
  2003年   27篇
  2002年   21篇
  2001年   25篇
  2000年   12篇
  1999年   18篇
  1998年   11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13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7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41.
佛坪三官庙地区大熊猫种群数量的DNA指纹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应用同位素标记大熊猫基因指纹探针F2ZGP96060801,以秦岭南坡中段佛坪国家级大熊猫自然保护区三官庙范围内采集的大熊猫粪便样品作材料,进行了DNA指纹检测.(1)在相同或不同时间、领域采得的粪便样品,显现出相同或不同的DNA指纹图谱,达到个体认定的目的,进一步表明了大熊猫的尽量新鲜的粪便,可以作为DNA指纹分析材料,进行野生种群数量调查.(2)根据检测21个粪便样品的结果,无误地认定了三官庙地区有13只大熊猫个体.其中有3个家系.(3)大熊猫粪便样品的DNA指纹图,通过微机识别的个体数,准确可靠,能获得大熊猫在野外的真实个体数量.  相似文献   
142.
川中半自然型防护林演替过程中的物种多样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四川中部绵阳官司河流域的半自然型林是长江中上游地区防护林的一个较典型类型。本文以它为研究对象,对群落的物种多样性及其在次生演替过程中的动态变化趋势进行了初步研究,并结合影响多样性的几个主要环境因子进行了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1)现阶段该防护林的植物种类组成和群落结构均较简单,松、柏、栎混交的针阔叶林占绝对优势,其物种多样性较小,但随着群落次生演替的进展,各层次的多样性趋于增加;(2)用灰色系统理论的关联度分析方法研究群落的物种多样性与主要环境因子的相关性是可行的。经测定,研究区的土壤pH值,外界干扰度和土壤含水量等指标对防护林的物种多样性有显著的影响。图2表3参16  相似文献   
143.
为揭示不同碳氮比对纤毛虫种群增长的影响以及纤毛虫对碳源和能量来源的选择性 ,利用实验生态学方法 ,对海水养殖水体中 3种常见的纤毛虫原生动物 :扇形游仆虫 (Euplotesvannus)、海洋尾丝虫 (Uronemamarinum)和巨大拟阿脑虫 (Paranophrysmagna)在牛肉浸膏及梯度浓度葡萄糖培养基中的种群增长过程进行了初步的探讨 .数据分析表明 ,在牛肉浸膏培养基中加入不同浓度的葡萄糖对于纤毛虫种群增长影响显著 ,其中在 0 .0 5 gL-1葡萄糖浓度的培养基中 3种纤毛虫种群增长最佳 (P <0 .0 5 ) ,而在 0 .4 gL-1浓度时纤毛虫的生长繁殖均受到高度抑制 (P <0 .0 5 ) .这一结果显示 ,不同C N比对纤毛虫的种群增长有着直接的影响 .图 3表 3参 10  相似文献   
144.
采用分体式厌氧氨氧化反应装置,以短程硝化-厌氧氨氧化工艺为研究对象,通过改变基质浓度探究其对工艺固碳潜力的影响,寻找最佳固碳量的运行工况;通过收集反应器运行各阶段的污泥样品,对其中的微生物种群多样性进行分析,确定工艺的固碳微生物。试验结果表明:确定进水中NH~+_4-N浓度为180 mg/L时,工艺展现出最佳的固碳能力;短程硝化阶段,当进水中NLR为0.44 kg-N/(m~3·d~(-1))、HRT为10 h时,固碳量为0.285 mg/mg-N;厌氧氨氧化阶段,当进水中NH~+_4-N和NO~-_2-N浓度分别为75 mg/L、95 mg/L,HRT为24 h、NLR为0.13 kg-N/(m~3·d~(-1))时,固碳量为0.16 mg/mg-N。微生物种群多样性分析表明:短程硝化反应器中的优势菌种为Acidobacteria Bacteria(酸杆菌)、Chlorobi(绿菌)、Proteobacteria Bacteria(变形杆菌);厌氧氨氧化反应器中的优势菌种为Planctomycete Bacteria(浮霉菌)、Actinobacteria Bacteria(放线菌)、Proteobacteria Bacteria(变形杆菌)。  相似文献   
145.
贵州茂兰喀斯特森林不同演替下土壤真核微生物多样性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王显  龙健  李娟  刘灵飞  廖洪凯  李宜蓉  杨睿 《环境科学》2020,41(9):4314-4321
真核微生物是茂兰喀斯特森林土壤微生物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生态系统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为了解茂兰喀斯特森林不同演替阶段下土壤真核微生物群落组成及其多样性,利用18S rDNA高通量测序技术研究了原生林(YSL)、灌木林(GML)、灌木丛(GMC)和草地(CD)这4种演替阶段下土壤真核微生物群落多样性.结果表明,在不同分类水平下,不同演替阶段土壤真核微生物群落组成相似.α多样性指数存在显著差异, Shannon指数与Simpson指数在不同演替阶段表现为:YSLGMCGMLCD. NMDS分析表明不同演替阶段土壤真核微生物群落结构存在差异; LEfSe分析表明,YSL中差异指示种数量高于GML、GML和CD.本研究结果为研究不同演替阶段下土壤真核微生物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46.
油田硫酸盐还原菌的大量繁殖,严重的影响了生产。研究从生态抑制的角度,运行厌氧的ABR反应器,投加生态抑菌剂,进行连续流试验。结果表明,加入生态抑制剂后,硫酸根浓度降低,产生的硫化物浓度低于0.3 mg/L以下,氧化还原电位由-300 m V变为-50 m V左右,pH值和碱度变化不大,对反应系统影响较小。生态抑制前后微生物图谱变化显著,由硫酸盐还原菌群变为以反硝化为主的功能菌群,生态抑菌剂实现了硫酸盐还原菌群的活性抑制。  相似文献   
147.
为了高效实现猪场养殖废水生物脱氮除磷,报道了一种新型生物处理工艺,即上流式厌氧污泥床(UASB)-好氧/缺氧/好氧。结果表明:该工艺能够有效地去除猪场养殖废水中的化学需氧量(COD)、总氮和总磷,出水满足GB 18596—2001《畜禽养殖业污染物排放标准》。UASB段对COD去除率为80%左右,而对氨氮和总磷的去除无贡献。第1段好氧段去除总磷的效率为88.2%。缺氧区NO_2~--N和NO_3~--N的去除率分别高达96.6%和97.3%。将30%原水直接加入缺氧段可解决缺氧段进水碳源不足的问题,达到了良好的生物脱氮效果。微生物种群结构分析表明,Betaproteobacteria是反应体系中组分最多的功能微生物,其最大比例约占63%。  相似文献   
148.
为了改进现有反映单种群增长的Logistic(逻辑斯特)模型,使其能更好地对水动力影响下藻类的种群动态关系进行表征,进而验证水力剪切作用引起的营养盐混合和均化作用对藻类生长的影响,采用恒温(25℃)和恒定光照(4 000 lx,光暗比12 h:12 h)的培养试验,对水华中常见四尾栅藻(Scenedesmus quadricanda)在水力剪切条件下的种群动态增长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①相对于静止条件,不同的水力剪切(100、200、300和400 r/min)作用均促进了四尾栅藻的增长,并且均存在最大Chla浓度.②结合藻类种群动态增长的Logistic模型和传质理论,构建了水力剪切效应下单藻种的种群动态增长模型(R2>0.95).模型结果显示,水力剪切作用是藻类最大生物量的控制因素.在空间有限的富营养条件下,Chla浓度在体积平均流速为0.101 m/s(200 r/min)条件下的最大生物量为15 328.2 μg/L,是静止条件的1.75倍,大于其他水力剪切条件,与试验结果吻合,传质系数(kc)对四尾栅藻最大生物量的促进系数(kM)为945.1.③水力剪切主要通过改变藻细胞层流边界层以外环境的营养物质浓度分布,从而对藻类的种群规模产生影响.④水力剪切效应存在边际效应递减的现象,随着剪切强度的增加,在不产生藻类的机械损伤的范围内,藻类种群会达到一个稳定期.研究显示,理论上解释了水力剪切效应对四尾栅藻动态增长的影响机制,实现了水力剪切作用和营养盐通量共同影响四尾栅藻种群增长关系的统一.   相似文献   
149.
蚯蚓对城市污泥蚯蚓堆肥过程中微生物特征变化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揭示蚯蚓对城市污泥中微生物特征的影响和作用,本研究采用赤子爱胜蚓处理城市污泥,以无蚯蚓处理为对照,探讨蚯蚓对污泥堆肥中微生物数量、活性和种群变化的影响.结果显示:蚯蚓在前期能够显著提升脱氢酶的活性和细菌16S r DNA的丰度;从而加速有机物的降解,促进后期堆肥产物的腐殖质化.高通量测序结果表明:从60 d开始,蚯蚓组和对照组的细菌种群结构出现明显差异,蚯蚓处理能够显著增加最终产物的细菌种群的Chao1和Shannon指数.最终产物中,对照组的优势菌群为变形菌门(56%)、拟杆菌门(16.3%)和厚壁菌门(15.4%);蚯蚓组的优势种群有变形菌门(31.3%)、拟杆菌门(27.1%)、放线菌门(21.1%).与对照组相比,蚯蚓粪中放线菌和根瘤菌的丰度分别提高了13.1%和2.5%,表明蚯蚓的作用提升了堆肥产物作为微生物肥料的潜力.  相似文献   
150.
基于遥感卫星影像的热环境时空格局及与地表特征相关性分析是目前城市热环境研究的主要内容,但此类研究针对季相变异特征的分析较为缺乏。以广州市中心区2005年下半年3期不同季相的Landsat TM影像为数据源,提出一种面向对象分割的方法提取城市热岛/冷岛分布,并利用重心模型定量其季相变化移动轨迹;采用回归树模型构建地表温度(Land surface temperature,LST)与非渗透地表的关系方程,旨在揭示城市热环境季相变异性规律。结果表明:(1)随夏季到深秋,热岛呈现从中心区退出的态势,南部冷岛大面积消失,7月18日至10月22日热岛重心向东移动2.5 km,冷岛重心向西北移动3.4 km。10月22日至11月23日冷岛重心向西北移动9 km,热岛重心向东南移动8 km;(2)随季相变化,地表温度与非渗透地表的正相关关系趋于复杂,二者相关性从7月18日的0.994 1降至11月23日的0.869 1,对于11月23日数据,使用二次多项式方程更能表达二者的关系;(3)与传统的线性回归模型相比,回归树模型能更好地模拟地表温度的空间异质性,非渗透地表的增温作用存在非线性趋势,并且二者的关系模型存在明显的空间异质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