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87篇
  免费   53篇
  国内免费   131篇
安全科学   11篇
环保管理   33篇
综合类   336篇
基础理论   208篇
污染及防治   24篇
评价与监测   16篇
社会与环境   40篇
灾害及防治   3篇
  2024年   9篇
  2023年   18篇
  2022年   15篇
  2021年   18篇
  2020年   30篇
  2019年   21篇
  2018年   21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15篇
  2014年   29篇
  2013年   27篇
  2012年   34篇
  2011年   48篇
  2010年   27篇
  2009年   41篇
  2008年   36篇
  2007年   34篇
  2006年   26篇
  2005年   23篇
  2004年   25篇
  2003年   27篇
  2002年   21篇
  2001年   25篇
  2000年   12篇
  1999年   18篇
  1998年   11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13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7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211.
三峡库区桉树人工林封育后的群落特征和演替趋势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解封育后桉树人工林的群落特征和演替趋势,以三峡库区中游地段世坪林场封育11年后的桉树人工林为研究对象,通过群落调查(样方法),分析了区系组成、群落外貌、垂直结构和主要种群年龄结构。结果显示,在4800m2样地中共记录维管植物(不含桉树)46科76属88种,科属分布型都以热带分布为主,但温带分布也占有一定比例;群落主要由具中小型革质全缘单叶的高位芽植物构成,但落叶树比例高于当地常绿阔叶林;群落层次分明,可分为乔木层、亚乔木层、灌木层、草本层;优势种巨桉(Eucalyptus grandis)更新不良,将会逐渐衰退,而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丝栗栲(Castanopsis fargesii)和小红栲(C. carlesii)种群径级结构呈金字塔型,幼苗储备充足,为增长种群。通过分析桉树人工林的群落特征和主要种群年龄结构,认为封育后三峡库区桉树人工林处于向地带性常绿阔叶林演替过程中一个不稳定的过渡阶段,随着演替的进行,桉树的优势地位将逐渐为丝栗栲和小红栲等顶级树种所取代。  相似文献   
212.
为阐明黑松(Pinus thunbergii)海防林天然更新的影响机制,在对烟台典型样地样方调查的基础上,采用统计分析方法,分析成年个体密度、距海岸距离、草本和灌木盖度对其天然更新的影响。结果表明,黑松海防林径级分布呈逆J字型分布,判定系数R2达到了0.99,表明所调查的黑松种群是一个能够自我维持、稳定发展的异龄种群;幼苗和幼树随着成年个体密度和距海岸距离的增加,个体数呈先上升后下降趋势,而随着草本和灌木盖度的增加,表现出下降倾向;小树个体数与灌木盖度呈正相关,与成年个体密度、距海岸距离和草本盖度关系不明显。处于不同生活史阶段的幼龄植株在成年个体密度、距海岸距离及下层植被的影响下表现出了不同的适应策略和机制,理解这些更新规律,是黑松海防林可持续管理的前提。  相似文献   
213.
214.
衡阳紫色土丘陵坡地自然恢复过程中微生物量碳动态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璟  杨宁 《生态环境》2012,(10):1670-1673
以典型的衡阳紫色土丘陵坡地植被不同恢复阶段为研究对象,采用空间代替时间序列方法,选用立地条件基本相似的裸荒地、草本群落、灌木群落和乔木群落等4类典型样地,分别代表群落演替进程中4个不同的演替阶段,通过调查取样和实验分析,探索不同演替阶段土壤微生物量碳(MBC)的大小与活性。结果表明:(1)土壤有机碳(SOC)与MBC呈先下降后增大的趋势,其差异在各演替阶段达显著水平(P〈0.05),SOC与MBC呈现显著正相关关系(P〈0.05);(2)微生物熵(MQ)与代谢熵(qC02)呈显著负相关关系(P〈0.05),随着演替的进行,MQ整体上呈现出下降趋势,各演替阶段其值的差异达显著水平(P〈0.05);(3)MQ与MBC呈极显著负相关(P〈0.01),并随着演替的进行,呈现出先升后降的变化趋势,各演替阶段qCO2的差异达显著水平(P〈0.05);(4)在演替初期,土壤有效基质逐渐降低,而在演替后期有效基质不断增加,此有利于SOC与MBC的提高,有利于土壤肥力的提高。研究结果将丰富该地区植物生态学与恢复生态学的内容,为衡阳紫色土丘陵坡地生态系统的恢复与重建提供了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215.
兰州市南北两山不同生境红砂种群数量动态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周资行  李毅  焦健 《自然资源学报》2011,26(10):1726-1737
对兰州市南北两山不同生境天然分布的红砂种群进行数量动态研究,通过径级结构回归年龄结构,编制静态生命表,绘制生存函数曲线,计算动态指数及谱分析,结果表明:不同生境红砂种群均表现为幼龄个体多,中老龄个体少,种群在Ⅲ龄级时死亡率最高,随着年龄增加,死亡率有所降低,Ⅶ、Ⅷ龄级由于生理衰老死亡率上升,种群存活曲线均接近于Deevey-Ⅲ型,年龄结构均接近增长型,增长潜力阴坡山下(5.90%)>阳坡山下(5.62%)>阴坡山上(4.77%)>阳坡山上(3.79%),并存在明显的周期性,红砂种群的数量动态变化整体上受其生命周期中生物学特性的控制;由于坡向及海拔差异带来的环境异质性,阴坡山下红砂种群整体生长最佳,阴坡山上和阳坡山下次之,而阳坡山上的红砂种群危险系数最大,受环境和种内压力共同作用显著,应适当抚育,从而促进种群持续发育。  相似文献   
216.
野生药用植物资源是我国中医药事业和产业的重要物质基础,并与生态平衡密切相关,然而药用植物资源和物种多样性在人工林恢复中随林龄的变化知之甚少.以广东省乐昌林场选取近自然经营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人工林(5、10、15、20、30和60年林龄)为研究对象,分析药用植物多样性及组成结构随林龄的变化轨迹.结果表明:(1)6个林龄下共有林下植被74科131属和178种,其中药用植物有58科86属105种.(2)杉木人工林林下植被和药用植物物种丰富度随林龄无显著的线性关系,林下植被灌木层物种多丰富度最大值出现在林龄10年(22.33),草本层出现在林龄20年(14.33).灌木层药用植物物种丰富度最大值出现在10年和20年的林龄(16.00),草本层为20年林龄(8.67).(3)杉木林草本层和灌木层的药用植物Jaccard和Morisita-Horn相似性指数比林下植被的草本层和灌木层更高;杉木人工林林下植被灌木层、草本层和灌木层药用植物随林龄间隔Jaccard相似性指数降低,而草本层药用植物增加.综上,近自然经营的杉木人工林可以培育较多药用植物,停止人为扰动后药...  相似文献   
217.
亚硝酸盐对A2O系统脱氮除磷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A2O系统中,通过分别向缺氧区和好氧区投加亚硝酸盐的方式,考察和分析了亚硝酸盐的存在对系统脱氮除磷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系统的硝化、反硝化及除磷性能均对亚硝酸盐的存在比较敏感.亚硝酸盐存在于好氧段时对硝化性能的影响较大,当好氧段亚硝酸盐浓度达到25mg/L时,系统硝化速率仅有5.26mg/(L·h).亚硝酸盐存在于缺氧段时对反硝化性能的抑制作用较大,且当亚硝酸盐长期存在于缺氧段时,系统的反硝化速率降低至11.83mg/(L·h),与正常情况相比下降了60%;亚硝酸盐存在于好氧段时会严重抑制聚磷菌的吸磷能力,系统磷去除率仅有22%.当亚硝酸盐存在于缺氧段时,会引发系统的污泥膨胀问题,导致聚磷菌流失,聚磷菌数量减少到2.02%左右,继而引发系统除磷效果严重恶化.  相似文献   
218.
重金属Cd污染对旱田土壤微生物群落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太原市土堂村的旱田土壤为例,研究了Cd胁迫下对土壤微生物数量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在Cd质量浓度逐渐增加到10 mg/kg时的单一胁迫下,细菌依然呈显著的正相关;在Cd处于较低浓度时,放线菌和真菌呈正相关,但当质量浓度达到10 mg/kg时,放线菌和真菌开始受到抑制。Cd胁迫下对土壤生物活性的抑制率由大到小为细菌放线菌真菌。从三大菌的总数上看,随着重金属污染时间的增加,细菌、放线菌、真菌三大菌总数逐渐减少。  相似文献   
219.
新疆棉区棉花黄萎病发生危害严重,提高该病的生态防控技术对实现棉花"化肥、农药"减施增效有重要意义.文章以阿克苏、石河子和库尔勒三地棉花黄萎病不同发生程度棉田土壤为研究对象,利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对土壤细菌种群结构进行研究,并分析土壤理化性质与细菌多样性及种群结构的相关性,以期揭示棉田土壤的细菌群落结构差异及主要影响因子,为...  相似文献   
220.
亚热带坡地森林生态恢复演替及树种选择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笔者从亚热带坡地森林生态恢复的模式及配置、亚热带坡地森林恢复的优良乡土树种及先锋树种选择等方面阐述了亚热带坡地森林生态恢复的研究进展及其在中国亚热带的实践,在此基础上对亚热带坡地森林生态恢复的继续研究提出了几点看法和展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