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97篇
  免费   49篇
  国内免费   138篇
安全科学   11篇
环保管理   33篇
综合类   339篇
基础理论   211篇
污染及防治   31篇
评价与监测   16篇
社会与环境   40篇
灾害及防治   3篇
  2024年   10篇
  2023年   21篇
  2022年   18篇
  2021年   19篇
  2020年   30篇
  2019年   21篇
  2018年   22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15篇
  2014年   29篇
  2013年   27篇
  2012年   34篇
  2011年   48篇
  2010年   27篇
  2009年   41篇
  2008年   36篇
  2007年   34篇
  2006年   26篇
  2005年   23篇
  2004年   25篇
  2003年   27篇
  2002年   21篇
  2001年   25篇
  2000年   12篇
  1999年   18篇
  1998年   11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13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8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431.
由于各种原因,我国西部地区仍然分布着较大面积退耕后并未实现植被恢复的退耕弃荒地。不同方式或不同强度的人为干扰都会导致退耕弃荒地植被恢复效果发生偏差。研究选取滇西北维西县的退耕弃荒地为对象,通过分析放牧、围封和保护3类不同干扰方式下植被恢复过程中群落物种多样性、地上生物量及主要恢复使用树种云南松(Pinus yunnanensis)幼苗生长的差异,探讨不同干扰方式对退耕弃荒地植被恢复的影响。结果表明:放牧、围封和保护3种干扰方式下退耕弃荒地植物种的Margalef丰富度指数和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大小均表现为围封样地>保护样地>放牧样地(P<0.05),即随着干扰强度的增加,群落物种的丰富度和多样性先升高后降低,结果支持“中度干扰假说”;退耕弃荒地植物群落地上生物量大小依次为保护样地>围封样地>放牧样地(P<0.001);云南松幼苗在不同干扰方式下的退耕弃荒地内生长优劣程度依次为保护样地>围封样地>放牧样地(P<0.001);因此,保护和围封方式均有利于退耕弃荒地的植被恢复,而自由放牧方式会阻碍植被恢复,甚至可能会导致植被退化。  相似文献   
432.
2000年6-7月在厦门海域11个测站进行赤潮监测,6月28-29日在西海域发生聚生角毛(Chaetoceros socialis)和金藻(Chromulina sp.)水华.根据表层浮游植物样品和同步观测的理化参数进行多元分析,揭示浮游植物群落演替和水华机理.聚类分析显示浮游植物聚群可分为与水华过程相关联的3个群落,群落Ⅰ位于半封闭性的水交换条件差的西海域,主要由微型浮游植物组成,这些赤潮原因种在赤潮爆发时剧增.群落Ⅱ位于受九龙江冲淡水影响较直接的外港,主要由低盐的小型浮游植物组成.群落Ⅲ位于受外海水影响较大的东北部,主要由广布性的小型浮游植物组成;主成分分析表明浮游植物细胞丰度与营养盐尤其铵氮含量密切相关;西海域样品因子载荷较大指示该海域富营养化程度比外港和东部海域严重.降雨是这次水华的激发因素,由其引起的降温抑制暖温性中肋骨条藻繁殖,促进寒冷性聚生角毛藻旺发;然而降雨带来的有机污染是水华的内在原因.此外,本文还讨论了浮游植物水华优势种小型化与营养盐结构的关系.  相似文献   
433.
434.
乌鲁木齐河底栖动物种群结构及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乌鲁木齐河底栖动物种群结构的分析,利用生物指数评价乌鲁木齐河水质状况。  相似文献   
435.
436.
437.
李辉 《绿色视野》2008,(9):25-27
王昭荣,云南省大山包黑颈鹤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副局长、昭通市黑颈鹤保护志愿者协会主席。10多年来,他始终不懈地投身于黑颈鹤种群保护工作,2005年被共青团中央授予"中国青年志愿服务金奖奖章";2006年被有关机构评为  相似文献   
438.
植物种群的自然稀疏法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439.
20 0 0年 5月中、下旬对长江口南汇边滩泥螺种群进行了调查和统计分析 ,结果表明 :泥螺种群呈聚集型分布 ;泥螺种群密度分别为 2 1.2 /m2 和 32 .8/m2 ;生物量分别为 2 5.60g/m2 WW和4 4 .89g/m2 WW或 2 .0 5g/m2 DW和 3.4 9g/m2 DW ;平均壳高分别为 1.19cm和 1.34cm ,壳高日生长量为 98.7μm ,月生长率达 2 4 .9% ;种群分别以壳高 1.0 0~ 1.2 0cm ( 4 7.0 6% )和 1.2 0~ 1.4 0cm( 4 1.90 % )的种群占绝对优势 ;性成熟个体比例分别占 32 .4 %和 78.3% ,整个泥螺种群处于生长期向繁殖期过渡阶段。壳高 (H)与壳宽 (B)、湿重 (WW )、存水量 (F1)、相对存水量 (F2 )与WW之间回归方程分别为 :H =0 .180 4 3+1.2 750 B、WW =0 .4 4 75 H2 .512 8、F1=0 .760 2 WW -0 .4 661、F2 =34 .0 2 1 WW - 8.666,相关显著。平均肥满度 ( 0 )和鲜出肉率 (PF)分别为 2 99.2 7%和 62 .15% ,它们与 WW呈负相关 ,回归方程分别为 :0 =34 7.0 8- 38.11 WW和PF =10 5.74 -34 .72 WW ,前者相关性较差 ,后者显著。 2 0 0 0年 5月初泥螺旺发与水动力条件、营养盐累积及饵料密切相关 ;目前的人工捕捞水平不会导致泥螺资源种群的数量下降 ,反而有助于发挥泥螺种群的环境净化功能。  相似文献   
440.
如今,大量的两栖动物和爬行动物受到威胁,被列入了濒危物种的红色名单,其原因主要是这些动物的自然栖息地受到了人为地破坏以及气候变化、环境污染和外来物种的侵袭。在去年的"国际生物多样性日"来临前,欧盟委员会公布了委托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所做的调查。数据表明,欧洲59%的两栖动物和42%爬行动物的数量正在减少,这两类动物受到的威胁比哺乳动物和鸟类动物更严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