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12篇
  免费   165篇
  国内免费   305篇
安全科学   400篇
废物处理   43篇
环保管理   246篇
综合类   1289篇
基础理论   316篇
污染及防治   93篇
评价与监测   120篇
社会与环境   168篇
灾害及防治   107篇
  2024年   21篇
  2023年   71篇
  2022年   85篇
  2021年   112篇
  2020年   77篇
  2019年   79篇
  2018年   50篇
  2017年   61篇
  2016年   67篇
  2015年   92篇
  2014年   205篇
  2013年   118篇
  2012年   175篇
  2011年   176篇
  2010年   113篇
  2009年   92篇
  2008年   186篇
  2007年   187篇
  2006年   136篇
  2005年   122篇
  2004年   90篇
  2003年   55篇
  2002年   53篇
  2001年   56篇
  2000年   52篇
  1999年   41篇
  1998年   25篇
  1997年   27篇
  1996年   27篇
  1995年   33篇
  1994年   23篇
  1993年   14篇
  1992年   11篇
  1991年   22篇
  1990年   16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8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5 毫秒
361.
薛渊博  孟涛 《劳动保护》2010,(7):100-101
长治市生产总值的1/4,财政收入的1/3来自煤炭行业及相关产业,高危企业比重大,安全隐患多。长治市又是一个安全发展的新兴城市,连续8年全市煤矿未发生一起重大安全事故,煤炭百万吨残废率从2.69降为0.19。目前,长治市正在开展创建本质安全型城市试点工作。  相似文献   
362.
目前,指纹识别方法的主流是通过提取指纹细节特征并对这些特征进行成对匹配。问题是指尖表面状况严重影响识别结果,而指尖表面采集结果又受到环境和个人因素影响。为解决这个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种限频相位相关图像匹配方法,利用二维离散傅里叶变换中的限频相位部分使得低质量指纹图像的识别具有的很高的鲁棒性。选用一系列从采集条件恶劣的指尖(如:干指尖、粗糙的指尖、过敏症患者的指尖)处取得的指纹进行匹配实验,实验表明,与一种典型的基于细节特征的匹配算法相比较,本算法具有较强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363.
<正>近年来,我国逐渐加大对城市轨道交通的投入与建设,"十一五"期间,全国特大城市的地铁和轻轨通车里程将超过1500公里。未来,我国城市轨道交通总规划里程将超过5000公里,总投资估算超过8000亿元。在这种形势下,我国电视监控、广域联网、核生化探测等轨道  相似文献   
364.
探究差异化乡村振兴路径下村域土地利用时空变化特征及其驱动机制,对于优化土地利用格局和制定乡村振兴路径有重要意义。以长江流域浅丘河谷区2个地形地貌相似、历史发展情况接近、乡村振兴路径迥异的行政村——芳阴村和横山村为例,基于无人机航测和多期Google Earth卫星影像,从土地利用转移、核心用地扩张模式、像元级地块属性和边界二值变化等视角综合探讨了两村在2017~2021年的土地利用变化特征,并引入地理探测器模型,从自然、社会经济、政策因素等多个方面定量归因。结果表明:(1)研究期内两村均经历了较为剧烈的土地利用变化过程,以蔓延式的园地扩张为主,最后芳阴村和横山村分别形成了农旅融合型和农林复合型的发展格局,并且芳阴村的土地利用变化过程较横山村更具多样性和均衡性。(2)像元层面上,芳阴村的地块属性和边界变化均较为剧烈,且二者在超50%的村域范围内存在显著的空间集聚效应,而横山村仅地块属性变化较为明显,地块边界变化度整体低于芳阴村。(3)村域土地利用变化受到自然、社会经济和政策多重因素的交互影响,不同乡村振兴路径下村域土地利用变化的驱动类型和驱动解释力度存在差异,对于有明确政策区划驱动的芳阴...  相似文献   
365.
每年我国沿海多地遭受不同程度的台风灾害影响,台风对我国多个省市地区人民造成严重的生命和财产安全危害。海洋热含量(TCHP)是影响台风的主要因素之一,文中将2019年利奇马台风数据与基于FY-4A融合海温数据反演得到的TCHP数据做时空匹配,得到利奇马台风路径上的TCHP。然后在地统计学的基础上,引入全局自相关分析和局部自相关分析方法,对台风路径上的TCHP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TCHP的全局Moran′s I值为0.94,即在相邻空间位置上具有高度的正空间自相关性;TCHP局部空间自相关特征主要以高-高,低-低这2种空间聚集形态为主,在局部空间上没有表现出异质性,具有较高的空间相关性;在利奇马台风发生及发展过程中,随空间位置的变化,TCHP属性值逐渐由低-低聚集类型向高-高聚集类型转变,对海-气交换产生负反馈影响,此时TCHP和台风移速在此变化过程中虽然波动较大,但是变化后维持在一定的范围内。台风强度也在变化之后增速也逐渐变缓,形成一个稳定状态。  相似文献   
366.
为比较分析渤、黄海夏季浮游植物的群落结构特征,本研究于2013年夏季在渤海、北黄海和南黄海(31.19 °N-39.82 °N,118.89 °E-125.65 °E)设50个站位采集水样,研究各海域浮游植物的种类组成、丰度分布、优势种和群落多样性。结果显示,种类数和香农?威纳指数均为南黄海最高,北黄海次之,渤海最低,多样性高值区集中在山东半岛南部海域、南黄海中部和长江口毗邻海区。研究海域水柱浮游植物丰度为0.01×103~418.2×103 cells/L,渤海、北黄海和南黄海的平均值分别为(14.6±12.8)×103 cells/L、(11.5±14.9)×103 cells/L和(35.7±92.3)×103 cells/L。甲藻和硅藻是浮游植物的优势类群,甲藻分别占渤海、北黄海和南黄海水柱总丰度的52.7%、26.4%和77.9%;硅藻分别占渤海、北黄海和南黄海水柱总丰度的46.6%、73.1%和22.1%。渤海和南黄海浮游植物多分布于表层及次表层,北黄海浮游植物多分布于中层至底层。  相似文献   
367.
滨海湿地因其碳汇功能强大,在减缓全球气候变化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退塘还湿”作为近几年我国滨海湿地生态修复开展的主要形式之一,对其碳源/汇功能的研究较为匮乏.基于涡度相关技术,观测了2021年辽河口“退塘还湿”修复区CO2通量,研究了修复区内盐沼湿地生态系统CO2交换特征及其环境调控.结果表明,修复区净生态系统CO2交换(NEE)平均日变化曲线在春季和秋季呈“U”型,在夏季呈“V”型,在冬季呈“一”型,其春、夏、秋和冬季的效率(以C计)分别为-40.06、-63.62、2.33和34.43 g·m-2.修复区NEE日累积年内变化整体呈“V”型,NEE生态系统呼吸(Reco)和总的初级生产力(GPP)月累积差异明显.2021年修复区内光合有效辐射(PAR)是白天NEE的重要调控因子,二者呈直角双曲线关系,PAR可以解释白天NEE变化的53%;空气温度(Ta)是夜晚生态系统呼吸(Reco,night)的主控因子,二者呈指数关系,Ta < 5.5℃时生态系统呼吸的温度敏感性(Q10)为2.19,Ta可以解释Reco,night变化的42%,Ta ≥ 5.5℃时Q10为1.81,Ta可以解释Reco,night变化的51%.另外,2021年生长季辽河口湿地修复区NEE与土壤含水量(SWC)和饱和水汽压差(VPD)均呈显著的线性负相关,而NEE与土壤温度(Ts)和相对湿度(RH)无显著相关.2021年辽河口“退塘还湿”修复区盐沼湿地表现为碳汇,总净固碳量(以C计)为-66.89 g·m-2,其具有长期的碳增汇潜力.  相似文献   
368.
基于流域水质改善与水环境管理需求,结合目前流域非点源水污染排放存在的问题,本研究采用SOA-B/S架构,运用MVC6和GIS与环境模型集成关键技术,构建流域非点源水污染排放清单估算系统,并系统梳理了地形数据、污染源环境统计数据、气象数据等基础信息,采用基于输出系数法的非点源水污染负荷估算模型,实现了对全年及年内各分水期非点源水污染排放清单的处理分析和估算。系统通过数据库、GIS平台、模型集成和业务系统建设,实现了对不同时间和空间尺度下不同地区的非点源水污染负荷估算,推进了流域非点源污染排放的信息化、科学化及可视化管理,为决策者制定流域水环境管理措施和方案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369.
我国长江中下游平原典型稻田含碳温室气体通量变化特性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刘硕  甄晓杰  刘钢  冯兆忠 《环境科学》2022,43(4):2151-2162
近年来关于碳排放研究的内容越来越受到重视,我国提出了在2030年实现碳达峰的战略目标,因此对我国温室气体排放监测的研究显得非常重要.基于涡度相关法对我国长江中下游区域典型稻田生长季的CO2和CH4通量进行监测分析,结果发现整个观测阶段稻田CO2通量呈"U"型曲线,整体表现为汇,分蘖期开始出现负值,抽穗期降到最低,通量平...  相似文献   
370.
白洋淀由于长期受人类活动影响,部分区域内源污染严重.针对该类区域,"十三五"水专项开展了生态清淤试点工程以实现内源治理.在清淤过程中底栖生物容易遭到严重破坏,与之密切联系的食物网受到影响.在沉水植物补种成功后,如何科学地恢复底栖动物群落并维持长效稳定,急需寻求解决方案.本研究于2018年对白洋淀大型底栖动物群落进行调查,根据调研结果、习性特征和食物网模型,提出了受损后大型底栖动物群落恢复方案.研究发现,春季优势种为螺类软体动物和虾类甲壳类动物,夏季和秋季为螺类软体动物和昆虫类摇蚊幼虫.全年主要优势种为中华圆田螺、中国圆田螺、羽摇蚊和大红德永摇蚊.通过食物网模型计算,确定了软体动物是2010年和2018年的关键功能组.因此,综合优势种和关键种,底栖动物群落恢复物种主要选择虾类、螺类和摇蚊幼虫.根据底栖动物的习性,确定甲壳动物和摇蚊幼虫以自然恢复为主,螺类以人工恢复为主的恢复方式.针对螺类关键物种,根据2018年调研生物量、工程经验值和生态容量综合确定其恢复投加量合理范围.通过以上研究,建立了基于食物网成熟度和稳定性的底栖动物群落恢复优化调控方案,为受损底栖动物群落的恢复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