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38篇
  免费   25篇
  国内免费   48篇
安全科学   1001篇
废物处理   39篇
环保管理   115篇
综合类   436篇
基础理论   38篇
污染及防治   9篇
评价与监测   7篇
社会与环境   15篇
灾害及防治   51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4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17篇
  2020年   14篇
  2019年   12篇
  2018年   20篇
  2017年   21篇
  2016年   16篇
  2015年   56篇
  2014年   156篇
  2013年   101篇
  2012年   192篇
  2011年   209篇
  2010年   156篇
  2009年   119篇
  2008年   115篇
  2007年   85篇
  2006年   102篇
  2005年   84篇
  2004年   48篇
  2003年   28篇
  2002年   32篇
  2001年   17篇
  2000年   20篇
  1999年   15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61.
2006年1月9日上午9时,全国科学技术大会在人民大会堂开幕。胡锦涛、吴邦国、温家宝、贾庆林、曾庆红、黄菊、吴官正、李长春、罗干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出席会议。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吴邦国主持会议。宣布大会正式开幕。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胡锦涛发表重要讲话。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宣读《国务院关于2005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的决定》。  相似文献   
962.
高金吉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工程院院士。辽宁本溪人,1942年12月生。1966年毕业于北京化工学院,1993年获清华大学工程力学博士学位。1988年被评为国家级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科技专家,1999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机械与运载工程学部)。  相似文献   
963.
职安课堂     
《现代职业安全》2006,(3):89-89
2006年1月的全国科学技术大会,被认为是我国科技发展的又一个里程碑。权威人士指出,如果说这是第四个里程碑的话,那么前三个分别是1956年的知识分子会议、1978年的全国科学大会和1995年的全国科学技术大会。回眸往昔,每一次大会,都出台了相应的规划或者文件;每一次大会,都带来了科技大发展的热潮,并深刻影响了社会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964.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2006,16(12):I0001-I0002,F0003
沈立江苏省安全生产科学研究院副院长,教授级高工、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国家安全生产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涂装安全分标委会副主委、江苏省重大危险源及隐患评估中心主任。1953年12月生,1982年毕业于南京工学院动力工程系电气技术专业。长期从事安全生产科研和技术服务工作,前后承担科研、设计、标准制订、管理体系咨询、安全评价、认证等技术工作数十项,主持、参加科研攻关项目等十多项。曾获国家经贸委科技进步二等奖、劳动部科技进步三等奖等多种奖项。著有《涂装安全技术》、《电工作业》等书籍、教材,在《中国安全科学学报》等核心刊物上发表论文数十篇。  相似文献   
965.
古都盛会5月23日,来自两岸四地的300余名职业安全健康工作者齐聚古都西安,参加第14届海峡两岸四地职业安全健康学术研讨会暨中国职业安全健康协会2006年年会。西安,是一个让无数华夏儿女荡气回肠的古城,作为强汉盛唐时代的都城,她不仅在中华民族历史中占有举足轻重的位置,更是一份萦绕在每个炎黄子孙心头浓浓的故土情结。今天,她又一次见证了两岸四地职业健康工作者的一次盛大的聚会——这是一年一度的中国职安界最重要  相似文献   
966.
关于科学技术,我们要表达的意愿太多,而且,我们也已经表达过许多。“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这是每个人都耳熟能详的判断句,它已经成为中国最流行的话语之一。这是一种幸运,如果我们真地能破解其中的真谛。这是一种不幸,如果我们只将它作为空洞的口号。“经济发展绝不能以牺牲人的生命为代价”!这个严肃的、坚决的声音,针对的正是中国社会目前各种生产安全事故多发、频发的严峻现实。而要想真正做到安全发展,安全生产的科学研究工作必不可少!在此,我们对目前中国安全科学研究发展的现状进行一番透视。走访了许多科技工作者、企业经营者、各级政府部门的官员之后,正如大家所料,关于安全科技的重要性、必要性和紧迫性,我们最终得到的结论,仍与我们最初的见解一致。  相似文献   
967.
朱常有,国际劳工组织北京局项目官员,负责国际劳工组织与中国和蒙古政府、雇主和工会组织,在社会保障、就业与失业保护、移民工保护和职业安全卫生等领域的合作计划和项目的设计、监控和评估工作。近年来,负责启动和实施国际劳工组织在中国开展的工作场所预防控制艾滋病职工教育项目,现为中国职业安全健康协会常务理事。在第6个世界职业安全卫生日到来之际,我们就工作场所艾滋病、职业安全卫生等问题对他进行了访问。  相似文献   
968.
煤炭科学研究总院重庆分院创建于1965年,隶属于国资委,主要从事工业安全和环境保护等领域的科学技术研究、产品开发制遣、生产经营和安全评价,具有国家安全评价甲级资质(资质编号:APJ-(国)-0060—2005)。  相似文献   
969.
现在,“低碳”这个词是中国人耳熟能详的了。但是,最近又出现了“负碳”这个概念,同样很新颖。所谓“负碳”,是经济活动主体狠抓可持续发展、循环经济等重大关键科学技术问题,不仅通过“控制”实现化学需氧量和二氧化硫的零排放,“吸纳”并消除本身经济活动中产生的全部二氧化碳,还额外消耗二氧化碳,使经济社会发展进入“负碳时代”。  相似文献   
970.
卡尔·阿曼     
卡尔·阿曼(Karl Ammann),1948年出生于瑞士圣加伦,是著名的野生动物摄影家,生物多样性保护者和经济学者,也是世界野生动物保护协会、猎豹保护基金会等多个非政府组织的顾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