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675篇 |
免费 | 201篇 |
国内免费 | 809篇 |
专业分类
安全科学 | 140篇 |
废物处理 | 22篇 |
环保管理 | 85篇 |
综合类 | 1537篇 |
基础理论 | 492篇 |
污染及防治 | 247篇 |
评价与监测 | 75篇 |
社会与环境 | 54篇 |
灾害及防治 | 33篇 |
出版年
2024年 | 26篇 |
2023年 | 80篇 |
2022年 | 103篇 |
2021年 | 112篇 |
2020年 | 85篇 |
2019年 | 114篇 |
2018年 | 81篇 |
2017年 | 108篇 |
2016年 | 128篇 |
2015年 | 139篇 |
2014年 | 180篇 |
2013年 | 134篇 |
2012年 | 128篇 |
2011年 | 136篇 |
2010年 | 134篇 |
2009年 | 131篇 |
2008年 | 135篇 |
2007年 | 99篇 |
2006年 | 68篇 |
2005年 | 66篇 |
2004年 | 68篇 |
2003年 | 54篇 |
2002年 | 50篇 |
2001年 | 44篇 |
2000年 | 45篇 |
1999年 | 35篇 |
1998年 | 27篇 |
1997年 | 34篇 |
1996年 | 23篇 |
1995年 | 24篇 |
1994年 | 31篇 |
1993年 | 16篇 |
1992年 | 8篇 |
1991年 | 15篇 |
1990年 | 11篇 |
1989年 | 5篇 |
1988年 | 4篇 |
1987年 | 3篇 |
1986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268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填埋场内重金属总量及其形态分布对迁移性的影响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以杭州市天子岭填埋场为例,对不同深度填埋层中的重金属总量、重金属迁移率和重金属形态分布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尽管填埋层中的重金属总量是土壤背景值的数十倍,超出土壤环境质量标准,但是重金属的迁移率却很低.另外,重金属迁移率与可交换态含量相关;Cd,Cu,Pb,Cr,Ni和Zn在填埋层中均以残渣态为主,填埋场中重金属都得到了有效固定,迁移性很差;各元素的易还原态与难还原态是重金属除残渣态之外主要的结合态(除Cr),铁锰氧化物循环是控制填埋场中重金属转化行为的主要机制之一;Cu的酸可溶态与易还原态具有较好的相关性,说明cu这两种形态的转化行为相似. 相似文献
82.
将矿粉∶水泥熟料∶硅粉以51∶9∶40的质量比混合配制钝化剂处理人工配置Pb污染土(Pb分别为500、10 000mg/kg),通过对固化体试件力学性能、Pb浸出特性及形态分布的分析,探究土壤钝化剂对Pb的钝化效果与钝化机制。结果表明,两种Pb污染土经钝化处理后,养护28d的固化体试件无侧限抗压强度均能达到2.0 MPa以上,满足填埋的强度需求。其中,低浓度固化体试件养护28d的Pb浸出质量浓度均在0.6mg/L以下,Pb的钝化率高达97%以上。高浓度固化体试件养护28d的Pb浸出质量浓度降至50mg/L以下,Pb的钝化率达87%以上。钝化处理后,土壤中的Pb从不稳定的酸可提取态、可还原态向稳定的可氧化态、残渣态转化,磷化物及氯化物的添加可以增强钝化剂对Pb的钝化效果。钝化剂水化生成钙矾石和水化硅酸钙,并与Pb发生化学吸附及同晶替代反应生成固溶体是Pb钝化的主要机制。 相似文献
83.
84.
上海化学工业区土壤重金属元素形态分析 总被引:73,自引:3,他引:73
选取上海化学工业区土壤背景值样品,采用Tessier A连续提取法研究土壤中6种重金属元素的形态分布。研究结果表明,在该化工区土壤中,Cd主要以可交换态和铁锰氧化物结合态为主,分别占总量的41.5%和36.7%,说明元素Cd较活泼,具有潜在的环境影响能力,应该给予更多的关注;Cr、Cu、Ni和Zn等4种元素主要以有机结合态和残余态为主,两者分别占总量的41.4%、58.9%、31.4、32.5%和45.9%、31.5%、57.4%、52.3%;而Pb则主要以有机结合态形式存在,其占总量的87.8%;元素形态分析表明Cr、Cu、Ni、Zn和Pb这5种元素相对比较稳定。 相似文献
85.
对含氨氮(NH3-N)的微污染原水,采用自制氧化铁改性石英砂(iron oxide coated sand,IOCS)滤料强化过滤与生物预处理技术联合,进行强化处理与吸附效果研究.结果表明,采用强化挂膜法,生物预处理反应器的生物膜成熟期约为7 d,其对氨氮的去除率为60%~70%,但反应器中存在亚硝酸盐氮积累的现象.IOCS与生物预处理技术联合,对NH3-N的平均去除率为84.67%,出水NH3-N浓度均低于0.5 mg/L,NO2--N含量趋于0;而普通石英砂(RQS)在同等条件下,对氨氮的去除效果不稳定,平均去除率为74.31%,出水NH3-N平均浓度未达标,对NO2--N平均去除率仅有33.29%.在4 m/h滤速工况下,与生物预处理技术联合,IOCS和RQS对NH3-N最高去除率分别为94.3%和82.72%.IOCS与RQS的表面形态结构存在明显差异:前者的表面结构更加复杂多孔,比表面积大,有利于生物牢固附着;后者表面较光滑,比表面积小,挂膜后生物易脱落. 相似文献
86.
分别以引入硫酸铁和聚合硫酸铁的方式合成聚合硫酸硅铁(PFSS和PFS-PS),采用Fe-Ferron和β-Siciloeomobdate相结合的方法分析两种絮凝剂中硅铁的形态分布,考察Fe/Si摩尔比、碱化度及熟化时间对硅铁形态分布的影响,为聚硅铁絮凝剂研制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87.
为探讨不同形态微塑料对生物体的毒性差异,本研究比较了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颗粒(直径约70~250μm)和纤维(长度约3~5mm,直径约20μm)与重金属汞(Hg)对斑马鱼胚胎发育的联合毒性效果.结果表明,Hg单独暴露对斑马鱼胚胎造成了胚胎发育毒性(如血流发育障碍,心跳变缓和孵化率降低)以及心包囊水肿和尾巴畸形效应,48和72h的畸形率分别高达31.3%和91.7%.纤维状(f-PET)和颗粒状(p-PET)微塑料都会减轻Hg的胚胎发育毒性.从代谢组学的数据来看,Hg对机体造成的糖代谢和氨基酸代谢紊乱效应在微塑料和Hg联合暴露组也显著降低(P<0.01).但是,由于对Hg吸附能力和过程的差异,p-PET更显著缓解Hg造成的24h血流障碍效应,而在暴露后期在降低Hg对斑马鱼胚胎畸形毒性方面不如f-PET显著.因此,微塑料与Hg的联合毒性效果与微塑料的形态有关. 相似文献
88.
89.
利用两次金汞齐-冷原子荧光光谱法,对贵州省废弃汞矿山万山矿区地表水不同形态汞(活性态、溶解态、颗粒态)的含量进行测定。样品活性态汞为1.04~402 ng/L;溶解态汞为12.5~426 ng/L;颗粒态汞变化很大,最低只有1.38 ng/L,最高达4 427 ng/L。研究表明:(1)直接与矿山冶炼活动排放物炉渣接触的溪流水污染程度最高,总汞高达4.46μg/L;(2)与矿山开采活动排放的废石或贫矿石接触的溪流水污染程度较低;(3)远离汞矿开采、冶炼活动区的地表水总汞接近汞矿化带背景参考值。 相似文献
90.
研究了4种成片分布的典型岩性(页岩、石灰岩、花岗岩、黄土)区域沉积物金属元素(Li、Na、K、Ca、Sr、Ba、Ti、V、Cr、Mn、Fe、Co、Ni、Cu、Zn、Al等共16种)总量与形态特征.结果表明:这4种岩性区域沉积物金属元素含量与形态均有显著的差别.与其它岩性相比,黄土地区易迁移元素含量高,而重金属含量显著较低;其金属元素残渣态含量高,而有机态、铁锰氧化物态和可交换态含量低.石灰岩地区重金属含量较高,而易迁移元素如Na,Sr等含量则较低;其重金属元素残渣态含量不偏低,表明经风化作用释放出来的重金属参与了次生矿物的形成过程而得以富集.花岗岩地区重金属含量居中,而Fe和Al含量较高;其金属元素残渣态含量不偏高则与风化作用较强有关.页岩地区元素含量与形态均居中,代表了各种岩性的平均水平.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