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41篇
  免费   276篇
  国内免费   414篇
安全科学   232篇
废物处理   53篇
环保管理   90篇
综合类   1037篇
基础理论   143篇
污染及防治   271篇
评价与监测   89篇
社会与环境   10篇
灾害及防治   106篇
  2024年   35篇
  2023年   55篇
  2022年   76篇
  2021年   85篇
  2020年   78篇
  2019年   66篇
  2018年   57篇
  2017年   84篇
  2016年   84篇
  2015年   79篇
  2014年   139篇
  2013年   88篇
  2012年   93篇
  2011年   94篇
  2010年   71篇
  2009年   84篇
  2008年   105篇
  2007年   80篇
  2006年   104篇
  2005年   67篇
  2004年   46篇
  2003年   47篇
  2002年   37篇
  2001年   36篇
  2000年   45篇
  1999年   27篇
  1998年   28篇
  1997年   19篇
  1996年   27篇
  1995年   28篇
  1994年   15篇
  1993年   16篇
  1992年   9篇
  1991年   16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3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61.
张鑫  张齐生  徐颖  刘新 《环境保护科学》2011,37(2):20-22,40
以污泥沉降特性的参数及各参数之间的规律为研究目标,结果表明当活性污泥的SVI和MLSS分别在110-150,1500-2000mg/L时,污泥沉降速度在2-6min内有很明显的峰值,污泥界面高度变化明显.且在维持污泥沉降性能的前提下,随着污泥SVI(污泥指数)的增大,污泥的MLSS(污泥浓度)值呈递减趋势.具有相同污泥...  相似文献   
862.
固定源排放颗粒物采样方法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固定源是大气可吸入颗粒物的主要来源之一,而目前国内对固定源排放颗粒物的监测和研究还相对比较薄弱,缺乏必要的技术手段和设备.文章总结了国内外固定源标准采样方法,分析了现有采样技术和采样设备的不足之处.而模拟烟气排放到大气真实环境中发生的物理化学变化的稀释采样正在成为研究固定污染源颗粒物排放特征的重要手段.文章阐述了固定源...  相似文献   
863.
在理论分析和合理简化的基础上,建立了矿井乏风逆流氧化的一维数学模型。并采用计算流体力学(CFD)软件(Fluent)模拟了其逆流氧化反应过程,探讨了主要工况参数(如流速、当量比和半周期)对逆流氧化反应温度和反应速率的影响。模拟了半周期为30s、当量比为0.2、流速分别为0.06,0.1和0.2 m/s时温度场和反应速率的分布情况。总结出有关逆流氧化反应装置的燃烧特性以及工况参数对其燃烧特性影响的规律,对提高其燃烧效率和能源的利用率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64.
测量不确定度(uncertainty of measurement)是表征合理地赋予被测量之值的分散性,与测量结果相联系的参数。不确定度一词指可疑程度,广义而言,测量不确定度是对测量结果正确性的可疑程度。如何对测量结果的不确定度进行合理评定,一直是困扰检测实验室的一个难题。依据HJ505—2009标准的方法,测定了水样的生化需氧量BOD5,估算了测试过程中的随机效应和系统效应所产生的不确定度分量,最终评定了生化需氧量浓度的测量不确定度。  相似文献   
865.
创建一种可直接依据"臭气浓度"源强、较易预测操作的"稀释度参数法",对目前在恶臭环境影响评价预测中普遍采用的"臭气强度法"及"类比法"进行补充。以具体案例对"稀释度参数法"预测结果与现状监测结果进行对比,经对比分析,"稀释度参数法"可客观反映现实情况。  相似文献   
866.
我国自2013年起对重点区域逐步开展重污染天气应对工作,以削减大气重污染峰值、减缓重污染的发生和发展.为更客观地评估重污染天气应急减排措施的效果,基于环境监测数据对应急效果评估开展方法学研究,通过对洛伦兹曲线内涵的拓展,提出污染物高位累积浓度占比的概念,并以PM2.5、PM10、SO2、NO2四种污染物为研究对象,评估重污染天气应急措施减排效果,同时将评估结果与空气质量模型模拟结果进行相互辅证.结果表明:2016年和2017年秋冬季(当年10月1日-翌年3月31日)"2+26"城市PM2.5、PM10、SO2、NO2高位累积浓度占比较2015年同期均有所下降,降幅为0.43%~3.80%;PM2.5、PM10高位累积浓度占比降幅相对SO2、NO2大,其中,2016年和2017年秋冬季PM2.5高位累积浓度占比较2015年同期降幅均为2.23%,PM10高位累积浓度占比较2015年同期降幅分别为1.89%、3.80%.研究显示,应急措施在"2+26"城市范围内对PM2.5、PM10、SO2、NO2起到了较显著的重污染削峰作用,其中,应急措施对PM2.5、PM10等颗粒物重污染削峰效果优于SO2、NO2等气态污染物.   相似文献   
867.
利用便携式排放测试系统(Portable Emission Measurement System,简称PEMS)和GPS系统(Global Position System,简称GPS)选取多辆天津市机动车进行了道路测试,并对其排放及行驶数据进行了研究,分析了在IVE(International Vehicle Emissions,简称IVE)模型中不同区间的划分方法下,机动车比功率(Vehicle Specific Power,简称VSP)与排放相关系数的差异.CO、CO2、NOx排放与VSP相关系数在Paps(Preaverage Power Stress,前平均比功率负载,简称Paps)方案下进行划分时的平均值从原有的引擎负载(Engine Stress,简称ES)方案下的0.1以下上升到0.4以上;但是HC排放与VSP相关系数在ES方案下的均值为0.0370,在Paps方案下却为-0.0766.分别计算污染物实测排放因子与IVE模型改进前和改进后的污染物排放因子的比值,发现采用Paps区间划分方法计算得出的排放因子数据比ES区间划分方法得出的数据显著接近于实测排放因子,显示Paps区间划分方法有助于改善机动车排放估算的准确度.  相似文献   
868.
利用MODIS和CALIPSO level2气溶胶产品,通过统计分析多个气溶胶光学参数(光学厚度、消光系数、色比和退偏振比)的时空分布及其变化,得出2007~2016年华东地区(27°N~37°N,113°E~123°E)气溶胶三维分布特征.结果表明,华东地区气溶胶光学厚度(AOD)年平均呈现出北高南低,平原高、山地低的分布特征.AOD季节分布表现为春夏高,秋冬低,夏季最高,冬季最低,且研究区域北部(31°N以北)AOD季节变化比南部地区剧烈.气溶胶消光系数(σ)随高度呈指数衰减,秋冬(春夏)低层σ较大(小)但随高度衰减较快(慢),2km以下北高南低.年平均色比(CR)随高度递增,变化范围为0.6~0.7,随时间有减小趋势.CR季节特征为4km以下春季最大,夏季最小且均一;4km以上冬季最大,夏季最小.年平均退偏振比(PDR)随高度递增,变化范围为0.1~0.25,北部较大.PDR季节特征为5km以下春季最大,夏季最小;5km以上冬季最大,夏季最小.从气溶胶组成来看,华东地区2km以下以污染沙尘为主;2~5km春季以沙尘为主,其它季节以烟尘为主;5km以上冬春以沙尘为主,夏秋以烟尘为主.  相似文献   
869.
以氟化工副产物二氧化硅和氢氧化钙为原料,采用静态水热法制备出了由纳米线构成的比表面积高达143.8 m2/g的网状硅酸钙。采用XRD、SEM、BET等手段对产物的物相、形貌特征、比表面积进行了表征;研究了合成体系温度、钙硅摩尔比等因素的影响。通过静态吸附试验对该材料的磷吸附性能进行测试。实验结果表明,在钙硅摩尔比为0.7,120160℃温度范围内,水热8 h条件下可以得到比表面积较大的纳米线网状硅酸钙;该条件下制备出的样品对含磷模拟污水具有较高效的吸附能力,磷去除率达99.5%。  相似文献   
870.
《环境科学与技术》2021,44(8):24-29
在煤矸石制砖原料中添加高效固硫剂,可显著降低砖瓦焙烧过程中废气SO_2产生量,实现从源头减少SO_2排放的目的,并降低末端脱硫成本。文章通过对CaO、CaCO_3、Ca(OH)_2 3种钙基固硫剂在不同添加量下的固硫效果以及对烧结砖强度的影响分析发现,随着添加量的增加,3种固硫剂的固硫率逐渐增加,在钙硫比为1.0时,固硫率最高可达到47.74%;在添加量相同时,添加Ca(OH)_2的烧结砖强度要大于添加CaCO_3和CaO的烧结砖强度。通过优化配比,研究了Ca(OH)_2和CaCO_3 2种固硫剂按7∶3的比例混合制备复合钙基固硫剂,当钙硫比为0.8时,复合固硫剂的固硫率为47.79%,增加了11.96%,而复合固硫剂对烧结砖抗压强度的影响与Ca(OH)_2类似。研究结果可为煤矸石砖固硫剂制备提供支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