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78篇
  免费   99篇
  国内免费   192篇
安全科学   664篇
废物处理   16篇
环保管理   79篇
综合类   680篇
基础理论   53篇
污染及防治   52篇
评价与监测   13篇
社会与环境   28篇
灾害及防治   84篇
  2024年   19篇
  2023年   34篇
  2022年   49篇
  2021年   53篇
  2020年   50篇
  2019年   41篇
  2018年   29篇
  2017年   40篇
  2016年   34篇
  2015年   52篇
  2014年   81篇
  2013年   83篇
  2012年   135篇
  2011年   98篇
  2010年   76篇
  2009年   112篇
  2008年   115篇
  2007年   115篇
  2006年   118篇
  2005年   85篇
  2004年   53篇
  2003年   31篇
  2002年   22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20篇
  1999年   16篇
  1998年   14篇
  1997年   15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10篇
  1994年   13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16篇
  1991年   9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2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6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371.
徐莹莹  阎百兴  王莉霞 《环境科学》2011,32(6):1550-1556
为探讨湿地、水田露水氢氧同位素变化规律并辨析露水水汽来源,于2009年作物/植物生长季对三江平原雨水、地表积水及露水进行样品采集.通过测定样品δ<'18>O和δD,研究了露水、地表水体、雨水间的水力联系,确定了不同生态系统露水的水汽来源.结果表明,受不同降雨水汽来源影响,6月末~8月末露水中δ<'18>O和δD值总体变...  相似文献   
372.
对贵州施秉白云岩喀斯特世界自然遗产地49个水点进行采样,分析地表水和地下水水化学特征及控制因素,并探讨溶解无机碳(DIC)稳定同位素的分布特征和来源.结果发现,研究区地表水和地下水p H值呈中性到碱性,溶解质较低,水中阳离子以Ca2+、Mg2+为主,阴离子以HCO-3为主,水化学类型为重碳酸-钙镁型(HCO3-Ca·Mg).北部上游页岩分布区外源水水中Cl-、NO-3、SO2-4的比重相对白云岩区喀斯特水水点的高,Si的含量也明显高于白云岩地区喀斯特水;外源水的SIc和SId值为负,而流经白云岩区后均大于0.水化学数据表明研究区水化学受降水和人为活动影响很小,Gibbs图显示水中离子组成主要受岩性的控制.研究区喀斯特地表水中δ13CDIC值变化范围为-8.27‰~-11.55‰,平均为-9.45‰,地下水的δ13CDIC值范围为-10.57‰~-15.59‰,平均为-12.04‰,地表水δ13CDIC值比地下水偏重.DIC的δ13CDIC值在杉木河支流上整体表现为河流上游相对于下游偏轻,而杉木河干流上河水DIC的δ13CDIC值的变化则比较复杂.根据同位素质量平衡,利用DIC的δ13CDIC实测值,计算了喀斯特区地下水DIC来自土壤CO2和白云岩矿物溶解的比例,计算结果为51.2%来自于土壤CO2,矿物本身的贡献约为48.8%.  相似文献   
373.
基于氮稳定同位素分馏原理,运用瑞利分馏方程,论文构建了活性污泥脱氮性能评价模型,以分析城市污水的微生物脱氮效率与活性.实验通过对城市污水处理厂的长期监测,确定了模型的主要参数.为验证模型在不同出水无机氮组成情况下的适用性,本研究监测了反硝化限制作用、硝化限制作用、氨化限制作用3种情况下的脱氮效能.结果表明,这3种情况下的脱氮效能均可以通过测定活性污泥的δ15N值,利用该评价模型预测.为验证该模型在不同脱氮能力下的适应性,本研究设置了3种典型工况,测得的3种工况下活性污泥的δ15N值分别为13.97‰、8.33‰和4.47‰,利用评价模型得出的脱氮效率分别为96%、71%和22%,与实际脱氮效率吻合度高,污泥脱氮活性也呈现递减趋势.说明该模型对于具有不同脱氮能力的水处理系统均适用.该模型可避免复杂的布点监测等过程,仅通过污泥的δ15N值即可了解整个系统的脱氮能力及污泥脱氮活性,对污水处理厂的强化脱氮具有指导意义;为评价污水处理过程中氮的去除效果提供了更为便捷、准确的途径.  相似文献   
374.
分析了我国29个GNIP站1961—2015年逐月降水中δ~(18)O与局地气象要素(近地面的气温、降水量和大气可降水量、外向长波辐射以及500 hPa高度的风速)和大尺度环流因子(Nino 4区海表温度距平及南方涛动指数)的关系,并基于层次聚类分析和逐步回归分析方法,讨论了我国降水中δ~(18)O的分区,计算了区内降水中δ~(18)O依各气象因子的回归方程.结果表明,秦岭-淮河一线南北两侧站点降水中δ~(18)O与气象因子之间的关系差异显著,是我国的一条重要的降水稳定同位素环境效应分界线.我国降水中δ~(18)O可以分为3个区域,即北部区(包括西北和东北地区)、中部过渡区(含华北及青藏地区)和南部区,其中北部区和中部过渡区的分界线大致与我国西北地区和北方地区的分界线吻合,中部过渡区与南部区大体与我国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的分界线相一致.不同地区控制降水中δ~(18)O的气象因子存在差异:北部区为温度,中部过渡区为温度、500 hPa高度风速以及外向长波辐射,南部区是500 hPa高度的风速.研究结果对于认识我国大气降水中稳定同位素空间分布的特征及其内在机制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75.
酸析-絮凝法处理青霉素、头孢废液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酸析-絮凝法预处理废液.研究发现当单独处理青霉素废液,COD去除率平均为66.9%,但废液pH值不稳定.而头孢废液处理效果不明显.将两种废液混合处理取得了良好的效果,COD去除率平均达到了89.3%,且pH值比较稳定.达到预处理目的,大大的降低了处理费用.  相似文献   
376.
在调查收集了大量资料的基础上,从地级市、县、中心镇三个层次分析了江苏省城市生活垃圾的产量、组分及物理特征.提出,江苏省城市生活垃圾产量与城市人口、居民生活水平、燃料结构等有关,增长幅度在3%~14%之间;各城市生活垃圾组分变化较大,总的来看灰渣含量均呈降低趋势,苏南地区厨余、纸类及塑料含量明显高于苏中和苏北;生活垃圾的热值逐年上升,含水量基本保持稳定,容重呈下降趋势.这些结论都为控制垃圾产生、实现资源回收利用及确定其处理方式等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377.
20长1时3年以来,我国中东部地区出现间、大范围、高强度的雾霾天气,严重影响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制约经济健康持续发展,还影响到社会和谐稳定的大局。2013年10月底一场自哈尔滨至三亚的全国性雾霾天的再度侵袭让重污染天气环境应急体系构建成为热议的话题。探索重污染天气环境应急体系构建路径,有助于在空气重污染发生时,能够及时有效的采取更加严格的应急措施,尽量减缓污染程度,细化防护方案,切实保护人民群众身体健康。  相似文献   
378.
廖志恒  范绍佳  黄娟  孙家仁 《环境科学》2014,35(11):4061-4069
2013年10月21~31日长株潭城市群经历了一次持续性空气污染过程.利用地面空气质量监测资料、地面气象资料及探空资料综合分析了此次污染过程与大气环流、边界层气象条件之间的相互关系,并利用卫星遥感火点监测资料和HYSPLIT4模式,分析了此次过程大气污染物的来源及输送路径.结果表明,过程前期(21~26日),污染物缓慢积累,过程后期(27~31日),PM2.5、CO、NO2等焚烧特征污染物浓度急剧升高,秸秆焚烧污染物的长距离输送是后期空气污染加重的主要原因.火点监测和后向轨迹分析表明,过程前期气流主要流经长株潭城市群东北方向的安徽、湖北等地,流经地区火点分布较少,后期气流主要流经长株潭城市群东南方向的江西等地,流经地区火点分布较多.高压均压场背景环流导致的稳定大气层结、南北冷暖气流对峙造成的地面静小风,是长株潭城市群污染过程发展、维持和加强的重要条件,污染物长距离输送对长株潭城市群区域空气质量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379.
控制ORP实现连续流反应器部分亚硝化稳定运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李祥  陈宗姮  黄勇  袁怡  张大林 《中国环境科学》2014,34(12):3086-3092
利用ORP在线监控设备,研究了控制ORP值实现连续流部分亚硝化反应器稳定运行的可行性,并使出水水质满足厌氧氨氧化需求.结果表明,在亚硝氮与氨氮比值、温度和pH值恒定的条件下,反应器内ORP值波动主要由于DO浓度波动引起.在稳定的亚硝化系统中,当ORP值大于250mV左右时,反应器出水亚硝氮与氨氮比值大于2.1;当ORP值控制在150mV左右时,反应器出水亚硝氮与氨氮比值稳定在1.2~1.3之间.ORP值控制在120mV时,反应器出水亚硝氮与氨氮浓度比值为0.9~1.06.将ORP值控制在150mV时,随着进水氨氮浓度由300mg/L提高至813mg/L,反应器出水亚硝氮与氨氮比值基本维持在1.1~1.3之间.但随之增加的游离氨浓度易导致亚硝化菌活性抑制.因此,在低氧环境下ORP作为连续流部分亚硝化反应器亚硝化程度的控制指标,其灵敏度和精度明显优于DO监测设备.  相似文献   
380.
微藻利用不同无机碳途径的定量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莱茵衣藻和蛋白核小球藻为实验材料,通过向培养液中添加两种标记δ13 C的碳酸氢钠来培养微藻。根据获得的微藻藻体的稳定碳同位素组成,运用双同位素示踪模型,成功计算出了微藻利用不同碳源的份额。并通过添加胞外碳酸酐酶特异性抑制剂(AZ),进一步获得了微藻利用不同无机碳途径的份额。本研究建立的双同位素示踪模型是一种快速定量碳源利用途径的实用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